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油價陷入"叢林搏殺":利空石化行業 "銅博士"遭殃

  • 發佈時間:2014-12-01 07:5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作為大宗商品市場的風向標,國際油價暴跌無疑會拖累銅等大宗商品價格。今年上半年紐約原油期貨價格累計漲幅超過10%,下半年至今累計跌幅卻近35%。上周倫敦LME銅價累計跌幅超過5%,跌至八個月新低。

  分析人士指出,國際油價帶動大宗商品集體“走熊”,一方面的確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有效緩解價格壓力;但另一方面,要警惕國際油價快速反彈的風險,特別在目前國內原油市場化程度低的背景下,應加快上市原油期貨,為中國企業應對油價大幅震蕩建立風險紓解通道。

  原油價格連續下跌

  在沙特等産油國的帶領下,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于11月27日放棄了“減産保價”,原油市場迎來了一場“大地震”,至11月28日,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WTI)價格與26日收盤價相比,暴跌近10%,跌破67美元/桶,創五年新低。

  沙特等産油國選擇不減産,劍鋒直指日益增産的美國頁巖油,近兩年中東産油國的市場份額被頁巖油不斷侵蝕。美國能源部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美國從歐佩克進口的原油數量僅佔原油進口總量的40%左右,為290萬桶/日,是1985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

  頁巖油動了歐佩克的“奶酪”,在利益面前,歐佩克堅定地選擇了回擊。一直以來,類似叢林搏殺的“價格戰”在國際石油市場上並不鮮見。

  資料顯示,1986年,沙特的原油“水龍頭”足足四個月沒有關上,油價暴跌67%,僅僅高於10美元/每桶。美國原油産業遭遇重創,在隨後的近20年裏原油産量一蹶不振,沙特重奪原油市場的老大寶座。

  縱觀油價漲跌曲線,從2002年開始到2008年拐點之前,世界原油價格年均價大致以每年10美元至13美元的速率上升。然而從2007年9月18日,美聯儲備受爭議的意外降息50個基點的事件開始,油價震蕩之路的大門被叩開。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內,油價飆升了近70美元。

  國際油價2008年1月2日突破每桶100美元之後,不到半年時間,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大幅上漲了近40%——擊穿了140美元大關。僅5月份紐約市場油價漲幅就達到17%。在前半年的時間裏,油價暴升47.98美元直達每桶147.24美元,半年的漲幅超過歷史年度平均水準的3倍。但一個月之後,國際油價猶如瀑布一般下跌。僅2008年下半年,紐約油價慘遭“腰斬”,累計跌幅達57%。

  今年上半年紐約原油期貨價格還一路向上,但下半年至今紐約油價累計跌幅已近35%。業內人士表示,國際原油價格最近數年的“過山車”行情早已超出了傳統的供求關係範疇,價格曲線的背後,實際上是石油大亨們在“掰手腕”。

  一位不願具名的石油專家表示,有人認為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博弈無限放大,原油市場是雙方戰略棋局之中的必爭之地;此外,從産業角度出發,將傳統産油大國沙特和美國頁巖油開發商對立起來,簡言之是為了市場份額進行的一次價格肉搏。

  積極爭奪石油定價權

  “歐佩克不會減産的消息明確後,國際原油市場連續暴跌。本次暴跌的原因是關於國際原油主要供應方歐佩克的生産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應該是中長期的,短期內大幅反彈的風險不大。”格林大華期貨分析師原欣亮表示。

  從歷次國際油價暴漲暴跌來看,中國市場似乎只有選擇被動接受。目前我國現有的原油定價機制導致了“逢高多買、逢低觀望”的現象,每一次國際油價的飆漲,幾乎都伴隨著國內原油進口的大幅增加,在國際油價下跌的情況下,反而持幣觀望。

  中國從1998年6月1日開始採用“與國際油價接軌”的價格機制,開始實行新的價格機制和流通體制,此後原油隨著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成品油也與國際市場實施價格聯動。無可否認,2013年修訂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出臺後,國內油價更靈敏地反映國際油價變化,升降調整頻率比過去更高,消除過去漲多跌少的情況。

  但在這次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之時,按現行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規定,11月28日是調價窗口期,國內汽、柴油價格可有所下降,考慮到居民個人和企業的負擔能力,這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稅額與應降價金額相當,“提稅不提價”,因此政策出臺後國內油價不會上漲也不會降低。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應繼續完善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進一步縮短調價週期,增強油價調整透明性;在調價幅度上,應充分反映國內外市場真實情況,應提升國內原油市場的市場化程度,推動原油期貨儘快上市。

  石化企業或許比消費者感受更為明顯。原欣亮表示,通常而言,原油價格大幅波動會引發市場對於原油期貨等衍生品工具的需求。就中國的産業客戶來説,主要是在國際市場採購大量原油。在價格下跌的時候,需要原油期貨來規避長約採購合同的風險。然而,目前國內原油期貨尚沒有上市,一些石化企業只能被動接受市場價格波動。

