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買保險優劣知多少:費率保障收益率優勢明顯
- 發佈時間:2014-12-25 15:26:49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孫朋浩
近年來,鋻於保額高、費率低、收益高、服務全等優點,我國內地居民赴港買保險成為一種最新潮流。但是,在享受各種優勢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赴港買保險後,兩地理賠認定標準可能存在差異、保單發生糾紛後維權成本較高等劣勢,以及匯率等風險。
又到一年聖誕假期,不少人還是會選擇去中國香港感受這個西方最重要節日的熱鬧氛圍。現如今,去香港購買奢侈品的吸引力雖然還在,但早已大不如從前。而去香港旅遊的時候,“趁機”選購幾份保險,倒成了熱門之事。
艾米莉是住在上海的一位年輕媽媽,前幾天就在微信中曬出自己的聖誕假期計劃:“我們公司老外多,聖誕期間老闆都放假了,我也和老公一起請了年假,一來帶兒子去迪士尼玩玩,二來準備去看看香港的保險,主要是想給自己和老公買重疾險,然後給兒子買份教育金保險。”
類似艾米莉這樣的人群並不在少數。根據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保險業監理處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香港地區保險毛保費總額為2907億港元,其中“內地客”購買的保單保費為149億港元,佔2013年全年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923億元的16.1%,較2012年增加50%,顯示出內地人赴港投保的熱情。而僅2014年上半年,內地人赴港就買下6.4萬餘份新保單,貢獻保費101億港元,佔香港上半年新保單保費的18.4%,再創新高。
費率、保障範圍、收益率優勢明顯
為何越來越多的內地人士開始關注我國香港地區的保險産品?除了較早接觸海外市場的那批高凈值人群,近兩年更是有不少普通白領,甚至一些內地的保險專業人士包括精算師都到香港去給自己和家人買保險。
首先,從費用上看,到我國香港地區買保障型保險産品的費率比內地低。較為低廉的這部分費用,一方面有人民幣與港幣之間的匯率原因,另一方面則是因香港保險市場競爭激烈,價格相對更便宜。同樣的保障內容,在香港購買的保費要比在內地購買的保費低20%~30%。
除了費率較低,我國香港地區保障型保險産品的保障範圍通常都比較寬泛,有利於被保險人和投保人利益。以重大疾病險為例,香港地區的保險産品不僅更便宜,其保障範圍還更廣。又如意外險,通常不僅含意外身故、傷殘等賠償,還提供門急診和住院醫療費用的補償。
而在儲蓄型保險的收益率方面,由於我國香港地區險資具有更廣泛的投資渠道,因此獲得高收益的幾率也相對較大。香港保險公司的儲蓄型壽險大都提供4%以上的年複合回報率,甚至高達5%~10%,分紅保單還有附加每年現金紅利或基金結余,紅利為0%~30%,具體根據公司經營狀況而定。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內地的壽險預定利率長期被定為2.5%,直到2013年8月才上調為3.5%。
另一方面,在內地投保高保額的保單,體檢、財務審查等因素較為嚴格,投保人想要購買一份超過百萬元保額的保單,並非易事。但香港地區保單的保額設置都較高,投保數百萬元保額的保單較常見,這也是吸引高收入人群赴港投保的一大原因。
對於想要為全家人安排保障的投保人而言,香港地區“拖家帶口可一起保”的投保規則也屬優勢。比如,以家庭為單位,帶上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一起投保意外險,保費通常有優惠。此外,意外險等産品若連續5年不提出索賠,投保人可以享受“無理賠優待”,獲得30%已繳保費的現金返還等。這些細節的設計更為人性化。
匯率、理賠等風險不容忽視
既然香港的保險有這麼多優點,那內地客赴港買保險是不是真的就“保險”呢?
實際上,需要提醒的是,在享受赴港買保險的實惠之際,消費者更不應忽視潛在的一些風險。
比較明顯的一點是匯率風險。內地人士赴香港地區買保險,若是長期儲蓄型的保單,且是以港幣標價,那麼匯率風險比較大。畢竟港幣是與美元採用聯繫匯率直接掛鉤,這幾年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港幣的貶值風險比較明顯。但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再單向波動,轉為更為市場化的“雙向變動”,匯率風險的因素倒是小了不少。但人身險保單通常都是長期保單,甚至要保障終身,未來幾十年的匯率變動真的很難説。
對於不願意承擔人民幣匯率風險的人群,隨著我國香港地區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的不斷強化,近兩年開始,香港保險公司也開始提供人民幣計價的保單,若內地人士赴港購置保險,不妨問問能否選擇採用人民幣計價的保單,從而規避一定的匯兌損失風險。
再一個比較重要的事項,就是理賠可能遭遇的風險。比如,在香港買醫療險,一方面出險後的理賠手續較繁瑣,另一方面涉及兩地對醫療診斷、憑證的互認。內地居民購買香港地區的保險,若選擇在內地就醫,只有就醫于香港保險公司指定的醫院才能獲賠。若在此範圍外就醫,香港保險公司是否會承認是個問題。為此,投保當時就該仔細看清保單中認可的內地醫院名錄清單。
此外,內地人士在與香港保險機構發生糾紛後,由於必須適用香港地區法律,可能導致理賠過程費時費力。而且,香港的律師等費用高昂,若陷入持久的糾紛或訴訟狀態,花費可能會比較驚人。
比如2012年就曾發生一個案例,內地一名北美精算師(FSA)因其在我國香港地區購買的一張保單理賠時,與位於香港的保險公司發生糾紛,投訴至我國香港保險索賠投訴局,可惜該局回復稱:“保險索賠投訴局的職責是處理投保人不滿保險公司拒賠保險賠償而引致的索賠糾紛,惟投保人必須是香港居民。由於閣下並非香港居民,因此基於職責範圍所限,本局抱歉未能進一步跟進閣下的投訴。”所以説,異地購買保險的理賠糾紛和法律維權成本不容小覷。
此外,內地居民在我國香港地區購買保險的時候,若選擇分期繳費,需要在當地銀行辦理一個用於分期繳納保險的戶頭(通常是按月繳),頭期、第二期保費通常在簽單的時候就已經繳納了,但後續保費還要投保人每期通過內地銀行的櫃面或網銀先匯款到自己在香港辦理的銀行戶頭中,有些人可能因為疏忽遺漏,錯過繳費,導致香港的保險公司扣費不成功,從而影響保單效力。若選擇將每年所需的保費一次性打入賬戶中,則可能損失一些利息收入。香港的活期存款利率不高,而且還要收取不少小額賬戶管理費。
總而言之,“內地客”若想去香港投保,一則要找專業負責的保險顧問仔細諮詢;二則要按照香港保險公司的操作流程,弄清付款方式、貨幣差異、術語、理賠範圍和限制情況等,免得後悔。
特別注意的是,所有合約必須去香港本地簽約,內地客戶需要到香港保險公司的認證處做認證,包括簽署認證文件以及口頭説明是否在香港簽署所有文件。如果在內地簽約,將被視為“地下保單”,無效且不受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