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繆建民:激烈跨界競爭倒逼保險行業 應力推大資管

  • 發佈時間:2014-11-02 09:13:37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何子旭  責任編輯:孫朋浩

  2014年11月1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2014中國保險行業年度峰會在北京展覽館報告廳舉辦,本屆主題為“全面深化改革,促進保險業轉型升級”。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總裁繆建民出席峰會,以下為發言實錄:

  繆建民: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非常感謝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北京市金融局、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參加本次年度峰會,並就《發展現代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轉型升級》這一主題與大家交流與探討。

  不久前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業的若干意見,將發展現代保險業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國家戰略高度,從國家治理層面限定了現代保險業在整個工業經濟和社會管理中的全新地位和支柱作用,成為了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下面我結合中國人壽實際,圍繞發揮保險在現代金融體系、社會保障、農業保障、災害救助和社會管理當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談幾點意見,與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發展現代保險業,適應經濟新常態,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今年5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視察時指出,我國經濟發展仍然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地位。之後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等多次會議上都提到注重適應新常態的問題。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將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階段。在新常態下,保險業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産業,集生産性和生活性服務於一身,兼具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産業特徵,將成為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生力軍,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工具。

  一是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功能,為實體經濟保駕護航。

  在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通過大力發展養老健康業,做好新農合,城鄉居民保險工作,提高人民群眾的養老、健康保障水準,減少未來面臨的各種不確定性,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意願,使人民群眾敢於拿出更多的錢用來消費,帶動消費增長和消費升級。進一步擴大內需,推動我國經濟增長主要由投資推動轉向出口,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在社會管理體系方面,可以把幫助政府管到位,在發達國家政府非常重視保險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在食品藥品安全生産、環境污染等社會風險管理中,推行強制保險,通過保險機制,及時對受害者進行經濟補償、矛盾調試和權利保障,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減緩了社會衝突,增進了社會的和諧,降低社會風險總水準,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在農業保障方面,通過大力發展三農和普惠保險業務,加快小額信貸保險發展,農業基礎地位得以加強,促進了第一、第二、第三産業的協同發展。

  二是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保險可以成為實體經濟的助推器。

  通過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優勢,積極參與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民生工程和新興産業的發展。促進科技創新方面,在運用保險工具轉移小微、科技企業經營風險的同時,還可通過股權、債權、基金、資産支援計劃等多種形式,為科技企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援。近期保監會又相繼明確了保險資金參與信貸資産證券化優先股投資,這將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方式更為靈活的長期資金來源,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實體經濟中普遍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三是發揮保險業在現代金融體系中的催化器功能,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結構升級。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與發達國家比,我國保險資産在金融資産中的佔比還比較低,在美國,保險資産和養老金資産達17.6萬億美元,而銀行資産只有13.4萬億美元。在全球最大金融集團中,保險集團還佔有明顯的優勢。同時,保險業是金融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美國21.4%的公司股票,32%的共同基金,10.4%的國債是由保險公司和養老金持有。另外,保險業對金融市場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促進融資結構更加科學。比如通過參與信貸資産證券化,保險業可以承接銀行業的一部分長期信貸資産,拉長保險資産,提高資産負債配置能力,化解銀行借款的期限風險,優化結構,保險資金投資優先股,拓寬完善了銀行的資本補充渠道,避免銀行增發對資本市場帶來的流動性壓力,有助於穩定金融市場,保護投資者利益。

  近年來,中國人壽作為綜合性的金融保險集團,從原來單一的壽險公司,發展成為業務範圍涵蓋壽險、産險、健康險、養老險、資産管理、實業投資、海外業務、信託、電子生物等綜合性的金融保險集團。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明確主攻方向,佈局重點領域,為促進産業結構調整,支援經濟創新活動,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等方面積極貢獻力量。

  一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保監會的決策部署,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下,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積極承接公共事務,開展基本醫療保險經辦業務,探索出了新鄉模式、番禺模式、洛陽模式和鄭州模式等一體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典型經驗,得到了中央領導、相關部委和社會各界的肯定。

  在辦理保險業務方面,截止到2014年第三季度,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已在21個省集團公司中標73個項目,中標人數達1.3億人,中標業務規模26.78億元。在基本醫保經辦方面,截止到今年9月,公司累計在全國20個省級公司,185個縣區開展了217項基本醫保經辦業務,行業佔比達80%。

  二是大力發展養老健康業,提高保障水準,緩解群眾後顧之憂。

  在企業年金方面,中國人壽提供了企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管理的個人帳戶數量達到1100多萬個,管理企業年金規模超過2千億。在養老業務方面,中國人壽健康養老北京體驗中心,天津空港等項目即將竣工。在健康險方面,緊跟市場需求,開發了疾病險、醫療險、護理險等保險職能類別。近幾年,我公司健康保險業務快速發展,連續兩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

