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我國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養老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在實施健康中國和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過程中,人民群眾對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的要求不斷提高,多元化的保險保障需求正在加快釋放。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指出,豐富發展養老金融産品。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和商業長期護理保險,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工作,加強養老金融産品研發與健康、養老照護等服務銜接。
近年來,為適應人民群眾“病有所醫”“病有所依”民生訴求,商業健康保險持續發力,服務保障功能明顯提升。
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有157家保險公司開展健康保險業務,累計承保近8億人次。過去5年,商業健康保險為患病人群累計支付1.7萬億元經濟補償。目前,保險業積累的長期健康保險責任準備金超過2.3萬億元,成為客戶未來醫療健康的儲備和保障。
與此同時,隨著公眾醫療和健康需求逐漸凸顯,政策導向進一步強化,保險企業加快“保險+醫養”佈局。例如,中國太平旗下太平産業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三亞完成康養社區佈局,目前入住人數超1200人;泰康保險用科技賦能養老社區,打造“智慧醫養體系”;國壽健投已在全國10余個城市佈局養老養生項目,預計可提供養老床位近萬張,能夠滿足全年齡段長者的個性化需求。
業內人士表示,養老金融在醫康養産業鏈中具有重要地位。保險行業要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通過科技賦能、金融創新以及産業鏈協同,在加強跨行業、跨領域合作的進程中,推動養老金融及醫康養産業高品質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
“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出臺商業健康保險配套政策文件,進一步明確未來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方向和路徑,擴大服務人群、服務領域、服務方式,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健康保障需求。”金融監管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司司長羅艷君此前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説。
據羅艷君介紹,在服務人群上,圍繞老年人、患病人群、新市民等群體的需求,開發適配的産品,讓老百姓買得到、買得放心。在服務領域上,促進健康保險與健康産業鏈、生物醫藥産業協同,將更多醫療新技術、新藥品、新器械的應用納入保障範圍,提升理賠服務品質。在服務方式上,逐步從事後理賠向事中事前增值服務轉變,不斷優化健康保險、健康管理綜合服務,讓客戶省心、省錢、省時。
“未來,保險資金投資醫養健産業、保險和大健康産業深度融合將是一個長期趨勢。”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副會長曹德雲日前在2024年度粵港澳大灣區養老金融交流大會上表示,保險資金投資醫療養老健康産業,在相關基礎設施和服務的提供上,要堅持普惠性、實用性、適用性、專業性、持續性、統籌性、慈善性、智慧性原則,以確保養老醫療健康類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夠匹配社會公眾的傳統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現實需要,並提高其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和可複製性。
(責任編輯:孟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