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保險資金運用八仙過海 另類投資圖躋身主流

  • 發佈時間:2014-08-13 00:31:0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李超  責任編輯:孫朋浩

  保險資金運用正從多個方向出擊,在2月保監會發佈《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之後,這一態勢成為市場解讀險資進一步“解凍”的新動向。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保險資管人士處了解到,保險投資亮點頻現,在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養老産業投資、保險資金委託外部機構管理、投資信託計劃等方面均取得進展。雖然在防範風險的框架下,保險公司也在謹慎探索,但對各方面業務的前景仍持樂觀態度。而保險資金另類資産投資力度加強,則被解讀為“另類投資主流化”大趨勢得到印證,另類投資有望幫助險資獲取可觀投資收益,並緩解資産負債久期錯配的問題。

  保險資金運用“四馬分肥”

  被認作長線優質資金的保險資金,正通過四面出擊的方式強化市場印象,而各類機構正運用多種渠道“八仙過海”,對保險資金“四馬分肥”。

  在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方面,多家保險公司延續去年的佈局勢頭,在推進已簽署項目的同時,繼續與各地有關部門洽談合作。以中國人保為例,今年2至7月,其每月至少發行(或設立)一項債權投資計劃。中國人壽、新華、泰康、平安等資管公司也在該領域持續發力。保險資管人士認為,在城鎮化相關政策的引導下,保險資金可較好地利用此類債權投資計劃的久期和回報率穩定的優勢。

  養老投資方面,保險公司借助保險業新“國十條”、“以房養老”等政策機遇,屢次嘗鮮養老地産、醫療機構投資、商業養老保險産品開發等業務,以提升險資的運用效率和價值。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表示,除主動提供多种醫療、重疾保險、長期護理産品外,保險公司還可以投資養老社區建設、醫療機構,並承接企業個性化商業養老健康保障計劃。養老地産投資可提升保險資金整體投資收益率225BPs,對應有效業務價值和新業務價值提升5%以上。

  保險資金市場化委託管理方面的舉措對於保險資金運用起到明顯推動作用。4月,中國人壽拿出200億元向外部機構公開招標,多家保險公司也繼續跟進。有消息稱,今年保險資金市場化委託管理的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有望對資本市場釋放積極信號。在海外市場上,中國人壽近日完成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美國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TPG Capital)的股權投資,並將以2.5億美元收購TPG Capital 2%-5%股權。中國人壽資管部門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委託外部機構管理,無論是與國內機構還是與海外機構合作,對於提升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都將有巨大正向作用。

  4月下旬,保監會就保險資金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有關事項徵求意見,5月上旬便正式發文對相關規定予以確認,被業內人士解讀為重視此方面投資動向之舉。目前,信保合作除了互相持股外,較常見的形式是險資投資集合信託計劃。有數據顯示,保險資金投資集合信託主要集中在房地産和基礎設施行業,佔比約為64%,其中房地産和基礎設施佔比相當,即各佔三分之一左右。在一季度末逼近2000億元投資額度的背景下,有分析認為,在控制風險的同時,信保在更大領域的合作正在逐步展開,未來將成為險資投資非標資産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類投資圖躋身“主流”

  從大類資産配置上看,保險資金近期在另類資産上的投資力度出現加強。保險公司人士認為,另類投資可以較好地平滑經濟週期和資本市場短期波動的風險,並獲得較高的收益率,但由於相應的風險較大,所以長期以來並未受到足夠重視。

  這種情況已經出現改觀。在政策的帶動下,另類投資開始躍躍欲試。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平安、中國人保等大型保險公司已有管理公司等投資平臺,部分中型保險公司也在嘗試建立相應的投資平臺,試圖在另類投資上尋找利潤的突破口。

  平安信託和麥肯錫發佈的《中國信託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13)》認為,國際市場上最近十年出現的“另類投資主流化”大趨勢,將以更快的速度出現在中國。持續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以及傳統資産類別差強人意的表現,提高了投資者對另類投資的興趣。在中國,另類資産管理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

  報告認為,機構方面,大型投資者如保險公司正在增加在另類投資領域的資産配置。保監會的一系列新規也允許保險公司將更多資産配置到這些領域。另類投資一方面在中短期內可以幫助險資獲取優於傳統資産類別的投資收益,另一方面可以緩解資産負債久期錯配的問題,使得保險公司能夠更好管理其償付能力。特別在壽險行業,由於資本市場上長久期固定收益産品的供給匱乏,資債期限錯配的問題尤為突出。久期較長的私募股權、房地産和基建投資就能夠很好滿足保險公司的投資需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