  三是積極發展小額保險業務,幫助低收入人群和弱勢群體解決其生産生活中的困難。

  截止到2014年上半年,累計為超過1.3億人次的農民低收入者提供了保險保障。可以説小額保險為政府贏得了實惠,為群眾贏得了民心,得到了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等多方面的肯定。

  四是積極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

  近年來,中國人壽作為資本市場上的最大投資者之一,已經為城鎮化建設當中的基礎設施、土地儲備、清潔能源等項目提供了近一千億元的資金支援。

  五是積極參與了國家重點項目建設,為其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援。

  第二緊跟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需要,實現自身戰略轉型,推動現代保險業的發展。

  新國十條提出全面深化利率、費率市場改革,這對保險行業的資産負債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隨著定價利率的改革,保險獲取成本有可能進一步上升,另一方面,保險産品要與銀行、信託、證券、基金、第三方理財同臺競技,對資産的收益要求更高,為適應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需要,我們必須加大轉型升級的力度,既要推動風險管理型業務提高,健康養老型業務上臺階,同時又要採取積極策略,使財富管理型業務上規模,適應經濟社會現實需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風險和收益。從經營模式上來講,就是要從過去以投資型産品為主,向財富管理、風險管理和收費型的增值服務的轉型。

  一是要從傳統的單一資管轉向多元發展的大資管。

  近些年來,理財型保險飛速發展,是中國保險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高凈值人群日益龐大,居民理財意識、理財需求逐漸提高,理財市場前景良好。根據福布斯調查,到2013年底,中國可投資資産在10萬到100萬美元之間的中産階層已經突破1千萬人,並以年均20%的速度持續增長,財富管理市場潛力巨大,也是金融跨界競爭十分激烈的領域,已經形成了銀行、信託、證券、保險、基金、第三方理財等群雄逐鹿的格局,銀行理財信託在短短5年時間內就超過了理財型保險的規模,給保險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再加上網際網路金融快速發展帶來的影響,跨界競爭更加激烈,倒逼整個行業,從傳統的單一資管轉向多元發展的大資管。在面對消費者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時,一方面要把財富管理放在應有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必須大力發展大資管業務,增加收費業務,不僅管自己的錢,也管別人的錢,以收費型業務的發展穩定公司長期收入。

  二是要從傳統的養老保險擴展到養老養生服務的大養老。

  自2000年中國社會進入老齡化以來,老齡化速度遠遠快於發達國家,2013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9.7%,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養老負擔越來越重,養老問題成為我國經濟、社會能否成功轉型的重要因素。保險業應在這方面義無反顧的承擔起黨和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新國十條也明確了保險業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通過稅收政策激發養老保險需求,釋放養老保險市場。另一方面,通過政策優惠,鼓勵保險業積極參與養老養生産業。近幾年,中國人壽圍繞大養老做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不僅成為了養老保險産品的重要提供者,而且一直非常重視養老服務産業,提出了三點一線四季長期的戰略佈局。旗下的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了專業化的團隊,提前加強調研,積極佈局,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三是要從傳統的健康保險擴展到健康管理、健康服務的大健康。

  隨著城鎮化、老齡化的加速推進,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及對健康需求的更加重視,健康保險和健康服務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日益突顯,並加速釋放。近年來,我國健康險業務快速發展,成為人身險領域的一大亮點。但是客觀得來講,中國健康保險業的發展還遠遠不夠,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還廣泛存在。特別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2011年,中國醫療衛生總費用支出是1.96萬億,其中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僅為264億元,佔比僅為11.4%,而美國佔比是33%,國際上平均在10%左右。我國健康保險的賠付僅僅覆蓋了2475萬人次,相對於13億人口來講確實是非常小的。

  最近國務院下發了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文件,推動商業健康保險加快發展,新國十條也強調了健康險的發展方向,在短時間內密集出臺健康險的利好政策,足以看出黨中央、國務院對商業健康險發展的高度重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發展大健康將是我們整個行業肩負的重大責任。一方面要創新産品服務,重點關注基本醫療保險無法覆蓋的內容,如私人保險、失獨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和限額以外的重、特大疾病保險,以及一些高付費醫療項目和新醫療技術的使用。另一方面,要探索參與大健康産業鏈的途徑和方式,逐步打造涵蓋疾病預防、健康體檢、治療康復等健康領域的一站式服務。

  新國十條描繪了行業發展的美好藍圖,四中全會的法治中國,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新動力。保險行業應緊緊抓住戰略機遇,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服務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加快現代保險業的真正崛起。

  最後,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祝各位嘉賓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