  對衝油價異動風險

  國際油價暴跌已經直接影響到了中國市場。長期以來,國際油價由紐約商交所WTI原油期貨價格和倫敦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所決定,更符合亞洲特別是中國需求的中東原油價格缺乏價格基準。國際油價下跌,中國市場價格不得不跟跌,今年國內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已經累計下跌逾15%。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投資者主要是通過美盤的原油期貨和期權操作來規避原油市場風險,例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在國外建立專業的團隊來操作原油期貨期權産品。

  由於國內大型石油企業都是一體化經營,每年需要從海外進口大量原油,油價每下跌1美元都會使中國企業面臨很大風險。而國內大型石油企業保有的原油、成品油庫存量,價格大幅波動時卻沒有可靠的國內風險管理工具可以利用。

  原欣亮表示,對於年內國際油價的走勢,現在正處在市場份額爭奪的初期階段,預計年內國際油價將在廝殺中下跌,美國油價有望跌至60美元/桶。

  國際油價大起大落也會波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業內人士表示,原油和銅、煤等其他大宗商品之間實際上是有相應比價關係的,部分大宗商品之間還有替代關係,所以大宗商品之間的價格相關性比較強,原油價格暴跌實際上也相應打壓了其他商品價格。

  目前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能源安全令人擔憂。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高級經濟師陳蕊表示,國內石油企業迫切需要通過原油期貨進行保值操作,希望國內原油期貨儘早推出,給産業鏈企業提供規避風險的工具。

  低油價打壓石油石化景氣度

  國際油價跌跌不休令石油石化行業“心驚膽顫”。據市場機構統計,石油石化公司三季度單季增速較二季度明顯下降。

  業內人士認為,油價跌勢短期內難言反轉,頹勢或將持續到明年一季度。受此影響,石油公司上游勘探開採利潤將大幅縮減,油服行業或出現分化,中下游煉油化工行業的利空則要看“價差”臉色。但總體而言,石油石化行業景氣度將受到油價低迷的打壓,企業或需過一段緊日子。

  利空石化行業

  “年底獎金估計要減半了!”上週五全球原油價格再重挫,一位石油公司人士半開玩笑地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上週五成品油消費稅提高以後對公司更加不利,可能影響銷售。”該人士進一步指出。

  據中金公司估算,油價從100-110美元/桶區間回落到80-90美元/桶區間, 中國大型石油企業利潤下滑的幅度已經十分可觀。2015年,如果以85美元/桶油價為基準情形進行敏感度分析, 如油價在80美元/桶時,中海油的凈利潤可能下滑13%,中石油則減少利潤11%;當油價進一步下滑至70美元/桶時,中海油的凈利潤可能較85美元油價時縮減40%,中石油則為35%。偏重下游業務的中石化集團的利潤敏感度可能低於前面兩家上游資産偏重的企業。

  “三季度油價下行在上市公司業績上已有所體現。”中金公司分析師指出,石油石化公司三季度單季增速較二季度明顯下降, 從二季度增長23%轉為下降8%。

  不過,受油價影響明顯的下游航空和航運業業績則明顯好轉。其中,航運板塊從二季度增長234%進一步上升至增長489%,航空板塊則從90%的負增長大幅收窄至11%的負增長。

  “歷史表現上,油價下行多對應航空和汽車板塊走強,石化相關板塊則表現不佳。”中金公司研究報告指出,從2008年至今油價有四次比較明顯的下跌,期間A股市場上航空和汽車行業大多取得了超越市場的表現,而石油石化板塊在此期間均表現疲弱,跑輸市場。H股市場上也是類似的結構性分化行情。

  油服行業料現分化

  被低油價“挫傷元氣”的還有與勘探開採息息相關的石油設備公司和油服公司。

  一般而言,高油價會讓石油公司增加勘探開發的資本支出,提升油服和石油裝備的需求,給相關企業帶來更多訂單。反之,若國際油價持續低迷甚至進一步下挫,石油公司的上游資本支出就會相應減少,油服、設備商的日子也就不那麼好過。

  中金公司認為,石油公司未來在勘探、開發、生産階段的資金投入可能出現更大變數,導致油服和裝備企業加劇分化。優秀的民營企業可以憑藉技術、效率和經驗等優勢,和國內石油集團內部的服務隊伍形成新的“共生關係”,同時也可能更加獨立地開拓國內外新客戶。

  而對於煉油行業來説,油價下跌是利是空還要看兩頭的價差。“雖然原油價格下跌首先意味著煉油成本降低,但成本降低能否最終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潤,還要看終端銷售情況的變化。”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師李宏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業內人士指出,儘管國內成品油銷售市場連續降價,但受宏觀經濟低迷等因素影響,市場總體清淡,加之上週五成品油消費稅上調,導致消費者長期成本提高,一定程度上再次打壓了本已不妙的市場,成品油銷售端繼續承壓。

