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億信保投資隱患發酵 險資緊急“排雷”避險
- 發佈時間:2014-08-13 00:31:02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孫朋浩
“我們近期接觸了五六個信託計劃,但多數沒法繼續合作。7%左右的收益率水準對信託來説並不是難事,問題多數出在信託計劃的信用評級不夠。”某上市保險公司資管部門人士説。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這正是目前多數信託、保險合作中繞不開的問題:一方面,險資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發展勢頭和前景正被看好;另一方面,險資和信託計劃在政策放開近兩年之後,仍未走出“磨合期”——受剛性兌付等潛行風險困擾的信託業正欲引入保險資金作為“新鮮血液”,而保險資金也在政策的謹慎鼓勵下樂見更多投資選擇。然而,在對接過程中,前者尚需為滿足險資的要求而有所調整,後者對於多數信託計劃的審核堅持從嚴從緊,在收益率和投資安全性上的兼顧要求令多數信託計劃只能“遠觀”險資。
信託多方隱患顯現 保險力避投資風險
“雖然最新的數據還沒有公開,但保險資金的信託投資餘額超過2000億元基本已成定局。”接近保監會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在2012年10月放開保險資金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之後,其投資額度便一直呈明顯上升趨勢。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保險業信託投資規模便已達到1998.3億元;在2013年底,這一數據為1442.9億元。
這體現了目前信保合作的整體趨勢。平安信託和麥肯錫發佈的《中國信託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13)》認為,根據監管設定上限和保險業規模,估計保險資金購買非標信託資産量最高可達2萬億元,保險公司持有大量資産並尋求高回報的産品,很有可能成為信託及另類投資業務的重要資金來源。
在投資餘額飆到2000億元的同時,監管層正考慮著力避免信託業內發酵的風險。日前,保監會對保險資金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風險開展排查。有消息稱,有關部門計劃對有風險隱患的信託産品增設一道風險評級的內部“防火牆”,以防止保險資金在信託産品投資上的信用風險積聚、放大。
分析人士認為,在“打破信託業剛性兌付”呼聲漸強的背景下,一些信託産品的風險隱患逐漸暴露。債務問題、經營困難等可能激活風險的“導火線”正成為信託業面臨的嚴峻問題,而這些問題使得保險機構在選擇信託計劃時態度謹慎。
泰康資管公司人士表示,對信託計劃的投資放開後,風險管理能力成為保險資管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保險資金配置的信託資産大量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而經濟增速目前正處於下行週期,很多結構性問題要解決,如有不慎,很可能會觸發經濟和金融風險。
某上市公司資管部門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保險資金投資信託計劃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一些潛在風險開始引發監管層的擔憂。保險資金經由信託“通道”流向禁入領域、“短錢長配”帶來的流動性風險、資訊不透明可能導致利益輸送、投資資産高度集中于房地産和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決策亟待健全等問題,都成為監管層著力防範的內容。
該人士透露,目前保險資金感興趣的信託計劃,確以基礎設施項目居多,而出於防範行業風險的考慮,與房地産項目的合作已經很少。“實際上,保監會的風險排查工作和保監會發佈的《通知》中提出防範風險的目的一樣,在操作層面上更加強調保險資管對於信託計劃做好審慎的評價。”
合作青睞“高標準” 保險資金“嚴要求”
5月上旬保監會發佈的《關於保險資金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保險機構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有幾種情形需要向保監會及時報告,當中包括“基礎資産涉及的不動産等項目不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具有明顯區位優勢的地域,且融資主體或者擔保主體信用等級低於AAA級”,以及“基礎資産所屬融資主體為縣級政府融資平臺,且融資主體或者擔保主體信用等級低於AAA級”。
在實際操作中,保險機構越來越關注信託計劃評級標準、評估集合信託共同投資方資質等因素。一傢具有央企背景的信託公司的理財經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實際情況是,相當多的保險機構在選擇信託計劃的過程中,對於涉及到信用等級評定的情形,高度青睞“違約風險極低”的計劃,這使得一些實力不在第一梯隊中的信託公司或計劃很難與保險機構“搭上話”。
