償付能力被業內稱為保險公司風險防範的“牛鼻子”。償付能力不達標的險企在業務發展中處處受限。11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髮現,年內已有4家險企完成了風險綜合評級從C到B的提升,成功摘下償付能力不達標的帽子。近期也有兩家償付能力不達標的險企正在通過增資進行自救。
可以看到,在躺平等待“他救”與主動自救之間,很多“不合格”險企已經意識到“萬事只能靠自己”,紛紛採取行動化解風險。根據自身情況,不同風險企業也有不同處理方案。
保險公司2024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已陸續披露。除個別險企因特殊情況未公佈數據之外,多數保險公司的保險業務情況、償付能力水準等指標均已出爐。
11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髮現,年內已有4家險企完成了風險綜合評級從C到B的提升。這4家機構分別是都邦財險、富德産險、渤海財險和平安養老險。這也代表著這些機構成功摘下償付能力不達標的帽子,減少了保險業務發展的桎梏。
在自救手段方面,增資是最常用的手段,也是最立竿見影的方式。如都邦財險表示,公司增資獲批,實際資本大幅提升,償付能力充足率重回150%之上,可資本化風險方面得分獲得較大提升。
也有險企對自身不完善的地方“對症下藥”、補充高管空缺等。富德産險在改進措施方面提到,公司董事長已履職,三會一層已正常運作。公司將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準,降低公司戰略風險。渤海財險表示,公司系統性地優化了各領域風險控制措施,通過建立完善的月度指標監測分析機制,及時識別、評估和應對潛在風險,提升指標表現。
多家險企走出“泥潭”的同時,個別“掉隊”的險企也在積極尋求出路。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已有兩家償付能力不達標的保險公司在抓緊增資。三峽人壽近日再次宣佈,註冊資本將由15.4億元增加至30.3億元。此前,三峽人壽已經完成了一輪增資擴股,今年三峽人壽風險綜合評級也由D提升為C。
近日,珠峰財險也公佈了具體的增資方案,宣佈將引入三位新股東。珠峰財險此前也是風險綜合評級多個季度為C。珠峰財險表示,公司一直處於可資本化風險較大狀況,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低、內源性資本不足,隨著增資工作進一步取得實質性進展,可改善公司可資本化風險狀況。
可以看出,很多“不合格”險企已經意識到,躺平沒有出頭之日,唯有自救才能走出困境。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直言,保險公司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應當對自己的風險負責。自救行為體現了險企對風險的主動承擔。通過自救,險企可以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風險管理能力,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支培元表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社會普遍倡導金融機構先行自救,再尋求外部援助的原則,旨在減少公共資金的無序消耗,避免市場扭曲與道德風險,確保市場的公正與公平。
不過,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險企盈利愈發艱難,償付能力持續走低,也有一些險企遊走在償付能力不達標的邊緣。各家機構在積極進行自救的同時,行業也需要思考,如何避免更多“不合格”險企出現。相較于風險暴露後的補救,預防更為重要。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