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鄭棉期貨如何“保駕”現貨市場?

  • 發佈時間:2015-11-29 07: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今年已經是河南同舟棉業有限公司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稱鄭商所)棉花期貨市場“弄潮”的第11個年頭。從最初的小規模“試水”、小打小鬧,到如今靈活進行套期保值操作,關注國內、國際兩個棉花期貨市場為現貨經營“保駕護航”,期貨操作早已成為同舟棉業日常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像同舟棉業一樣在期貨市場一路“摸爬滾打”、頗有經營心得的涉棉企業還有很多。鄭商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在期貨市場開戶的涉棉企業佔全國涉棉企業總數量的25%左右。

  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涉棉企業由於受不熟悉期貨市場操作手段、專業人才缺乏、不夠重視期貨市場避險作用、擔心期貨市場風險等多重因素影響,對於棉花期貨仍未涉足,或只停留在“觀望”階段。尤其是佔據我國棉花總産量約六成的新疆棉花,其企業運用棉花期貨的數量佔比與其在全國棉花市場的“老大”地位不相匹配。

  鄭州某知名期貨公司棉花期貨板塊負責人指出:“涉棉企業對於棉花期貨市場應持有一種科學的態度,既正視它的價格發現和避險功能,又明白其存在的風險;既不能不做充分的準備貿然進入,也不能避而不談、刻意回避,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經營情況,依據實際需求,量力而行。”

  鄭棉期貨功能發揮穩定逐漸成熟

  我國鄭棉期貨于2004年6月1日上市,至今已超過11個年頭。鄭棉期貨上市後,河南、山東、河北和新疆等棉花主産省、自治區進入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企業,于2004年10月開始按照國家標準加工棉花,註冊倉單。而通過對鄭棉期貨上市後的10個棉花年度的數據統計顯示,涉棉企業共註冊棉花倉單104.3萬張,實現實物交割71萬噸。

  經過多年曆練,我國棉花期貨在國際上的地位及影響力也顯著提高。2011年,鄭州棉花期貨交易量首超洲際交易所(ICE),成為全球棉花期貨交易量最大的品種。

  長期負責棉花期貨相關事宜的鄭州商品交易所農産品部資深專員姬廣坡向記者介紹,自鄭棉期貨上市以來,功能發揮穩定,品種逐漸成熟,目前已具備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基礎,紡織産業客戶積極參與,棉花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凸顯。

  在棉花期貨交易品種日益成熟的基礎上,鄭商所開始對棉紗期貨合約、交割制度及風險控制制度等進行系統性的深入研究,已經解決了棉紗期貨合約上市的關鍵性問題。結合當前棉花實行直補政策、棉花價格向市場化回歸的背景,棉紗期貨上市時機已成熟,上市條件基本具備。下一步,鄭商所將推動棉紗期貨儘快上市,方便棉紡織企業規避價格風險。

  對此姬廣坡指出,棉花期貨上市已逾11年,市場運作平穩,功能發揮良好,實體企業參與廣泛。棉花期貨為涉棉企業套期保值、管理經營風險提供了有效的金融工具,同時在服務“三農”,促進棉花産業健康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必須看到,作為棉花産業下游的棉紡織産業市場化程度高,企業避險需求強烈。因此,儘快上市交易棉紗期貨,有利於豐富和完善棉紡織産業鏈品種體系,通過棉花期貨、棉紗期貨品種系列組合,便於紡織企業從原料端及銷售端鎖定風險。

  此外,鄭商所目前還正在研究、推動棉花期權上市。期權是市場化的“價格保險”工具。買方支付權利金(保險費)後,獲得按照約定價格(目標價格)賣出農産品的權利。棉農等農業生産者買入棉花期權,如果棉花價格下跌,仍有權利按照約定價格賣出棉花;如果棉花價格上漲,則可以放棄權利,在現貨市場銷售,獲取價格上漲的好處。因此,買期權相當於買入“價格保險”。

  事實上,美國、巴西和墨西哥等國家分別都在不同時期開展了農産品期權補貼項目。通過向農戶補貼權利金,鼓勵農業生産者利用農産品期權規避銷售價格風險。

  姬廣坡介紹,鄭商所開展棉花期權試點,嘗試借鑒國際做法,探索目標價格補貼新途徑。以2014年目標價補貼為例,新疆棉花目標價格為19800元/噸,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14500元/噸)的價差為5300元/噸,産量按上年450萬噸計算,補貼總額為238.5億元左右。如果利用棉花期權進行補貼,約定價格為19800元/噸,有效期從棉花種植期(4月)到收穫期(10月),棉花期權權利金(保險費)理論價格為3732元/噸,需要總計167.9億元左右,這樣可以節省補貼金額70.6億元左右。同時,期權補貼總額確定性好,不會隨市場價格而變化。

  “開展棉花期權試點,有利於完善棉花的補貼政策,探索利用市場化手段實現政策目標的途徑,提高我國棉花産業的市場競爭力。”姬廣坡這樣強調。

  價格發現功能調節棉花市場供需

  目前,我國參加棉花期貨的涉棉企業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種棉農戶、加工貿易商、紡織企業等。“不過,參與企業的類型目前越來越難以明顯界定,如一些大型紡織集團既有棉花貿易業務,又有紡織業務。”姬廣坡這樣解釋。

  對於涉棉企業來説,棉花期貨的功能首先在於價格發現。鄭商所數據顯示,2014年,棉花期貨近交割月價格與棉花現貨價格相關係數達到了0.96,較2013年同期水準(-0.43%)有了顯著提高。期貨市場價格對於現貨市場價格的指導功能由此可見。

