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門檻高發行成本不低 上市險企冷對優先股開閘

  • 發佈時間:2014-09-26 07:43: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王淑娟   責任編輯:孫朋浩

  近日保監會下發徵求意見稿,擬通過優先股發行為險企融資再開新渠道。這意味著,繼銀行發行優先股破冰之後,保險公司發行優先股也有望于近日開閘。

  據悉,不少險企的償付能力近年來屢屢“告急”,優先股若開閘無疑將增加險企融資途徑。不過由於條件並不容易達到,且考慮成本問題,險企對優先股發行的積極性仍待觀察。

   險企“缺血”難題凸顯

  償付能力是保險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保險公司應當具有與其風險和業務規模相適應的資本,確保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監管要求。但目前各大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均有所弱化,今年,正德人壽、信泰人壽、長安保險等險企都曾收到過保監會關於償付能力不足的監管函。

  因此,近年來伴隨著償付能力監管趨緊,補充資本金以滿足業務發展需求成為各險企的頭等大事。而目前保險公司的資本補充渠道主要是股東注資、IPO上市、定增、發行次級債等。

  今年鬧得沸沸颺颺的正德人壽償付能力不足事件,最終就是以正德人壽股東注資補血“收場”。相關統計數據也顯示,今年以來,保險業通過股東增資已經高達58次,平均三家險企就增資過一次。

  東方證券研究員張穎指出,過去十年間,保險行業的發展模式在渠道屬性上以銀保渠道為主,在産品屬性上以分紅險為主。這種高資本消耗型的發展模式目前仍十分顯著,從而導致保險行業自身資本補充能力欠缺。

  險企償付能力頻頻“告急”,補充資本的迫切性,給保險公司優先股開閘帶來空間。瑞銀證券非銀行金融行業分析師潘洪文認為,因為高資本消耗業務快速發展,不少險企的股東增資壓力越來越大,而次級債發行也有限額,優先股將成為這些險企的又一融資新渠道。

  國際經驗也表明,優先股是國際大保險公司擺脫資本困境的有效途徑。觀察荷蘭保險、大都會保險集團等國際大型保險集團發行優先股前後的經營指標,可以發現,優先股是國際大型保險公司擺脫資本困境,實現業務恢復發展的重要融資渠道,發行優先股,各家保險公司的資本回報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和恢復。

  上市險企暫時需求不大

  不過對於上市險企而言,不少機構認為,雖然優先股將開閘,但上市險企不會馬上有發行動作。因為從上市保險公司2014年的中報數據看,上市險企目前均還有較大的發行次級債的額度。

  方正證券分析師童楠認為,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截至2014年中期,償付能力充足率偏低且沒有明確資本補充動作的僅有平安産險,但目前平安産險仍然還有76億元次級債發行的額度。並且,目前上市險企的次級債利率相對於優先股股息率稍有優勢,因此預計現階段上市險企對優先股較難有需求。

  國泰君安證券也認為,對險企開放優先股發行權將利好上市險企,但由於資本市場好轉和給付期的影響,預計上市險企不會馬上發行。

  相反,中小型非上市保險公司可能受益明顯,尤其是壽險公司盈利的長週期性極大制約了原始股東的注資熱情,在保監會加強償付能力管理的背景下,中小險企的資本補充需求常在,並且通過發行優先股,既可以滿足融資需求,也不會影響各股東的持股比例,因此對中小企業吸引力較大。

  門檻高險企大多持觀望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發行門檻的設置,讓不少險企可能暫時“無緣”優先股。據記者了解,目前多數保險公司仍持觀望態度,高門檻和發行成本問題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根據保監會下發的《徵求意見稿》,保險公司採用發行優先股的方式補充實際資本的,應當按照證券監管部門和保監會有關規定申請發行。也就是説,除了符合證券監管部門規定的條件外,保監會對保險公司發行優先股另有門檻。

  具體來看,只有具備以下七項條件的保險公司才可發行優先股:開業滿三年;上一年末經審計的凈資産在10億元以上;最近四個季度的分類監管為A類或B類;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制定了完整健全的三年資本規劃,且得到有效實施;近兩年未受到過重大行政處罰,且沒有正在調查中的重大案件;保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目前,銀行優先股發行已經進入倒計時,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已率先拿到發行優先股的“通行證”,多家銀行也相繼公佈了優先股發行方案。但保險業的優先股發行目前還等待政策的正式“開閘”,近日也有市場消息稱,平安集團有意參與優先股試點,不過,平安集團對此表示暫時沒有收到相關消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