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保險 > 保險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華夏保險尋訪山東淄博抗戰老兵王針元

  • 發佈時間:2014-11-26 15:44:07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老兵人物介紹:

  王針元,1921年8月出生,抗戰期間任鐵路警務段領隊,是山東地區鐵路兵,曾解救被日本人俘虜的共産黨連長趙有功,後去台灣38年背井離鄉後,終在1987年回歸故里,曾任淄博市政協委員、淄博市區臺聯副會長。

  

(抗戰老兵王針元老人)

  2014年11月21日,山東省淄博市金西五村抗戰老兵王針元老人,用顫巍巍的手緊握著筆一筆一劃,莊嚴的寫下了自己的名字,讓在場的每一位華夏保險“致敬抗戰老兵”項目組成員深受感動,那是作為一名抗戰老兵一生的歲月痕跡和證明。這位五年前老伴去世,現在與兒子、兒媳同住的抗戰老兵,現在由於身體緣故,現在只能坐在椅子上給我們講述當年的抗戰歲月和人生往事。老人傍邊的小凳上依然放著眼鏡和報紙,家人介紹雖年事已高,但老人只要身體允許依然堅持看報。

  

(王針元老人在活動T恤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王針元老人身旁的小凳子上放著眼鏡和報紙)

  王針元老人,1921年8月出生,1938年成為國民黨軍隊山東地區一名鐵路警務段領隊,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1939年,抗戰爆發後,老人的父親在一場發生在濟南的戰役中犧牲。任職鐵路兵時,曾經私下解救了一名被日本人俘虜的共産黨連長趙有功。1949年因故不得已丟下妻兒隻身隨部隊前往台灣。

  

(王針元老人的抗戰老兵證明文件)

  到台灣後,王針元老人夙夜難忘故鄉和遠離的親人,經歷過當年的抗戰歲月,加上38年的日夜思念煎熬,直到1987年,背井離鄉38後才有幸終回家鄉與親人團聚,多年積壓的鄉愁讓這位現在早已佝僂的老人,給我們講述時兩度抹淚。于右任老先生曾在《望故鄉》中寫到“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這38年濃的化不開的鄉愁,裏面濃縮了老人太多的人生心酸和往事,一張老人客廳墻壁上擺放著的合影,彷彿讓我們看懂了一切,那時一張只能用當年離家時與妻子年輕時的照片而拼湊成的合影照片,此中的心酸並不是誰都能體會到的,當年為了抗戰,失去的太多了。

  

(老人屋裏懸挂的字)

  回鄉後,王針元老人為在臺當年滯留同胞奔走呼號,積極送信、送物,聯絡70余人,轉送信件150多封,促成54位臺胞回鄉探親,為同胞落葉歸根和祖國統一大業貢獻了力量。1988年,為家鄉教育事業捐獻高級彩電一台,日本電子琴兩架。1998為水災捐獻物資一部,1999年為敬老院捐資一部。王針元老人多次作為政協委員參加淄博市政協會議,並成為淄博市臺聯副會長。

  

(華夏保險“致敬抗戰老兵“項目組看望王針元老人前留影)

  

(華夏保險“致敬抗戰老兵”巡禮活動)

  華夏保險“致敬抗戰老兵”項目組為老人送上了慰問津貼和日常生活用品,併為老人拍攝了口述歷史紀錄片,在拍攝過程中,王針元老人不時用手抹去眼角的淚水,用濃重的淄博話講述著那段當年的抗戰歲月和人生經歷。當為他佩戴由全國老齡辦、民政部優撫安置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及華夏慈善基金聯合頒發抗戰榮譽勳章時,老人的身體不由自主地挺的筆直,那是他對於軍人榮譽的無比尊敬。

  老人在講述的過程中,叨念著一個心願:“我現在還想再看看我那個犧牲的戰友的兒子啊”。遲暮之年,王針元回顧他的一生,能夠停留在他記憶力裏的瞬間並不多,但當年那段抗戰歲月和同袍情誼卻永遠無法忘懷。老人的兒子臨在我們離開之時,贈送了一個手工編制的凳子,説老人一再表示感謝,感謝國家和後人還記著他們。

  王針元老人,是此次戰場巡禮拍攝的第二位老兵。“少小離家老大回”,背井離鄉38年,老人談及當年抗戰歲月及從台灣返鄉兩度抹淚。在老人的客廳墻壁上擺放著一張只能用當年離家時與妻子年輕時的照片而拼湊成的合影,靜靜地訴説著老人令人無法忘懷的過往。

  【“致敬抗戰老兵”大型公益項目】

  “致敬抗戰老兵”大型公益項目,是為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由華夏保險依託華夏慈善基金,聯合全國老齡辦、民政部優撫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指導,攜手鳳凰網、人民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亞洲電視臺、中國保險報等主流媒體,與社會各界共同啟動的一項旨在向存世的國共兩黨抗戰老兵致敬的公益活動,通過為抗戰老兵發放生活補助,頒發抗戰榮譽證書和勳章,並拍攝口述歷史,切實對抗戰老兵進行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關愛,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和偉大的抗戰精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