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項俊波解讀新保險國十條:在更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 發佈時間:2014-08-15 10:18:3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8月13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標誌著黨中央國務院把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放在經濟社會工作整體佈局中統籌考慮,開創了保險業在更廣領域和更深層面服務經濟社會全局的戰略機遇,翻開了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新篇章。

  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是時代和人民的要求

  保險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産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會文明水準、經濟發達程度、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標誌。在我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有利於完善現代金融體系、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保障社會穩定運作、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一件順應時代和人民要求的好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保險業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十八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統領保險工作,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顯著增強:一是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為穩增長服務。截至6月底,保險業總資産9.4萬億元,其中通過各類債券向實體經濟提供資金3.6萬億元,投資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8049億元,投資各類基礎設施6351億元。二是運用市場化機制降低公共服務成本,為促改革服務。在全國28個省市開展了大病保險經辦服務,覆蓋3.6億人,大大提高了對群眾生大病的保障能力。在142個市縣參與新農合經辦,2013年覆蓋人數3875萬,賠付與補償3802萬人次,提升了新農合的運作效率。三是找准保險業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著力點,為調結構服務。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2013年出口信用保險承保金額3970億美元,服務小微出口企業2.8萬家,支援小微企業出口金額409億美元,促進了出口産業優化升級。積極發展科技保險,促進了企業創新和科技成果産業化。試點發展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在服務小微企業融資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四是構築保險民生保障網,為惠民生服務。2013年,保險業共為全社會提供就業崗位373萬個。農業保險覆蓋農戶3177萬戶次,覆蓋土地11億畝,佔農業播種面積的45%,提供保險保障突破1萬億元,賠款208.6億元。

  儘管保險業改革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上看,我國保險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2013年我國保險深度、保險密度和保險賠付佔重大災害損失的比重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保險業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點,既是“短板”,又具有很大潛力。

  經濟越發展、社會越進步、保險越重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歷程中,社會很需要保險,群眾很需要保險,政府也很需要保險。《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保險要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為提高保障水準和品質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為保險業更好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服務明確了方向。

  充分發揮保險業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積極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對保險業高度重視。我們必須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找準服務全局工作的切入點,儘快提升保險業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準,不辜負黨中央國務院對保險業的殷切期望。

  保險服務業要成為健全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建設一個更加高效、均衡和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保險業是溝通長期儲蓄和長期投資的天然橋梁,與銀行等金融仲介相比,在引導養老醫療等長期資金用於經濟建設的長期投資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同時,加快保險資金積累,有利於改善我國金融體系的短錢長用問題,促進金融穩定。必須按照《若干意見》的要求,促進保險市場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協調發展,健全有利於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

  保險服務業要成為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撐。我國推進改革,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老百姓就需要有更強的安全感。要增強老百姓的安全感,就必須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改善民生保障,如果單靠政府,不僅在財力上難以為繼,而且有可能降低勞動力市場的活力,阻礙經濟增長。必須充分發揮保險這種市場化機制的優勢,建立政府與市場優勢互補、相互銜接的民生保障機制。如果保險業改善民生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群眾過上幸福和有尊嚴的生活就多了一份保障。

  保險服務業要成為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機制。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的壓力很大,迫切要求發揮好市場機制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通過責任保險,可以把人與人、人與企業、人與政府之間的糾紛轉化為比較單純的經濟關係,有利於形成市場與政府相互配合的高效率的社會管理機制。《若干意見》提出,要發揮保險風險管理功能,完善社會治理體系;要發揮責任保險化解矛盾糾紛的功能作用。保險業在參與社會治理體制建設方面可以大有作為。

  保險服務業要成為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動力。保險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不僅可以提高保險這個資本和智力密集型的高端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而且能夠帶動會計、審計、法律、評估等相關産業鏈的發展,還能夠通過提供創業資金、完善市場機制、支援企業走出去等多種渠道,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落實好《若干意見》中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有關部署,保險業必將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和重要的作用。

  保險服務業要成為政府轉變職能的重要抓手。保險是一個高度市場化、具有很強社會性和公益性的行業,在為政府提供市場化服務,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若干意見》提出,政府通過向商業保險公司購買服務等方式,在公共服務領域充分運用市場化機制,提升社會管理效率。在這些方面,保險業做了一些積極探索,但總體上服務領域和能力還比較有限,需要進一步加大實踐和探索的力度。

  構建有利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工作格局

  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藍圖已經繪就,下一步關鍵就是落實。必須堅持改革創新、擴大開放、健全市場、優化環境、完善政策,形成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的工作格局。

  堅持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緊密銜接。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不是替代與被替代的關係,而是相互銜接和相互補充的關係。凡是社會保險有優勢的領域,商業保險都應該尊重社會保險的主體地位,不能錯位;凡是社會保險要求商業保險共同發揮作用的領域,商業保險都要和社會保險搞好銜接,注重補位;凡是由商業保險保障更具優勢的領域,保險業都應該加快發展,絕不缺位。

  堅持市場主導與政策引導的有效配合。對商業化運作的保險業務,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對具有社會公益性、關係國計民生的保險業務,要創造低成本的政策環境,給予必要的扶持;對服務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積極作用但目前基礎薄弱的保險業務,要更好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若干意見》提出了加快保險業發展的政策支援體系,對保險業的支援力度很大。保險業必須抓住機會,乘勢而上。與此同時,也要苦練內功,增強保險業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相互促進。如果沒有社會效益,保險業就失去了立身之基,如果沒有經濟效益,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就無法得到保證。一方面,要高效率、高品質、低成本地為經濟社會提供保險服務,讓經營管理水準高、有社會責任感的保險機構在服務經濟社會的大潮中發展壯大;另一方面,要著眼于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豐富的保險需求,讓現代保險服務業在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大有作為,努力做到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作者為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