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預計明年底醫聯體覆蓋全市

  • 發佈時間:2015-07-23 10:07:43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方芳  責任編輯:郭偉瑩

  北京市已建成38個醫聯體

  北京市衛計委7月22日公佈,從2013年至今,北京市共成立38個區域醫聯體,其中包括38家核心醫院,涵蓋382家醫療機構,初步建立了分級診療模式。預計2016年年底,北京市將建設50個左右的醫聯體,實現醫聯體服務轄區居民全覆蓋,從而緩解居民看病難問題。

  北京成“全國看病中心”

  “北京市2014年常住人口2151.6萬人,去年全市醫療機構完成門急診診療人次近2.3億。”市衛計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介紹説,診療人次中有一部分是外地患者。

  據國家衛計委研究統計和抽樣測算,2013年北京市內三級醫院外來就診患者達3036萬人次,外來就醫流動人口日均70萬人次左右,北京成了“全國看病中心”。

  高小俊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醫療資源佈局不均衡,醫療秩序不夠合理,分級診療、預約門診都未實現。比如京津冀地區,一方面,北京、河北醫療資源差距較大,導致不少河北患者到北京就醫;另一方面,由於醫療體系不夠完善,醫療資源緊張與資源浪費現象並存。

  2/3患者到大醫院看常見病

  高小俊説,依據數據分析,到三級醫院看病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是常見病、一般性疾病或慢性病患者,如果這些病能夠在基層醫院或者一般醫院解決,就可以大大緩解大醫院“掛號難,看病難”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北京從2013年開始嘗試醫聯體模式。醫聯體是指在一個區域內,由一家大型三級醫院為核心醫院,跨部門,跨隸屬關係,聯合多家三級、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合作醫院,通過簽約,組建成“大手拉小手”的聯合體,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有序就醫格局。

  明年年底醫聯體將達50個

  據最新統計,從2013年至今,北京市共成立38個區域醫聯體,通過分級診療模式,有效緩解北京市居民看病難、看專家難的問題,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看上大醫院的專家。

  例如北京朝陽醫院醫聯體,共涵蓋13家醫療機構,為疑難病、危重症患者開通上轉綠色通道,同時將康復治療或延續治療的患者下轉到了基層醫院。醫聯體內部搭建了統一的醫學影像資訊系統平臺,實現了醫聯體內的遠端會診。

  按照市衛計委的計劃,明年年底,北京市將建設50個左右的醫聯體,實現醫聯體服務轄區居民全覆蓋。目前,平谷區、海澱區、朝陽區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已率先實現區域醫聯體對轄區居民全覆蓋。

  此外,市人大、市政協及各有關部門深入調查研究,初步建立了醫聯體推進的支撐體系,比如在醫保支付、患者康復、醫師晉陞、待遇、財政等方面,都在結合醫聯體需要,對政策進行相應調整。

  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

  推進北京醫療衛生事業與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合作共建,將有助於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從而緩解外地患者赴京就醫難問題。

  目前北京已經開展了北京朝陽醫院、天壇醫院和腫瘤醫院與河北燕達醫院的合作,燕達醫院的門診量有較大提高,方便了當地患者就診。北京兒童醫院也與河北保定兒童醫院進行託管式共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