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期貨資管:“麻雀”變“鳳凰”不是夢

  • 發佈時間:2015-07-27 09:16:0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量化對衝迎來發展好機會

  據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統計,截至2015年6月30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總規模約30.35萬億元,較2014年年底增長約48%。其中,期貨公司資産管理業務規模419億元,較2014年年底的124.82億元大幅增長236%左右。

  儘管期貨公司資管業務上半年增幅較大,但其不足500億元的量級,相對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均上萬億元的資管業務規模,是“小巫見大巫”。截至今年6月30日,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規模7.11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9.05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産管理業務規模10.25萬億元,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産管理規模3.89萬億元。

  不得不承認,相比資管市場上的這些“雄鷹”們,期貨公司資管因起步晚、資金方認可度不高、人才流失嚴重、缺乏頂層設計等因素,目前還處於嗷嗷待哺的“雛鳥”階段。不過,多位行業人士表示,經歷了前段時間股市的“蠻牛+快熊”行情,期貨行業和對衝工具為更多普通投資者所知悉,未來期貨公司資管有望憑藉量化對衝的投資理念及自主管理的業務形態,上演一齣“麻雀變鳳凰”的好戲。

  銀行態度改善,期貨資管認可度提升

  按理説,隨著“一對多”業務的放開,期貨公司資管將會呈現爆髮式增長。“期貨公司資管沒有迎來爆髮式增長,有多方面原因。”廣發期貨資産管理部原董事總經理黃邵隆對期貨日報記者説,整個期貨行業的投資者基數不大,而週邊市場對期貨公司資管、期貨私募等的認可度不高,仍認為都是高風險投資,評判標準非常嚴格。這一點引發了期貨資管行業人士共鳴,特別是期貨資管很難取得銀行這一“大金主”的認可。

  在華泰期貨資産管理部總經理吳雷看來,期貨公司資管之所以沒有爆髮式增長,主要是因為大多數期貨公司尚未進入銀行的“白名單”。在選擇資管通道時,銀行傾向於指定在其“白名單”之列的信託和基金子公司。

  國泰君安期貨資産管理部總經理楊波也表示,期貨公司進入銀行“白名單”相當困難,一些處在行業前列的大型期貨公司可能會達到銀行的認證資質,但成功躋身的數量不多。

  一些私募機構也有同感。“目前期貨私募在銀行內部並無系統化的評分體系,因此無法直接獲得銀行授信。若期貨公司能夠進入銀行‘白名單’,期貨資管募集優先資金髮行結構化産品將暢通無阻,這將成為期貨公司資管規模的一大增量。”阿巴馬資産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詹海滔説。

  “銀行對期貨公司的考核包括資管規模是否足夠大、在業內市場佔有率如何、風控及估值等系統管理能力是否過關,以及産品運作、凈值跟蹤等後臺服務是否到位。”吳雷告訴記者,華泰期貨已被三家銀行列入“白名單”,目前公司仍在努力接洽更多銀行。

  不過,在楊波看來,期貨公司躋身銀行“白名單”分為三個階段:代銷、資管和自營。目前,僅有少數期貨公司闖過第一關,開始在第二關“試水”。

  雖然進入銀行“白名單”的期貨公司很少,但欣喜的是,從某種程度上説,銀行對期貨資管的接受度日漸提高。特別是今年股市演繹的“蠻牛+快熊”行情,把很多證券私募敲醒了,一些尚未涉足期貨理財的銀行也把如何與期貨公司合作列入戰略計劃。

  據了解,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及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銀行,已經與一些期貨公司建立了代銷期貨資管産品的合作關係。其中,中國銀行、工商銀行還積極與一些期貨公司資管團隊、期貨私募機構合作發行了主動管理型産品。

  得益於這些銀行的推動,一些期貨公司和期貨私募的資管規模實現了大幅增長。據了解,截至今年5月底,國泰君安期貨的資管規模約35億元,目前已逼近50億元。與其增幅不相上下,華泰期貨目前的資管規模也在50億元左右。“受益於銀行和券商MOM種子基金的帶動,我們公司7月份連續發行了6隻産品,合計規模約10億元,整體資管規模已升至50億元左右。”詹海滔説。

  競爭激烈,要留住優秀資管人才

  期貨公司最晚進入資管領域,其開展資管業務遇到的難題不止一二。與基金子公司、信託公司等“老大哥”同臺競技,資管系統、管理經驗、人才競爭、成本投入無一不是期貨公司的軟肋。

