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微信宣傳買保險等於買房子 保險不能轉讓只能退

  • 發佈時間:2014-11-05 02:32:50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肖娟  責任編輯:孫朋浩

(圖片來源:資料圖)

  近日,市民陳女士在微信朋友圈裏看到一個關於保險的介紹。“感覺買保險就跟買房子似的,每年能收一份租金,如果用錢緊張了,還能跟房子一樣用來抵押貸款。”把保險包裝成房産銷售看似新鮮,你會嘗試嗎?

  宣傳:買保險等於買房子

  記者是從微信資料上看到,隨著保費不同,買到的“房産”大小不一。

  譬如6萬元可以買一個“金融車庫”,3年按揭,每年交保費2萬元,每年可領取租金2400元,直到終身;15萬元可以買一個“金融小公寓”,3年按揭,每年交保費5萬元按揭期滿,每年可以領租金5500元,直到終身;30萬元可以買一個“金融小兩房”,同樣是3年按揭,每年交保費10萬元,按揭期滿,每年領取租金12000元,直到終身。

  比較:不是房産勝似房産?

  由於投資房産通俗易懂,不少保險公司拿房子來類比。

  乍一看,買保險和買房子很類似——房子需要按揭,保險是期交;買房子可以收租,買保險可以獲得定期返還;房子可以用來抵押貸款,保險可以使用保單貸款來提高資金流動性。

  同時,金融房産有諸多優點,包括無任何費用,如物業費、水電費、裝修費等,無貶值風險,無災害之憂,急需大額資金可以變現,且可以避稅避債。而房産就不同了,如果是按揭有貸款利息,如果想收租,需要勞神勞力,如裝修、招租、維修等,此外還有災害風險。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將保險産品包裝成房産早已不是新聞,尤其是一些主打定期返還概念的保險。“保險産品比較抽象,把保險比喻成一個比較具體實物,消費者很容易理解。比如保險分期交和躉交,買房分按揭和一次性付款。買房子是一種投資,保險也有理財功能,如可以分紅等。且隨著年齡增長,同一款保險的保費會漲。”

  噱頭十足的金融房産是否真的像宣稱的那樣,不是房産勝似房産呢?金融房産與實物房産有何區別?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保險只能由被保險人持有,資金流動性不強。“房子買了還可以賣,但保險不能轉讓,如果不想要了,只能退保,退保就有可能存在損失。此外,所謂‘變現’指的是保單貸款,其雖然可以暫時改善投保人短期的現金流,但是需要還本付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