  下游化工行業也面臨類似的情況。李宏指出,和煉油行業一樣,化工行業的盈虧與否關鍵取決於産品價格漲跌和成本價格漲跌之間的“價差”。中金公司也認為,化工子行業多,油價下跌多、空影響均有,但整體看,利好更多,油價下降10美元對業績有2%的貢獻。

  “國際油價近日或延續跌勢,到明年一季度之前難以反轉,除非歐佩克召開緊急會議宣佈減産。”對於未來一段時期的油價,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陳蕊認為,短期看低油價可以起到抑制美國市場份額的作用,並影響到美國頁巖油的生産尤其是新項目的進行。而低油價需要持續半年以上才能見到效果,所以預計這種低迷狀態會持續到明年一季度,二季度以後或有所反轉。

  油價跳水“銅博士”遭殃

  □本報記者官平

  原油正在攪動整個金融市場。上週五,國際油價的“驚天一跳”,其中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創下近5年多來新低。這也令其大宗商品難兄難弟——“銅博士”遭殃,當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跌逾3%。

  2000年後原油價格和銅價格的相關性明顯增強,原油價格暴跌對銅價走低起到直接推動作用。若油價進一步走低,銅價也難能獨善其身,或將再創新低。而“銅博士”一直是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若銅價持續下跌,無疑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

  今年工業品市場中,銅算是幸運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際油價跌幅已經超過28%,大連鐵礦石期貨價格同期跌逾46%,上海螺紋鋼期貨價格跌幅也超過了28%,而LME銅價累計跌幅還不到14%,在上週五(11月28日)大跌之前,累計跌幅僅10%左右。

  “銅博士”有其“硬扛”的道理。富寶金屬分析師雷連華指出,從基本面上看,銅産業鏈並沒有明顯變差,精銅供需仍趨於平衡,且當前價格接近國儲局收銅的價位,或將刺激國儲局進一步採購。同時,新增銅礦供給現金成本上漲,若銅價格大幅走低將增加銅礦山減産預期,銅價格將受到支撐。

  此外,央行再啟降息操作,給資金緊張的實體經濟下了一場“及時雨”。業內人士表示,降息是一個積極信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資金壓力,融資環境未來可能進一步寬鬆。降息消息公佈後,銅價高開低走。中銀國際期貨研究員陳冠因表示,在供給過剩的大背景下,單憑降息不足以令銅市反轉。從中間需求看,目前銅桿、銅管開工率環比小幅提高,但銅板帶箔相關企業受到資金壓力,開工率略有下滑,11月主要中間加工商的整體開工率將在72%左右。未來銅價的反彈需要冶煉廠的檢修、進口下降與終端開工增加來提振。整體上,單純的降息政策對於1-2個月的行情來説,利多有限。

  雷連華表示,歐佩克不減産,俄羅斯不“投降”,油價繼續往下走,銅價也會繼續往下走,銅本來成本就比較低,真要往下跌,空間很大。

  高盛分析師在報告中稱,美元走強和投入成本的降低意味著更低的成本和價格。對供求平衡或者供應小幅大於需求的大宗商品市場而言,價格傾向於接近邊際生産成本。

  因歐佩克表示將不會減産來緩解全球供應過剩的狀況,11月28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銅跌至3月來最低的每噸6342美元,收盤報每噸6352美元,大跌3.32%,為今年3月以來最大的跌幅。

  屋漏偏逢連夜雨。隨著冬季來臨,中國銅需求將減弱。雷連華表示,上海現貨市場成交不佳,儘管近期國家對基建的投資增加,但是在短期內難在市場上有明顯反應,降息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會增加企業備庫存的可能性,但是在需求不明朗的情況下,企業心態依舊謹慎。在穩增長的前提下,政策層致力於改革和經濟轉型,預計不會出臺大規模、持續性的刺激措施,中國銅需求難以有明顯好轉。另外,10月份家電銷售同比增幅大幅回落,而年底開工的基建項目也沒有提振銅的訂單,最主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無法保障資金在短期到位。

  雷連華進一步表示,從基本面上看,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令銅消費增速回落,隨著冶煉産能瓶頸的逐漸克服,銅礦供給壓力將傳導至精銅市場,價格還沒有走出熊市格局,中長期下跌行情不變,存在創新低的可能。

  業內人士表示,國際油價暴跌帶動了大宗商品集體走熊,亦是利空疊加,市場選擇確定性較高的空頭方向,後市中國是否因數據疲軟擴大貨幣政策和微刺激政策,成為市場關注點。若政策預期落空,且在國際油價短期偏空的影響下,銅價可能進一步滑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