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保險 > 正文

字號:  

提升制度設計激發農業保險發展潛力

  • 發佈時間:2015-07-29 00:32:1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保監會數據顯示,我國2014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325.7億元,承保金額1.66萬億元,向3500萬受災農戶支付賠款214.6億元,承保主要農作物突破15億畝,佔全國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1.6%。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我國農業保險蓬勃發展的同時,仍有保障範圍有限,財政補貼難以滿足保障需求等問題。有關專家建議,應提升制度設計激發農業保險發展潛力。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農業生産成本不斷上漲,農業保險在一些地區的保障力有所減弱,農業保險在支農惠農政策體系中的地位還有待提高。

  “雖然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規模世界排名第二,但農業保險的保障範圍和深度還遠不夠。”中國保險協會會長朱進元認為,農業保險的發展潛力需要進一步釋放。

  首先,要進一步提高各級政府對於農業保險的認識,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及農業生産經營組織參加農業保險。山西師範大學政法學院院長樊增強認為,政策性農業保險是利用保險的外殼,注入政府惠農政策,實質是支農惠農政策創新。各級政府首先要認識到農業保險的作用,才能引導農民購買農業保險。

  其次,要轉變農業防災救災方式,由“政府救濟”向“保險理賠”轉變。專家認為,農業保險依據保險合同和受災程度確定賠付對象和數量,“保得多、受災重、賠得多”,避免了傳統救濟可能存在的“吃大鍋飯、撒胡椒面”等問題。因此,國家一方面要注重利用保險手段化解農業風險,另一方面要儘快建立財政支援、多方參與的農業大災風險分散體系機制,強化農業保險抵禦巨災的能力。

  再次,儘快引導較為成熟的險種從局部試點擴大覆蓋面,以提高其風險抵禦能力。朱進元説,我國農業險種不斷增加,但相當一部分只在局部地區試行。“試點風險最大,一旦出險,就有可能將幾十年的保費全部賠進去。”他説。

  當前世界各國農業保費補貼率普遍在60%—70%左右,而我國已經達到80%。儘管如此,各地産糧大縣依然存在財政吃緊,保費補貼不足的問題。即使地方財政將保費全部包攬,與不斷上漲的農業生産成本相比,農業保險的保障力度仍顯不足。如何緩解高保障需求與財政補貼不足之間的矛盾,專家給出建議:

  其一,要進一步優化財政補貼政策,提高中央和省級保費補貼標準,儘快取消産糧大縣的縣級財政補貼。對於重點險種,國家應儘快研究提高其保障水準。

  其二,要實現農業保險與現有惠農政策的有效整合聯動。中國人保財險江西分公司農險部總經理李向麗建議,由保監會、銀監會牽頭,加強農村金融政策聯動,強化信貸、保險、擔保等政策協同配合,探索財政強農、金融惠農聯動新機制、新模式,發揮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綜合效應。

  其三,通過優惠政策鼓勵保險公司向農民釋放更多優惠,最終形成國家、行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保險機制。中國人壽保險集團董事長楊明生建議,國家可降低或免除部分保險業務的營業稅和所得稅;對農業保險經營主體的盈餘,可在一定期間內減稅,以利於經營主體降低保險費率,提高農民的保費支付能力;也可考慮允許經營主體從經營盈餘中扣除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保險準備金,並在稅前扣除,以增加經營主體的資金實力。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加快服務體系建設和産品創新,加強行業監管,是農業保險更好服務於農業現代化的關鍵。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董事長吳焰建議,我國農險的創新可以借鑒印度農險的創新路徑:一是由純粹單位面積産量的傳統農業産量保險擴大為覆蓋“經濟—市場—價格變化”的農業收入保險。二是開發保險—金融一體化産品,尤其是天氣指數保險的運用。“這種創新並非是對傳統産品的補充與延伸,而是源於産品概念與制度的創新。”他説。

  農業保險行業內部要強化自控,監管部門要加大對農業保險行業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保險公司進行精細化管理還面臨不少技術困難。比如一個養豬場,一年到底出欄多少頭豬,連畜牧部門也很難準確掌握;土地確權資訊不完整,就難以在災後準確定損。因此,跨部門的資訊共用機制要儘快建立起來。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保險業發展新形態調研小分隊集體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