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孫榕
普惠保險作為我國普惠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方面取得顯著成效,而實現普惠保險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在於惠及更多“長尾人群”,進一步提升保險服務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普惠型家庭財産保險、新就業形態責任保險……當下,普惠保險的服務對象已涵蓋了小微企業、老年人、農民、新市民、低收入人口、殘疾人等“長尾人群”,産品種類也囊括了農業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保證保險等多個險種。以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為例,該業務惠及近億名患者,僅2023年享受大病保險報銷的就達1156萬人,每人平均減負約8000元,最高報銷上百萬元。
歷經十餘年的發展,我國普惠保險實現了長足進步,步入了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同時也面臨著新的要求。去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完善高品質普惠保險體系。今年6月,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於推進普惠保險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從豐富産品服務、提升服務質效、優化發展環境、加強監管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總體而言,發展普惠保險的核心是要將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群、新市民以及返鄉創業者作為普惠保險新發展的重要對象,持續增強普惠金融服務“長尾人群”能力,即確保更多“長尾客戶”買得到保險、買得起保險,並對保險賠得滿意。
必須正視的是,儘管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但我國保險的覆蓋面仍有較大擴展空間。比如,當前,全國範圍內有靈活就業員人2億人左右,新就業形態人員8400萬人,新脫貧人口近1億人。如何更好地滿足這些為數龐大的“長尾人群”的保障需求,便成為普惠保險奮力前行的方向。
要堅持擴大市場覆蓋,讓“長尾人群”買得到保險。發展普惠保險,需著眼于當前還未覆蓋或覆蓋不足的領域和人群。在繼續做好農民、老年人、婦女等特定群體保險保障的基礎上,重點圍繞新市民、新脫貧人口、新可承保人群需求,通過新思維、新數據、新技術、新模式,探索更優的經營邏輯,優化産品、服務、流程,持續拓寬保險服務的邊界,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堅持加大産品創新,讓“長尾人群”買得起保險。發展普惠保險,要豐富普惠保險供給。例如,鼓勵保險公司開發適合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業人員的意外傷害保險、健康保險、養老保險和定期壽險等。特別是針對社會保險保障不足、商業保險供給缺失的領域,面向特定風險群體或特定風險領域,如農業農村領域等,提供費率較低的專屬普惠保險産品和服務。
要堅持提升服務品質,讓“長尾人群”對保險賠得滿意。從“惠民保”的推廣經驗來看,政府具有強大的公信力、組織動員能力,保險公司可通過專屬普惠保險方式,參與政府組織的保障項目,適當簡化投保手續、理賠流程和材料要求。此外,保險機構還需進一步提高普惠保險服務的線上承保理賠能力和適老化、無障礙服務等。
(責任編輯:孟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