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滬膠缺失供給側改革優勢 再度回落風險降臨

  • 發佈時間:2015-12-11 08:5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對供給側改革的預期令此前快速下跌的滬膠期貨一度迎來止跌反彈走勢,主力1605合約暫時告別“四位數時代”,期價回升至10000—10500元/噸區間內運作。由於我國天膠對外依存度較高,如若産膠國供應壓力不減,供應過剩局面恐難以改善,加之國內需求不足,滬膠面臨再度回落風險。

  滬膠缺失供給側改革優勢

  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包括中國均面臨需求相對於供給疲弱的困境,考慮到需求不足的背後有中長期因素存在,並且傳統的需求管理手段包括財政和貨幣總量調控效率都較為有限,促使決策層重新審視需求和供給的關係,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過,筆者認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有助於緩解部分商品的供需矛盾,但對於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天然橡膠品種卻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2014年我國橡膠進口量達到409萬噸,而2015年年初迄今橡膠進口量共計413萬噸,同比增加12.3%。我國年産膠量不足82萬噸,對外依存度遠遠超過80%。如若産膠國不能協同中國一起對供應端進行改革,壓縮天膠産能,放緩割膠頻率,那麼單靠中國難以改善供需結構。

  海外産膠國去産能程度偏弱

  據天膠生産國協會(ANRPC)最新報告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成員國天膠總産量同比下降0.2%至996.4萬噸,遠弱于市場預期。雖然中國産量被向下修正至81.74萬噸,但第一産膠大國——泰國年産量卻被上調至430.9萬噸。與此同時,今年越南天膠産量、出口量同比將均有明顯增長,基本填補了印尼、馬來西亞等其他産膠國的減産空間。由於海外産膠國用工成本較國內低廉,加之政府補貼,低價膠源威脅中國天膠市場。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中國2015年11月進口天然及合成橡膠50萬噸,較10月進口量41萬噸增加22.0%,較上年同期的33萬噸則大幅增加51.5%。而當下國內需求端消化能力有限,外部大量進口明顯體現于顯性庫存上。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青島保稅區橡膠庫存繼續上漲至23.51萬噸,旬環比漲幅10.07%。其中,庫存增長的主要膠種依舊是天然橡膠,較11月中旬漲幅達到10.21%。

  下游需求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一方面是供給側改善前景不佳的預期,另一方面是國內需求端好轉的可能性不強的現實。據統計,國內重卡市場11月份共約銷售各類車輛4.5萬輛,比去年同期的5.42萬輛下降17%。1—11月重卡市場累計銷售49.9萬輛,同比下滑27%,降幅相比1—10月只減少了1個百分點。按照這一趨勢,2015年全年重卡銷量很可能定格在54.5萬輛左右,同比下滑約27%。終端銷量不濟令上游輪胎行業銷售萎靡,據中橡協輪胎分會對40家主要輪胎企業統計,1—10月銷售額1143.6億元,同比下降15.17%,出口交貨值408.1億元,同比下降17.18%,凈利潤達48.1億元,同比下降35.44%,行業虧損面高達22.5%。

  由此來看,受制于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屬性,如果不能聯合海外産膠國一起改善供給側,那麼天膠市場很難獲得改革紅利,緩解當下供應過剩而需求不足的困境。中長期看,滬膠1605合約將延續低位運作模式,短期不排除再度回落的風險。

  (作者單位:寶城期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