  運用鄭棉期貨長達11年的河南同舟棉業有限公司一名負責人表示,鄭棉期貨上市後,其價格走勢與國內棉花現貨價格、國外棉花期貨價格始終保持了較高的關聯度,為棉企及投資者發現棉花價格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正因如此,同舟棉業一直非常重視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

  據介紹,由於進口棉花、進出口各類棉紗及棉布是公司非常重要的業務,早在2004年鄭棉期貨上市前,同舟棉業就成立了投資研發部,關注外棉期貨價格。當時,在現貨經營中,特別是對進出口棉花進行定價時,公司會參照美國紐約棉花期貨的價格。2004年鄭棉期貨上市後,公司立刻積極參與到期貨市場中。目前,公司的業務涉及烏茲別克、印度、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等棉花主産國,業務不斷走向國際市場,進出口棉業務比重不斷加大,公司在棉花期貨操作過程中,不僅要關注中國市場的棉花供需,而且要關注其他主要棉花産銷國的供需,因此,不僅要關注鄭棉期貨價格,而且要關注國際棉花期貨價格。

  “沒有利用棉花期貨前,同舟棉業經歷過慘痛的教訓。當時,企業的資産由幾十萬元迅速增長到1億元,但是由於對風險的不可控,此後又由1億元的資本量回到了原點。自鄭棉期貨上市後,正是由於把棉花經營跟期貨積極融合,才有了同舟棉業由小到大的快速發展,目前企業凈資産已超過20億元。這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充分利用了期貨的功勞。”同舟棉業上述負責人這樣感慨。

  “套期保值“功能規避棉價波動風險

  套期保值是指以規避現貨價格風險為目的進行的期貨交易行為。為預防現貨市場不利的價格變動帶來的損失,在期貨市場上進行與現貨數量相等、但部位相反的交易,買進或賣出商品期貨合約,建立與現貨部位方向相反的期貨頭寸,以對衝期貨合約到期時現貨市場可能的價格風險。

  主營各類紗線、為眾多國內外著名品牌服裝布料提供高品質紗線的江蘇通裕紡織集團,2009年10月開始進入期貨市場。目前,其對於期貨市場的主要利用形式為套期保值,也適當嘗試參與“點價”。

  通裕紡織集團期貨部一名負責人表示,剛開始的時候,公司投入期貨市場的資金只有10萬元,此後,期貨在公司生産中的作用逐漸凸顯出來。2011年,企業對期貨投入增加到100萬元,目前,公司在期貨市場的保證金已達千萬元。

  這名負責人舉例説明,2010年10月~2011年3月,棉花價格從2萬元/噸一路上漲到3.4萬元/噸,在這個過程中通裕紡織集團利用期貨平臺成功進行賣出套保。

  他回憶起當時的情形至今印象深刻:“當時,公司的成品棉紗供不應求,現貨市場價格狂漲,一天可能會漲價兩次,我們有近2000噸棉花還在新疆,不能及時到達工廠;同時,集團進出口公司在國外也有近3000噸棉花已定購。棉價瘋狂上漲我們雖然開心,但當時我們認為,棉花價格突破3萬元/噸已超出了它本身的價值,風險已悄然而至。所以當時,集團一方面加快成品出庫速度,另一方面提高銷售預定保證金,同時在期貨1201合約上賣出總庫存的一半約600手棉花。這樣,我們用了很少的資金保證了成品提前賣出,同時也保證了在途棉花不貶值。後來證明,我們的策略是對的。事實上,2012年7月,棉花現貨價格已跌到了19000元/噸,當我們以21000元/噸平倉後,使企業的效益得到了充分保證。”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期貨目前已經不折不扣地融入到通裕紡織集團公司的日常經營中。公司堅持利用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和轉移風險功能,指導自身現貨經營採購,規避市場風險,尤其是成功規避了2010/2011年度棉花價格暴漲暴跌對企業經營産生的風險,確保了企業的穩健發展。

  河南同舟棉業負責人介紹,當前公司在對現貨實行套期保值的過程中,逐步利用國內、國外兩個期貨市場,以此儘量減少棉花現貨經營的風險敞口。

  棉花貿易商白銀棉業也是利用期貨市場的“能手”。該公司自2004年參與棉花期貨交易,目前主要從事棉花套期保值業務操作。同時,公司還首創了“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棉農”和“期貨+訂單”的産業模式,推出了籽棉“期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鄭州一家知名期貨公司棉花期貨板塊負責人指出:在某種程度上,價格波動的風險往往是棉花貿易公司面臨的最大風險。貿易公司在進口和銷售棉花時,都會首先與對方簽訂合同。簽訂進口合同後,相當於把進口成本鎖定,而後期的銷售價格則面臨價格下滑風險。而如果價格上漲,則面臨對方不履約風險。即便是棉花加工企業,價格風險也是經營中首要考慮的風險因素。所以,如何有效規避棉花價格波動帶來的經營風險,對於穩定涉棉企業經營至關重要。在這方面,充分發揮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至關重要。

  不過,多家參與期貨市場的“能手”也提醒道,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套期保值業務。一名負責人指出:“從理論上來講,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都可以參與套期保值業務,降低現貨經營風險。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大企業更適合。期貨市場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短期內價格波動巨大,而保證金交易更容易放大風險。一旦出現較大的單邊行情,套保方向出現偏離,損失也會很大;即使最終方向是對的,小企業往往也會由於資金鏈斷層提前出局,而大企業實力雄厚,資金充裕,抗風險能力更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