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保險業高管大騰挪 一年變動400余人90位掌門人換崗

  • 發佈時間:2015-01-14 07:45:13  來源:東方網  作者:崔啟斌 陳婷婷  責任編輯:張明江

  疾速發展的保險業,向來都被打上人才奇缺、流動量大、挖腳嚴重等標簽。伴隨著保險業的轉型升級,險企在拼服務、拼創新、拼科技的背景下,競爭也愈發激烈,險企股東也在運籌帷幄,催生一批高管頻頻變動。北京商報記者最新統計,2014年,保險機構副總及以上高管變動達到400余人,其中90家包括董事長、總經理在內的掌門人上演大騰挪。

  董事長總經理齊換不鮮見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保險業利好信號頻出,投資渠道不斷開閘。保險業新“國十條”出臺為行業發展搭建起更大的平臺,新“國十條”首次提出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 拉開了保險業進一步升級代換的序幕。面對不斷變化的保險市場和社會環境,險企戰略也正在適時調整,其股東免不了調整掌門人、補充新鮮血液。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2014年有超過90家保險公司、保險資管公司調整了董事長或總經理,其中雙雙更換的不在少數。

  例如保監會于2014年8月8日披露,核準董利平擔任長城人壽董事長、王巍任總經理;而新換東家的國泰人壽,在繼去年9月更換總經理後,時隔3個月,來自陸家嘴金融的何勇替代徐昭任董事長一職。此外,董事長和總經理齊換的還有平安健康險,在2014年1月、3月Andrew Michael Scott和王濤獲批出任總經理和董事長。

  在險企新官上任後,免不了“踢三腳”,副職調配首當其衝。據不完全統計, 保監會于2014年為400余位險企副總經理頒發“上崗證”,如果將險企董事、獨董、監事以及董秘包括在內將達到1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投資放閘,監管正在強化“放開前端、管好後端”,對險企的風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之而來的是保險資管公司高管的大換血,為此,多家資管公司配上了首席風險管理執行官一職位。

  被迫“變臉”為哪般

  隨著業務發展、戰略調整而進行人員調配本來是正常的事,不過,也有一些險企高管的調整卻是迫不得已。如去年在內部股東糾紛打得熱火朝天后,正德人壽與信泰人壽兩公司紛紛祭出齊換高管的舉動。

  據了解,因投資意見不合,原總裁鄭永剛被停職,隨後不斷上演股東與股東之間、股東與監管之間的鬧劇,為此該公司還陷入增資難的漩渦。為了及早增資並解除新業務限制,管理層與股東妥協,原總裁鄭永剛接任董事長。無獨有偶,信泰人壽也因股東間矛盾不斷升級,總裁因涉嫌違規投資而被抓,董事長馬佳臨危受命擔起了經營重任。

  事實上,在諸多險企中,因經營不善或經營違規被更換老總的並不鮮見。目前出任中華聯合保險總經理的羅海平就曾因在老東家承保虧損而轉移陣地。而長城人壽則因多年經營難見盈利預期,導致第三大股東徹底退出。其原總經理董利平出任董事長,原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兼監事會主席王巍接過經營棒,出任總經理。

  但因公司戰略調整引起高管變動的,表現最為明顯的可能就數平安健康險。據了解,目前平安正在打造網際網路金融,未來的發展將把健康管理融入網際網路,而引入網際網路高管成為一大戰略構想。資料顯示,平安健康險引入了阿里巴巴的元老級管理者王濤。

  跳槽高管各有看點

  看似險企招募高管補充新鮮血液,壯大整個行業的人才隊伍,實則不然。北京商報記者查看多數險企新任命的高管資料發現,除了股東派遣的人力外,更多的人才只是挖腳所得,也就是從同業公司以更具誘惑力的條件挖得現成可用的人。

  因此,保險高管也如行銷員一樣,成為行業內跳槽的主角之一。細究這些跳槽的高管,各有看點。在眾多跳槽高管中,原國壽總裁萬峰投奔新華保險曾令市場一片譁然,曾傳出是重金挖得。不過,萬峰上任新華保險總經理之後,很少談及公司的經營,只在今年元旦與董事長康典聯合發佈了新年致辭。跳槽的高管並不少見,如李勁夫、顧敏、何志光、柳志堅、解春植、丁昶等。在眾多的跳槽高管中,李勁夫算得最頻繁者,曾在監管部門與太平集團間“三進三齣”,2014年再次擔任太平財險董事長,並任太平集團旗下多家子公司董事。李勁夫曾擔任保監會主席助理一職,主導車險改革一項工作。

  如果比拼這些跳槽中的保險大佬誰最風光,那顧敏則成為不二選擇。顧敏是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于2000年前後從麥肯錫挖來的得力幹將,曾傳將是馬明哲的接班人。但其去年卻意外出走,投奔馬化騰建起的首家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成為首任董事長,並在國家領導人面前大放光彩。除顧敏外,從平安意外離職的高管還有平安人壽總經理柳志堅,投靠戴皓,出任合眾人壽總經理。

  與顧敏相比,曾空降正德人壽任總裁的丁昶則是失意而走。丁昶曾任保監會精算處處長,2014年4月空降至正德人壽,當時市場傳言是為了平息股東間糾紛,而最終於10月毅然決然離去,目前出任華泰人壽副總經理。在眾多的保險大佬中,也有跨行業跳槽者,如光大永明總經理解春植日前出任中投公司副總經理,而原新華保險總裁何志光更是另起爐灶,成立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標準財富,並且擔任這家公司董事長。不過,保險業跨業重金挖得職業經理人卻少得可憐。

  監管已為頻頻“變臉”設限

  “引入人才對行業和企業而言無疑是好事。”一位險企中層員工坦言,這也給企業帶來新變化,但頻頻變換管理層並不利於公司戰略的連續性。換董事長或總經理,將會引起一連串的人事地震。在很多保險公司中,幾乎每隔兩年就會出現董事長更替,每一次掌門人上任,核心部門負責人員都會做出微調,而一旦引入新總裁,在經營層也會出現大換血。

  對此,一位保險專家指出,雖然保險行業正在轉型,但目前過度追求保費規模增長的戰略沒有明顯改觀。保險高管上任,都會背負業績壓力,而為了在任期間完成股東交給的任務,不少高管不惜鋌而走險,違規經營。這為日後經營埋下了隱患。

  為此,保監會發文嚴限高管頻繁跳槽。2014年初,再次對《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進行修定,對險企高管的任職資格條件、任職資格核準、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嚴禁保險高管“帶病上崗”,並限制頻繁跳槽。

  上述《規定》指出,擬任高級管理人員頻繁更換保險公司任職的,應當由本人提交兩年內工作情況的書面説明,並解釋更換任職的原因。一旦險企頻繁變更高管人員,對經營造成不利影響,保監會要求做出書面説明、出示重大風險提示函、監管談話甚至依法採取其他措施。保監會仲介部主任王金鐸此前表示,《規定》加強對機構頻繁變更高管以及高管個人頻繁跳槽的監管,主要為遏制保險業頻繁挖腳和跳槽之風,增加外在監管約束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