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超七成車險又虧損 叫嚷二次費改的原因在這裡
車險市場費改,本希望激發市場活力,改變多數中小財險車險虧損的現狀,但很遺憾沒有成功,寄希望的二次費改能夠實現嗎?
作為財險公司的主要業務,車險市場看起來很美,但吃到嘴裏的都是苦澀。據《投資者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6年,機動車輛保險共進入53家險企保費收入排名前五的行列,為財險公司帶來了大額保費,但從承保利潤來看,虧損的企業並不在少數,馬太效應明顯。
數據顯示,這53家財險公司中,僅有13家保險公司的車險業務獲得承保利潤,也就是説,大約有75%的財險公司車險業務是虧損的。其中,中華聯合財險虧得最多,總計虧損金額約為8億元。至於佔車險市場超六成份額的財險老三家人保、平安、太保2016年車險業務承保利潤則分別為72億元、27億元、19億元,佔據行業前三甲。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在商車費改(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之後,消費者獲得利益,但車險一貫虧損的局面卻沒有得到緩解,一些險企車險業務虧損反而加大了。近期,二次商車費改言論再起,擬進一步降低自主渠道系數,及同時降低部分地區的自主核保系數,這對於消費者來説,無疑是利好,但財險公司在第一輪商車費改中並未獲得明顯成效,二次商車費改又將給這些財險公司帶來什麼?它們將如何應對?
超七成車險慘敗
2016年,大部分財險公司的車險業務又是慘敗。據《投資者報》記者統計,53家車險入圍公司保費收入前五的險企中,有40家險企沒能從車險業務上賺到錢,其中,虧得最多的中華聯合財險,虧損額高達8億元,而對於虧損的原因,公司方面並未給予《投資者報》記者回復。有媒體分析稱,中華聯合財險的車險業務之所以虧損較多,主要是賠付率較高所致,數據顯示,公司2016年賠付率達63%,賠付率較高,可能是承保把關不嚴、核保出現風險漏洞等原因所致。
其次是亞太財險、安盛天平、安誠保險、浙商財險、中銀保險等10家險企2016年車險承保虧損額均超過2億元。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車險業務利潤分佈還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明顯特點,財險“老三家”人保、平安、太保2016年車險業務的承保利潤合計達118億元,佔了超八成的車險正向利潤。
過去一年,商車費改持續深化,但從財險公司的經營狀況來看,車險業務大面積虧損的狀況並未得到緩解,還造成了明顯的兩極分化,這或許並不是監管層所希望看到的。
綜合費用率達歷史最高
商車費改的主要目標是把定價權更多交給市場,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而在此過程中,單均保費下降,但更為明顯的是費用率上升。由於費改後電銷渠道的價格優惠不復存在,無核心競爭力的車險只能砸錢從其他渠道獲取客源,加重了盈利壓力。
據了解,第一批商車費改試點于2015年年中展開,年底,有新的城市加入,到去年年中,商車費改全面推進,伴隨而來的是車險綜合費用率的提高。據媒體報道,2016年車險綜合費用率達到了41%,為歷史最高值。
但首都經貿大學保險係教授庹國柱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真實的費用率可能遠遠超過41%,一些保險公司為了控制費用率指標,甚至要求業務人員墊付費用。庹國柱舉例説,“例如一單車險的費用是1500元,保險公司報銷1200元的費用,剩下300元由業務員墊付,以後有機會再還回去,一些業務員手裏墊付的費用都高達十幾萬。”
記者試圖就上述情況向一些車險業務員驗證,但並未獲得有效回復。如果情況屬實,那麼車險行業突破困境的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不過從公開數據來看,雖然費用率依然很高,但有下降趨勢,今年第一季度,車險業務的綜合費用率為40%,同比下降1.03個百分點。
據媒體報道稱,近期,二次商車費改呼之欲出,此次費改將自主渠道系數由0.85降至0.75,而部分地區的自主核保系數也由0.85降至0.75。簡單粗暴一點,可以理解為車險單均保費將進一步下降,消費者獲利好,但對於財險公司來説,這無疑督促著公司提高定價能力、運營效率、自主渠道建設能力及後續理賠服務能力。
尋求多渠道應對
二次商車費改在即,財險公司應如何應對?“堅持”還是“放棄”,這是可以考慮的問題。既然大部分中小財險公司的車險業務一直虧損,那能不能少做車險甚至乾脆不做車險呢?大部分財險都將給出否定答案。
此前,一位財險公司戰略部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解釋了放棄車險業務的苦惱,關鍵點在於現金流,如果沒有車險保費帶來的現金流,那麼公司整個運營狀況將更加糟糕。庹國柱也給出了類似觀點:“車險的現金流來得最快,一單車險保費多則上萬,少則四五千,其他保險與車險沒法比。”
《投資者報》記者將2016年保費收入數據與各公司車險保費數據進行比對,這一比例雖然並不一定準確,但或許能反映趨勢。記者發現,至少有51家財險公司的車險保費佔總保費收入的比例達到50%以上,安盛天平保險、渤海財險、眾誠保險的佔比甚至超過90%,而相對實力較強的國壽財險、平安財險、太平財險上述指標也超過80%,由此看來,車險保費確實是財險公司保費收入的大頭,也是公司現金流的主要支柱。
車險一家獨大確實無可奈何,庹國柱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由於消費者觀念、風險管控等原因,車險之外的,如企財險、家財險、責任險,保證保險等始終做不大。
既然對於大部分財險公司來説,車險非做不可,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上述財險戰略部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未來的車險市場屬於能精確定價的公司。以人的駕駛行為、駕駛習慣等個性化數據進行車險定價為基礎,盡可能達到最高運營效率,或許是打贏這場硬仗的手段之一。
波士頓諮詢公司大中華區金融機構與保險行業負責人何大勇此前也表示,抓好精益運營、運用好大數據及電網移融合,將越來越多的用戶從網際網路、APP引流,再通過電銷跟進促成是應對商車費改的法寶。另外,也有觀點認為,差異化才是中小險企突圍車險之路。
(責任編輯: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