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前7個月五大財險公司官網訪問量達2.8億次

  • 發佈時間:2015-09-18 09:45:04  來源:新民網  作者:蘇向杲  責任編輯:田燕

  《證券日報》獨家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阿裏、網易兩大公司旗下的平臺網銷保費收入佔據財産險公司第三方網銷平臺保費收入的58%,第三方網銷平臺保費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同時,《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將在10月1日正式實施,“大限”將至前,大部分萬能險等理財型保險紛紛下架第三方網銷平臺,這對依賴網銷的中小險企形成影響。

  此外,在以流量論英雄的第三方網銷平臺格局下,部分平臺“挾流量以令諸侯”,對保險公司網銷産品“獅子大開口”,手續費率超過90%。

  阿裏佔四成第三方財險市場

  出於流量等考慮,多數險企與第三方網銷平臺合作時,更傾向於選擇淘寶、網易、微信、京東等網際網路銷售平臺。

  《證券日報》獲得獨家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網際網路財産保險保費收入425.1億元,佔産險公司1-7月份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4930.36億元(保監會數據)的8.62%,同比增長67.07%。其中車險保費收入402.9億元,佔比94.78%;非車險22.2億元,佔比5.22%。

  第三方網銷平臺來主要包括電商門戶綜合類平臺、垂直類網站、航空類、汽車類、遊戲類及單獨的第三方平臺。

  具體看,綜合類如阿里巴巴(含淘寶、天貓、招財寶、支付寶、聚划算等,下同)、京東、網易等平臺;垂直類包括去哪兒網、攜程網、同程網等;航空類包括亞航官網、深圳航空、春秋航空等;汽車類包括風行汽車、盛大汽車網等;遊戲類包括5173網等;單獨的第三方平臺包括保險360、E家保險、大家保網、江泰保險經紀、百川保險經紀、中民網、慧擇網等。

  從保費渠道看,前7個月,財産險公司通過第三方網站合作的業務累計實現保費29.6元,佔所有網際網路業務的比重為6.96%。其中,阿裏與網易佔據第三方網銷保費近六成市場,阿里巴巴合作保費12.37億元,佔比41.81%;網易合作保費4.8億元,佔比16.23%。阿裏與網易合計佔第三方網站合作業務保費規模的58.04%,接近六成。

  事實上,與財險公司有業務合作的第三方網銷平台中,保費規模超300萬元的有40余個,而阿裏與網易合計佔去近六成保費市場,可以看出,第三方網銷財險的話語權掌握在少數平臺手裏,第三方網銷財險的市場集中度依然較高。

  儘管第三方平臺在網銷産險領域競爭者較多、保費收入差異大,但從保費結構看,官網依然是財險公司網銷産品“大頭”,財險公司通過官網獲得的保費收入佔九成以上。

  官網的訪問量也可從側面反映出目前各大財險公司網銷領域的競爭態勢。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太保財險的官網訪問量達13014.5萬次,國壽財險官網的訪問量為5989.4萬次,平安産險官網的訪問量達5831萬次,陽光産險官網訪問量達1931 萬次,人保財險官網的訪問量達1711萬次。也就是説,這五大財險公司官網訪問量達2.8億次。

  淘寶萬能險僅剩3款

  與財險截然相反的是,囊括網際網路平臺、專業仲介和兼業代理的第三方渠道則被壽險公司視為網銷的“戰略要地”,而伴隨著近期的整改,絕大多數的第三方網銷平臺的萬能險紛紛下架,或對中小壽險公司借網銷超車的戰略形成“重創”。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壽險公司2014年通過第三方渠道實現保費335.43億元,佔人身險總保費的95%,是官網保費的19倍之多。其中淘寶保費收入最高,達到129.38億元;網易、京東緊隨其後,分別獲得保費54.74億元和2.1億元。

  不難看出,第三方平臺是壽險公司網銷的主渠道,而根據《證券日報》記者的統計,截至昨日晚間,淘寶在售的萬能險,只剩下3款,分別為百年人壽的V理財萬能型保險,信泰人壽的懶人理財寶萬能險保險,陽光人壽的理財王産品。淘寶理財險型保險也僅剩5款,除上述3款之外,還包括弘康人壽與崑崙健康保險各1款産品。

  不得不贅言的是,目前淘寶在售的理財型保險的門檻為1元和1000元兩類,這類保險購買人數量巨大,為有客戶黏性需求的險企提供了有價值的客戶資訊,如百年人壽的V理財萬能型保險,購買門檻低至1元,已有271.7萬人購買;再如崑崙健康保險的存樂理財保障計劃,每份1000元,已有160多萬人購買。

  在網易保險,截至昨日晚間,記者看到在售的理財險只剩1款,為國華人壽的國華養老金計劃。國華人壽稱,近期網銷萬能險整改發力,多家保險公司網銷萬能險從網際網路平臺相繼下架,此次網銷萬能險整改並沒有涉及到國華人壽,公司網銷萬能險産品在各個網銷渠道及官網均正常銷售。

  主流網銷平臺理財型保險的下架勢必影響中小險企保費收入。中保協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相較于官網的流量不足、建設成本高、需要專門的團隊維護和宣傳,中小壽險公司更青睞第三方渠道的物美價廉。

  相關數據也顯示,前7個月網銷渠道保費收入居前壽險公司分別為前海人壽(86億元)、富德生命(81億元)、建信人壽(69億元)、工銀安盛(68億元)、珠江人壽(61億元)、華夏保險(45億元)、光大永明(41億元)、弘康人壽(27億元)、農銀人壽(11億元)。

  網銷萬能險的紛紛下架,或將對上述網銷“大戶”的保費規模形成直接影響。

  巧合的是,正值網銷萬能險紛紛下架之際,網銷保費位列第一的前海人壽發債58億元“補血”。 9月14日,保監會官網批復,同意前海人壽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10年期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人民幣5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壽險公司對第三方平臺的渠道依賴也造成第三方平臺“挾流量令諸侯”的局面。中國人壽副總裁徐海峰于8月份的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目前網際網路保險産品大家都在探索,“我們保持在兩三億(元)的保費,部分第三方網銷保險平臺的手續費(率)要到96%”。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