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航運設施體量最大、海上運輸貨物最多、船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但同時,航運金融、船舶管理、海事仲裁等高端航運服務業全球份額佔比還很低。”近日,中國太保總裁趙永剛在第七屆進博會“保險助力航運高品質發展2024國際論壇”上表示,中國航運業市場規模巨大、技術應用場景豐富、産業鏈完整,疊加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帶來的巨大機遇,保險助力航運高品質發展大有可為。
航運保險市場潛力較大,但需要打破增長瓶頸。“據統計,2023年我國在全球航運保險市場份額僅13%,與我國同期航運業多項主要指標居全球第一位的地位不匹配。”趙永剛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歐美傳統航運強國仍佔據規則主導權,國內保險機構全球服務網路和海外風險識別能力有待提升,保險産品缺少創新性和競爭力,航運保險專業人才不足等。
隨著政策紅利期的到來,航運保險正劈波斬浪,努力疏通發展堵點。去年12月份,交通運輸部等5部門發佈《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航運服務業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強化航運保險服務保障作為主要任務之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高航運保險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務水準”。
為進一步細化要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和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近期發佈《關於推動上海航運保險業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建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航運保險中心,並明確一系列支援措施,包括指導上海航運保險協會梳理規範現有航運保險産品,針對重點領域制定示範性上海航運保險協會條款;針對LNG船、甲醇船、純電池船等綠色能源船舶和輔助駕駛等智慧化船舶領域,多式聯運、跨境電商、“中國製造”出口等物流貿易領域,智慧碼頭、航運網路安全等基礎設施領域,開發專業化、定制化的保險産品,逐步探索在新型風險領域率先建立行業標準和規範;推動上海航運保險業加強與海關、海事、港口等進行跨領域數據對接,打通數據壁壘,提升行業風險識別、精準定價和風險減量服務能力,實現數據雙向賦能;支援中國(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與上海保險交易所開展數據共用等合作。
“從中央到地方針對航運保險這一細分領域作出密集部署,可以預見後期還會陸續出臺相關支援措施。”趙永剛表示,一系列政策舉措不僅為發展航運保險提供了指引,也將為市場拓展打開更加廣闊的空間。近年來,中國太保積極參與航運生態體系共建,推進航運保險國際化融合,航運保險保費收入持續快速增長。2023年,中國太保航運保險保費收入34.13億元,同比增長11.8%,市場佔比11.41%;提供保險保障11.23萬億元,覆蓋船舶險、貨運險、保賠險等各類險種。同時,積極響應優化調整交通運輸結構的政策號召,持續加大在內河貨運、海運、多式聯運等領域的展業力度,服務內貿集裝箱海運模式發展,2022年以來為集裝箱多式聯運代表性企業承保超過1700萬箱,提供風險保障2100億元。
(責任編輯:孟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