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利好“A+H”險企 具體操作需理性看待

  • 發佈時間:2014-09-26 09:55:21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滬港通對保險資金而言是利好,利於其國際化資産的優化配置,但具體操作,要作中短期和中長期考慮。”一家保險係中小型資産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在接受《中國保險報》記者採訪時談到,“對於規模大、資金量充沛的保險公司來説,現在就可以動手,積極通過滬港通提升海外資産配置比例,進一步在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市場進行投資佈局。對於規模和資金量比較小的保險資管公司,並不一定急於出手,等到滬港通真正落地、相關投資細則明確出臺之後再快速跟進。”

  上述人士強調,目前並沒有一個既定的內部政策,只要對於保險資産負債匹配、風險管控和收益提升有幫助,都會進行嘗試。“必須明確的是,目前,在保險公司走出國門、去海外投資這方面的監管政策還具有較為明確的限制,因此,所有資金運作必須在監管允許的前提下,否則免談。”

  險企多方權衡反覆分析

  中國人壽財務總監楊徵在談到滬港通時表示,滬港通的落地有可能會使得滬、港兩地大型龍頭企業的股票重新估值,中國人壽將把握機會提升收益水準,對滬港通會嘗試並積極跟進。

  楊徵談到,近年來,隨著監管政策不斷放開,為走出國門進行全球化資産配置不斷提供新的可操作平臺。中國人壽著手推進海外投資,初期的金額絕對值不一定小,但相對公司總體的可投資資産體量來説比例也不會很大。他説:“將來公司將在風險可控、對公司收益有貢獻的條件下,積極穩妥地逐步提升海外資産配置的比例。”

  無獨有偶,人保資産副總裁石新武明確表態,公司對滬港通正在積極研究探索,一旦條件成熟即會涉及。對於今年4月獲得保監會審批通過的香港資管公司,石新武強調,有了海外投資公司,可以實現內外資源和機遇的互動和對接。

  人保資産另一位副總裁秦嶺同樣認為,滬港通有利於穩定險資投資收益率水準,有利於增強險資全球化配置以及分散風險能力。

  據分析,上交所和香港聯交所具有明顯不同,市值上H股大盤藍籌股的市值比A股要高一些,分紅也比A股好;從交易便利性而言,H股採用的是T+0,且無單日漲跌幅限制,A股不僅有單日漲跌幅的限制,且採用T+1交易方式。總體來看,H股的整體價值基本上要好于A股,香港市場更加與國際市場接軌。

  A股中小盤價值偏高,而H股中小盤明顯處於價值洼地,還未被充分開發;港股受美股影響大,也會造成波動比A股更大。“保險資金追求的是穩健,投入境股也不意味著穩賺不賠。因此,保險資金如果要參與滬港通,還應先看具體行情,對港股股票做好優選,慢慢進場。”上述保險資管公司副總經理説。

  滬港通利好“A+H”險企

  值得注意的一個市場現象是,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內地保險公司H股,在滬港通尚未最終放開之際就已被市場投了贊成票。

  今年7月以來,外資投行已耗資逾20億港元買進中國平安H股——瑞銀、摩根大通、黑石等已買入超過3599萬股中國平安H股。業內人士分析,海外資金“吃進”中國平安H股並非偶然,看好的原因主要在於其中期業績向好,以及滬港通的推動。

  平安證券資深分析師繳文超分析認為,從2013年下半年到目前,保險業基本面好轉,主要體現在中國保監會披露的行業數據以及上市險企半年報,其數據均顯示,保費、投資和資本3個主體因素整體回升。面對良好的業績,股價長期低迷的保險股贏得市場關注,各大券商紛紛發佈看好研報,促使保險股交投活躍,即將於10月來臨的滬港通能夠使保險股存在套利空間。

  從資本市場來看,滬港通推出會利好A+H上市的保險公司。當前A股與H股溢價情況普遍,繳文超認為,目前上市保險公司除新華保險外,其餘3家保險公司H股相對A股溢價在20%左右。因此未來滬港通實施後,從博弈角度看,A股上漲的概率較大。

  據分析,對於跨市場的投資者而言,投資A股保險股是最佳策略,不管是H股股價下跌與A股看齊,還是A股上漲與H股看齊,投資A股保險股都有保障,何況目前A股保險股估值明顯具有安全邊際。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在前端放開的推動下,上市保險公司2013年投資收益率回升到5.04%。2014年將繼續拓寬新型投資渠道,減少對大盤的依賴,提高收益穩定性,配置在債權計劃等新增資産將帶來更多機會,預計收益率將上行至5.2%以上。

  此外,伴隨著渠道放開,險企投資收益有望趨於穩定,以及滬港通帶來的想像空間,A股保險板塊對資金的吸引力越來越強。

  險資雙向流動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如果從交易便利性上看,資金一般都是從不便利流向便利。對於H股來説,資金的大量流入容易推高股票價值,這對於喜好藍籌股的險資是較為合適的投資渠道。但同時要注意的是,不能過分強調滬港通的利好,還是應該理性看待。

  秦嶺認為,國際金融産品更加豐富,直接融資比例更高,機構投資者對市場影響力更強,資本跨境流動更加自由,而我國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與負債成本快速上升形成巨大反差,因此滬港通對保險資金的投資具有更大的政策意義。一方面,國內保險資金參與香港市場,由於規模相對較大,投資風格偏向藍籌股,更有利於實現權益資産目標收益率;另一方面,香港市場也是完全國際化的,未來隨著更多的海外資産在港交所上市,有利於國內保險資金逐步介入全球資産配置中,對衝單個市場下跌帶來的風險。

  華融證券分析師趙莎莎表示,滬港通的落實有助於A股險企股價上揚,估值抬升,但具體是否會實現A、H股同價,且A股漲至目前H股股價水準,都要視情況而定。趙莎莎認為,滬港通或給中國平安帶來更多證券經紀業務、融資融券業務、資産管理業務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A股IPO已經重啟,但仍處於政策調整期,且有一定的數量限制。因此,作為重要國際性金融中心、發達穩健的金融市場、高效的融資優勢、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內地企業境外上市的首選還是港交所,而滬港通無疑成為赴港催化劑。

  廣發證券分析師李聰認為,隨著滬港通的推出,香港較低成本資金進入,H股溢價高的內地公司有望受益,中國太保H股近期比A股溢價20%,建議滬港通期間重點關注。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隨著《四方協議》在上交所簽訂,滬港通漸行漸近,市場普遍預期“通車”後會有大量外資進入內地,從而終結A股7年熊市。瑞銀證券對滬港通“吸金”的預估是9000億元人民幣。高盛也預計,滬港通將吸引7.8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3萬億美元)境外資金配置到A股,這其中也包括外資保險資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