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儲價格向下 玉米期貨活躍度大幅提升
- 發佈時間:2015-11-19 07:42:0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田燕
自今年4月份國內玉米期價探至2535元/噸左右的高位後,其後市走勢接連下探,目前在1800元/噸附近震蕩。與此同時,玉米期貨合約的持倉量和成交量持續擴大。玉米期貨活躍度的大幅提升,顯示企業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的需求增強,這有利於玉米産業市場化進程的提速。
玉米是我國主糧之一,玉米期貨也是大連商品交易所首批掛牌交易的重要品種。從近期玉米期貨價格走勢來看,玉米期貨主力合約1605合約最低已跌至1700元/噸附近,而玉米澱粉期貨主力合約1601合約最低也跌至1900元/噸左右,二者均創出歷史新低。自今年3月底至今,玉米期貨、玉米澱粉期貨的最低跌幅均超過30%。
“通常情況下,影響玉米價格的因素主要有供給量、需求量和相關商品價格等,但國內玉米市場具有一定特殊性。”美爾雅期貨農産品分析師張翠萍表示。
據了解,2008年開始,我國在東北地區推行玉米臨時收儲政策,這對於保護農民種植積極性、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也造成玉米國儲庫存巨大,價格倒挂成為常態,比如産銷區價格倒挂、原料與産成品價格倒挂等。
隨著收儲量越來越大,玉米期貨價格運作區間逐漸收窄,投資者參與者活躍度逐年下滑,玉米期貨成交量和成交額在近3年內大幅萎縮。
今年9月18日,國家相關部委公佈本年度玉米收儲價格,掛牌收購價格1元/市斤,比去年均價1.12元/市斤下跌10.7%。從期市表現來看,當日玉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下跌3.64%,而持倉增加32萬手,當天即有5億元資金流入玉米期貨。截至10月15日,玉米期貨主力合約持倉量已經增長至229萬手,環比出現較大增幅。
“今年收儲價格作出向下調整,符合當前國內玉米市場的形勢,也與我國玉米産業逐步實現市場化、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的發展趨勢相吻合。”張翠萍表示。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合理確定糧食、棉花、食糖、肉類等重要農産品儲備規模。首創期貨農産品分析師劉小英錶示,這意味著玉米産業的進一步市場化是大勢所趨。尤其是今年玉米臨儲政策作出了進一步完善,將臨儲價格水準儘量貼近市場,為大商所玉米及玉米澱粉期貨合約的活躍創造了條件,也給了玉米産業鏈企業用金融工具支援生産的機會。
據大連商品交易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玉米期貨合約總計成交(單邊)1222萬手,同比增長99%;成交額2724億元,同比增長88%。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參與玉米期貨交易的法人戶數較去年同期增加28%,這意味著國內玉米産業鏈的相關企業正積極運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
在套保的操作策略上,張翠萍表示,如果市場依然預期玉米價格將繼續下降,那麼針對作為中間商的貿易企業,如果其手中有貨,玉米價格的走低將會降低其收益,這時候可以在期貨市場上對玉米做出賣出的策略。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