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10月27日,在華夏基金舉辦的“企業年金業務十五週年紀念暨年金髮展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表示,“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針對更高水準、更高品質的養老保障需求,需要加快第二、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
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以企業(職業)年金為補充,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銜接的“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不過,各支柱發展存在不均衡的問題。
“要加快第二、三支柱養老保險制度發展。”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指出:第一支柱市場化投資深度不足;第二、三支柱發展緩慢,佔比相對偏低,對養老保障的支撐作用仍有待提升。
鄭秉文建議,一是要提高二三支柱立法層次;二是在企業年金中儘快引入“入職自動加入”機制,以實現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均衡發展;三是建議在第三支柱養老金頂層設計中引入二三支柱間自由轉換、個人賬戶終身制、提高稅收比例、建立資本利得稅等舉措。
2004年我國企業年金政策頒布實施,2006年企業年金資金逐步開始投入市場化運作。與會專家表示,15年來,我國企業年金制度發展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過程中,企業年金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企業年金制度覆蓋面不斷擴大,投資品種日益豐富,累積結存規模不斷增加,參保企業數和職工數增速穩步增長。”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副會長唐霽松説,頂層設計正確指引,政策監管及時跟進,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為企業年金制度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人社部數據顯示,2020年,企業年金規模達到2.2萬億元,投資收益率10.31%,創下13年來最高水準。但是總體來看,我國企業年金覆蓋率依然有限,目前企業年金制度覆蓋2700萬企業職工,僅佔到企業職工的近10%。
在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看來,年金行業將成為我國養老金市場中規模最大、增速最快、最具發展前景的業務之一。企業年金基金的積累及長期投資收益,在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養老需求、提升幸福感等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