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寒冬難熬 鋼鐵業去産能路漫漫

  • 發佈時間:2016-01-18 02:09:3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機構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目前鋼企負債率在67%左右,負債總額達到4.38萬億元。債務的不斷膨脹導致企業的財務費用佔比迅速擴張,通過對20家上市鋼企的報表測算顯示,上市鋼企財務費用佔營業總收入比重在2014年末為2.15%,而在2015年三季度這一數字達到了3.19%。財務費用佔比不斷上升導致企業現金流負擔加重,目前大部分中小鋼廠都面臨現金流快速消耗的窘境。

  債務負擔加重與鋼企虧損加劇有著密切的關係,從2015年7月開始鋼企利潤開始急劇下滑。中鋼協數據顯示,8、9、10三個月每月虧損數額都在100億元以上,並有逐步惡化的趨勢,全年累計利潤也在7月開始由正轉負,虧損迅速蔓延至全行業。

  寒冬難熬,但曙光已現。2015年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提出“供給側改革”,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隨後在多個場合中央高層多次提出“供給側改革”,這也被視為未來經濟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産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産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屍企業,淘汰落後産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行業週期來看,在經濟增速下滑、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目前鋼鐵行業已開始進入去産能週期,産能利用率在2010年達到82%的高點後開始持續下滑。2014年産能利用率為70.69%,2015年預估為68.05%,按照一般的行業標準,78%以下的産能利用率已經算是産能過剩,從這個標準來看我國鋼鐵行業産能過剩已經較為嚴重。

  以日本為例,在1982年産能達到頂峰後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去産能週期,比較明顯的兩個階段為1982-1992年和1996-2006年,每個去産能階段都伴隨著産能利用率的提升。在行業完成産能出清後,供需恢復平衡。

  從美國近40年的鋼鐵産能週期來看,比較明顯的一次去産能過程在1981-1990年之間。1981年前美國粗鋼産能達到頂峰,隨後由於需求萎縮導致産量下降,産能利用率大幅下行至50%以下,隨後開始了一段長達9年的去産能過程,産能利用率攀升至1989年的接近90%水準。隨後美國還有兩次規模較小的去産能過程,分別為1991-1995年、2000-2005年,均在4-5年左右。

  由此可見,鋼鐵行業去産能是個較為漫長且期間反覆較多的過程,對於我國來説,其中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業績壓力、銀行債務風險、社會責任等問題在未來或出現,切不可操之過急。“供給側改革”路線的提出或有助於為産能出清過程掃除一些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去産能的進行。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粗鋼産能約12億噸,産量約8億噸,産能利用率還不足70%,屬於典型的産能嚴重過剩行業。如果粗鋼産能在現有基礎上能淘汰2億噸左右,全行業産能利用率將有望恢復到80%左右的正常水準,對於供需形勢改善、企業盈利恢復以及鋼價回升到合理水準將起到積極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鋼鐵去産能具體實施將會相當複雜,去産能進程也必將是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且政府強調去産能將以市場化手段為主,意味著更多的去産能將會通過市場倒逼的方式來實現。從這點來看,多數鋼鐵企業在去産能尚未取得實質成效前,盈利形勢將難以得到明顯改善,鋼材價格低位運作的態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也難以改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