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滬銅秋季存反彈潛力 長期價格依然看跌

  • 發佈時間:2015-09-07 15: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2015年夏季,市場經歷的太多太多。上證指數自6月12日觸頂5178點後,伴隨著多輪救市、穩定市場舉措的失敗,股指期貨限制開空的風險,迅速向大宗商品期貨蔓延,7月6日、7月7日引發國內期貨市場齊齊跌停,並在兩個交易日內迅速反轉了人氣。

  同時,希臘債務風險肆虐歐洲,在經歷了幾輪生死談判後,希臘在7月5日舉行公投否定了“三架馬車”提出的援助協議,在開始經歷股票市場關停、資本管制、限制取現等一系列措施後,希臘人民迅速妥協,7月13日新的協議達成,8月20日歐元區向希臘發放第一筆貸款,塵埃暫落。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始調降人民幣中間價,連續三日貶值幅度達到4.6%,且市場普遍預計中長期貶值幅度仍可能有5%,甚至更高,顯著推高了內盤大宗商品價格,外盤商品相應暴跌,並引發新興市場國家、資源類國家匯率跳水。

  8月18日,上證衝擊4000點無望,在實體經濟增速、外匯儲備下滑等多因素拖累下,國內股市第二波跌勢開啟,最低跌至2850點,自高點下滑幅度接近45%,終於引發了全球發達經濟體股市“閃崩“,2009年以來連續走高、指數翻出3、4倍的美股、歐股、日經指數很可能已經轉勢。

  與銅價密切相關的貴金屬、原油價格波動劇烈,希臘協議達成後,黃金、白銀破位,LME三月期銅跌穿5200-5300美元;原油價格以伊朗解除制裁為引,于8月初開始新一輪跌勢,跌破今年一季度低點,美國原油指數以39.53美元跌破2008年低點;銅價受油價走低、人民幣匯率升值、全球股市暴跌拖累,于8月4日跌出4855美元低點。與外盤相比,國內滬銅非常抗跌,進口盈利比值從7月的7.37最高竄至7.71,在全球市場劇烈波動的環境裏,滬銅在整個8月橫盤、滬銅指數僅僅在3.73-3.99萬之間較窄振蕩,且外盤銅價遲遲沒有更快打開更深跌幅,較長期地徘徊在5000美元上下。敏感的“銅博士”在風險資産暴跌的環境下,疲弱程度非常一般,令空頭感到相當遺憾。

  8月27日,原油市場出現快速反彈,截至上週五,紐油主力反彈幅度仍有21%,布倫特主力反彈了16.35%;LME銅價在升穿5030美元後,走高到5100美元,中國休市期間受歐元區QE購債標的可能放開、期限可能延長帶動,最高升至5314美元,雖然銅價回吐了大部分漲勢,卻依然穩在5109美元。我們認為,銅價的趨勢性熊市遠未結束,與其他大宗商品相比維持在較高的價格水準,成本與技術層面支援跌幅進一步打開到4500美元;然而,油價的快速反彈,國內銅市的抗跌,以及外盤銅市在幾波拋壓下仍能保持溫和走勢,加大了我們對銅價是否可能在秋季9、10月份走出反彈的思考。

  秋季,多事之“秋”,需求層面,中國經濟的短週期波動最為重要;供應層面,在原料緊張的背景下,國內精煉銅冶煉廠對産量增速的自覺把控相當關鍵;而事件層面,系統性風險的演進非常揪心:國外,美聯儲在9月或者10月的加息節奏仍難確定、發達經濟體股市在經歷短暫盤整後是否快速打開新的跌勢、新興國家面臨的匯率衝擊與經濟減速風險會不會繼續惡化;國內,經濟的回暖程度,A股泡沫擠出後是否觸底、匯市拋壓預期、房地産市場是否“迴光返照”都可能隨時衝擊銅市,形成新的系統性下跌風險。

  大勢面前,預測銅價的反彈,難度很大,關鍵依然是中國,它既能決定需求也能決定市場情緒。從劇烈波動的油價看,長期熊市下的一次反彈,也能使空頭爆倉,因此,討論銅價是否出現階段性反彈,對實際操作的意義更大,而反彈之中的多頭頭寸,在當前複雜局勢下,也要時刻保持警剔,做變盤準備。此外,內外盤銅持倉整體降幅較大,一受匯率重估影響,二也與操作難度大有關。

  近年來,滬銅持倉萎縮,往往意味著後期銅價將開始新一輪下滑,並吸引新的多空對決;倫銅價格與持倉的關係則有些相反。令我們感到奇怪的是,本輪7、8月份的銅價跌勢,正逢相當有利的系統性風險,內外盤空銅的底氣卻並不十足,值得注意。

  2010年以來全球精煉銅遭遇了連續五年的供應短缺,但銅價自2011年開始穩定下滑,2015、2016年,全球精煉銅將明顯轉為供應過剩,且過剩形勢很可能延續到2017、2018年。顯性庫存進入升勢也反映了供求環境的轉變,經歷多年短缺,2014年9月三大交易所顯性庫存曾經降至25.6萬噸低點,而目前52.57萬噸的存量,較低點翻倍,且較去年底31.3萬噸增長了67.9%。

  因此,從供應角度,銅價難以擺脫熊市,長期價格依然看跌。

  從供求基本面看,國內冶煉廠主動控制産量增速、原料供應偏緊、實體經濟小幅度回暖有望令銅價在秋季開啟反彈。

  國內冶煉廠供應增速是秋季、年底階段最容易向市場傳遞利空壓力的一點。數據顯示,前7個月國內精煉銅産量累計增速依然達到8.99%,且9-11月往往是國內冶煉廠産能産量達産擴張的主力月份。不過,經過測算,我們認為國內冶煉廠很可能將2015年全年的增長速度主動控制在適當範圍內,國內精煉銅産量增速很可能落在4.5-6%水準,基本與下滑到個位數的銅材産量增速相匹配,與主要終端産品産量增速相對比,國內銅産業鏈將面臨産量增速的集體縮減,即量減,其對銅價的影響中性偏弱。

  通過對2015年1-7月與2014年1-7月銅上下游産業鏈各項産品的累計增長速度進行比較,實際上,只有鐵路機車、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的下降幅度遠遠大於上游精煉銅、銅材的降幅,很多産品增速下降的情況甚至好于上游。我們看到的是整體産業鏈的增速縮減。國內精煉銅供求形勢可能依舊以平衡為主。微觀層面,6月、7月以精煉銅産量+凈進口量的表觀消費已經出現正增長,但整體原料供應情況按銅精礦、廢銅、陽極銅的品味測算,前7個月下降了0.96%,且國內銅精礦增速下滑,意味著國內銅原材料的供應形勢偏向緊張。庫存方面,保稅區庫存保持在近年較低水準,表示一旦國內銅消費出現回暖,銅價可能走高。

  由於上半年國內實體經濟的壓力更嚴峻地在7、8月份下降,因此,閱兵結束後,9月到11月穩增長措施的扶植力度必然加大,或者説從大方面考慮必須落實,使得國內經濟長期下滑的趨勢得以適當反彈。同時,貨幣政策層面,最新的存款利率已經低於通貨膨脹率,國內再次進入實際負利率時代,隨著股市杠桿的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很可能得到實質性的改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