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買保險的那些套路,你明瞭麼

  • 發佈時間:2015-03-13 01:31:52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肖娟  責任編輯:郭偉瑩

  自本報公開徵集金融消費維權線索以來,不少市民來電。記者總結了市民保險消費遇到的情況,主要集中于保單分紅低於預期;分不清保險的交費期限,幾年後可以“取”出來居然是保單質押貸款等。

  期交和躉交,買前要看清

  [案例一]去年,唐爹爹在銀行存錢的時候買了一份保險,保費1萬元。近日,他接到保險公司的電話,他才得知保險每年需交1萬元,總共要交5年。“我原本就是去存錢的,以為交完1萬元就沒事了,結果是每年都要交1萬元。我已經退休了,每年交1萬元我難以承受。”

  [解讀]如果你需要買保險,除了要看清保險責任和免賠責任外,保險交費方式也是你需要考慮的防範。一般而言,不同於銀行儲蓄,保險分躉交和期交。躉交類似買房中的一次性付款,期交類似于分期付款。如果你混淆了兩種交費方式,很可能買到跟自己繳費能力不匹配的保險,最終有可能難以為繼,只能退保,承受退保損失。

  此外,保險的交費年限和保障年限也是不同的。如有的保險交費3年,並不意味著保險3年後就到期了,只是3年後不需要交費,保險的保障期可能為終身。消費者如果中途有資金需求,而保險仍未到期,中途退出極易産生損失。

  保險有分紅,分紅難保證

  [案例二]近日,本報報道了67歲的黃先生被銀行工作人員推薦買一款分紅型的保險産品,約定的期限是5年,預計年化收益率在6%左右。今年3月初,黃先生去支取才發現,1萬元分紅保險産品5年下來的收益僅670.48元,折成年化收益率僅1.34%,保險分紅甚至還比不上銀行定期。

  [解讀]不少消費者在購買銀行保險時,多是被保險分紅所打動。需注意的是,一般而言,在利益演示表或宣傳資料上,都會寫上“保險利益演示表只是基於公司的預計,不代表本公司的真實經營業務,也不能理解為對未來的預期。紅利金額是不確定的,實際紅利金額根據分紅保險業務實際經營情況決定。”

  保險業人士表示,區別於儲蓄、銀行理財等,保險最大的功能就是提供保障。因此,消費者在投保時不要僅比較分紅,應集中于保險的保障功能。

  退保有損失,貸款要付息

  [案例三]4年前,市民周女士購買了一款保險,年交保費15萬元,當時業務員表示3年後保險即可取出一部分錢。近日,周女士跟保險公司申請“取”錢,卻發現“取”自己的錢要付5%的利息。原來,業務員説的“取”錢其實是保單質押貸款。

  [解讀]保單質押貸款是投保人將保單質押給保險公司來獲取資金,保單質押貸款金額一般為保單現金價值的80%左右,通常每次貸款期限不超過半年。但消費者需付利息給保險公司。如果頻繁進行保單質押貸款,凸顯出部分家庭在安排保險時決策失當。為避免因投保給家庭帶來財務負擔,年保費不宜超過家庭年收入的10%。

  小貼士

  投保前留意四個方面

  1.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前者是説哪些是保的,後者是哪些不能賠的。

  2.交費期限、交費方式、保障期限。是一年一交還是一次性交,保費要交多久,買的保險可保多久。

  3.現金價值。現金價值即退保金。如果退保消費者能拿到多少錢。

  4.猶豫期。如果不想買了,在10天或15天內可免費退保,只需出工本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