例如,《通知》第四條明確,“保險資金投資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基礎資産限于融資類資産和風險可控的非上市權益類資産。其中,固定收益類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信用等級不得低於國內信用評級機構評定的A級或者相當於A級的信用級別。”據該理財經理稱,一些保險公司會將評級“口味”拔高,這樣固定收益類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僅僅滿足《通知》劃定的“下限”,並不足以引起保險資金的投資興趣。
“我們經常會向保險機構推薦信託計劃,但是信用等級不符合他們的預期,是合作無法進行的主要原因。整體來看,保險機構在合作中看中的不僅是收益率,還會對計劃的‘可靠性’方面設定較高的標準。”上述理財經理説。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該公司近幾個月發佈的信託計劃中,收益率均高於10%,但至今尚未與保險機構談定合作。
中國人壽(行情,問診)資管部門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保險資金投資信託計劃並不一味追求高收益率,而是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在信託計劃選擇上,資管業務人員會對信託計劃進行嚴格的審核,將收益率、信用評級等相關要求一一通報和核對落實。如果發現信託計劃不能滿足自身要求的條件,會要求信託公司採取增信等補救措施,並重新評估此類計劃合作的可能性。“註冊資本金、信用等級、有無央企擔保等,都是關鍵的考慮因素。”
在打破剛性兌付的問題上,保險機構的態度則很明確。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因為從法律上看,剛性兌付不被認可,所以保險機構在投資信託計劃方面,不會在收益上“僥倖”依賴剛性兌付。判斷信託計劃的品質時,依然是審慎考察交易結構、擔保、抵押等條件是否能真實滿足風險控制的硬性要求。
此外,前述《通知》還提出,保險公司委託保險資産管理公司投資的,由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制定相關標準、制度和機制。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保險公司在這方面的實際委託投資中,相應的標準制定也採取了“從嚴”的口徑。
即使目前很多信託計劃投向基礎設施項目,且保險資管也可直接對此進行投資,但保險資金仍不排斥借道合適的信託計劃入局。“保險、信託拿項目的能力不同,各有各的優勢,通過投資信託計劃,也能找到資金保值的機會,算是多了一個選擇渠道。”前述保險公司資管人士説。
保險公司謹慎出手 力避風險“垃圾桶”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5月撰文指出,保險資金在債券市場、信託産品等金融産品投資上,面臨的信用風險正在積聚,正在放大。信託等金融産品風險隱患逐步加大,交叉傳遞性強,需要行業提高警惕,務必要加強風險管理,避免成為最後“接棒者”。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在信託、基金、小貸平臺等多個行業“渴求”資金的情況下,投資風格保守穩健且池子較大的保險資金已經成為各方“覬覦”的目標。相應地,為了吸引保險資金而調整策略的做法亦不鮮見。
前述分析人士表示,作為信保合作中的“出錢者”角色,保險機構也在謹慎“出招”,在與信託公司接洽的過程中,提出收益率和評級等方面的兼顧要求較為苛刻,使得符合要求的信託計劃“敬而遠之”。信託公司有時為了達成合作,甚至需為保險機構“量身特做”個別計劃。
中國人壽人士坦承,信託計劃的期限相對保險資金來説往往較長。對於壽險資金來説,在與信託計劃對接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期限匹配的問題;對於財險而言,與信託計劃的匹配度更高。
“之前的監管政策比較嚴格,保險資管産品在設計和發行上還沒辦法和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信託公司的産品相比。保險資金投資要求安全穩健,加上對信託計劃的評級、擔保的要求都比較高,所以實際參與的信託計劃的收益率也不會太高,一般在6%到7%左右就很不錯了。大的保險機構一直在研究調整資産配置策略,以提高投資效率,其實是很‘考’資管部門水準的。”上述人士表示。
保險資金投資非標資産的興趣正與日俱濃,其中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等金融産品成為險資配置比例不斷提升的領域。在資管人士看來,保監會只允許險資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防範風險的意圖十分明顯,因為此類信託計劃在形式上可以做到多方共擔風險。“相比之前劃定的比例,現在的政策正在明顯放開,但放開的速度不是很快,因為考慮到市場的情況和風險,還需要一步步來。”
泰康資管公司人士表示,保監會規定險資投資的信託産品只能是集合信託,即信託計劃除了保險公司外,必須有其他購買方購買。“但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保險公司可以將10億元的信託計劃賣出100萬用於規避單一信託限制,因此集合信託使得保險公司的投資範圍變得非常寬泛。”
“在保險資金成為理想資金來源的同時,尋求合作的信託公司也應該意識到,如果自身項目的風險控制能力不足,保險公司在與其談合作時將非常謹慎。畢竟保險資金對風險非常厭惡,也盡力避免在信保合作中成為被動接納風險的‘垃圾桶’,所以寧可‘先小人後君子’,也不會盲目擴張信託計劃的投資量。雖然投資餘額迅速上漲,但不意味著保險機構降低合作標準。”中國人壽資管部門人士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