  “相比期貨公司,基金子公司在資管方面的成熟度更高,風控和配套服務也有一定積澱,在交易、估值和風控系統方面早有投入。”詹海滔説,一般而言,基金子公司會配備多套資管系統,並具備自主開發能力,但目前大多數期貨公司只有單一的資管系統,引入一套新的資管系統成本很高。

  不過,期貨公司也有其他優勢。“相比基金公司、券商,期貨公司資管效率高、門檻低、服務意識強,並且了解對衝。”吳雷説,沒有任何機構能比期貨公司更懂對衝,其對私募的風控鬆緊有度也來源於此。他同時表示,與基金公司主打公募産品不同,期貨公司資管瞄準私募,在此領域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都要比基金公司多。

  即便如此,吳雷也非常感慨,因為期貨公司資管方面人才有限,而且還面臨著被“挖墻腳”的風險。

  據記者了解,近段時間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銀行等機構開始爭搶期貨公司的優秀資管人才,項目經理、産品經理、風控和管理人員是其“挖墻腳”的重點對象。在這些優秀期貨資管人才面前,基金公司開出的薪酬待遇比期貨公司高2—3倍,銀行雖許諾的待遇沒有基金公司高,但總能將“餅”畫圓,以美好的發展前景戰勝基金公司的“錢”景。

  “除資管人才匱乏,流失嚴重外,缺乏頂層設計人才也是期貨公司資管規模擴容的重要阻礙。”吳雷認為,在大資管時代,期貨公司資管未來走自主管理道路是大勢所趨,但目前大多數公司缺乏固定收益類、非標項目的交易型人才。在他看來,在自主管理團隊逐漸壯大之際,期貨公司就應該考慮如何使用股權激勵、業績分成等方式來完善激勵機制,避免這些人才自立門戶或流向其他資管機構。

  量化對衝,可做大做強期貨資管

  在這不算極好但也絕不淪為壞的現狀下,探討期貨公司資管的未來,或許是個“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式命題。

  黃邵隆認為,雖然各家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的特點不盡相同,但量化對衝等追求中性收益的投資策略將是未來期貨公司資管發力的方向。

  無獨有偶,信達期貨總經理陳冬華告訴記者,公司下半年將重點推薦量化對衝型私募及相關産品。華南地區一家量化私募機構負責人則肯定地説:“未來10年,包括期貨公司資管在內的期貨資管的發展方向將是量化,量化投資的理念運用100年後依然有效。”

  “今年以來,多數期貨公司資管在股票方面配置較多,發行了很多量化對衝産品。量化對衝産品之所以火爆,是因為這類産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以追求相對穩定的收益。”陳冬華説。

  據了解,這些量化對衝産品一般把80%的資金配置在證券市場,剩餘20%的資金配置在期貨市場。

  在陳冬華看來,量化對衝是一種手段,用於股市投資的空間很大。這幾年,經歷了股市多輪調整行情,公募基金已開始積極利用股指期貨對衝風險,説明量化對衝越來越受到機構投資者的認可。從國際市場看,機構投資者普遍將股指期貨作為重要的配置工具。“作為券商係期貨公司,信達期貨將與券商股東協同發展,在高凈值客戶、證券資管、證券自營方面推行量化對衝。”陳冬華説。

  “量化投資和價值投資一樣,是一種投資哲學,在量化的指導下,會存在各種策略和産品形態,比如基於股票現貨和股指期貨的量化對衝,或者基於基本面研究的主觀對衝。”上述華南地區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不過從境外成熟市場的CTA結構看,主觀策略佔比很小,在20%—30%。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上半年股市“蠻牛”期間,證券私募的規模和收益大幅提升,多數期貨類私募並沒有盲目加入股票投資大軍,而是恪守了自己擅長交易的投資領域。專注于宏觀對衝的凱豐投資就是其一。

  據記者了解,凱豐投資旗下的對衝系列産品表現非常好。在6月中旬以來的股市下跌中,凱豐投資的産品凈值逆勢上漲,凱豐指數從29.32升至34.95,漲幅達19.2%。在7月份的13個交易日中,其對衝系列産品實現了17%的收益。

  “上半年的確面臨一些投資者對我們産品業績的質疑,因為股市太過瘋狂。現在這些投資者深刻認識到了穩健增值、安全複利的重要性。”凱豐投資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8月初公司將首次自主發行9號産品,募資規模不設上限。

  期貨市場雖是小眾市場,但它是眾多投資機構管理風險、配置資産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如今,不僅是期貨公司,就連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都開始力推量化對衝投資。

  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凱豐投資等宏觀對衝私募也開始引入量化策略,追求多元投資。“我們擴充了投研團隊,並靈活調整了部門架構,在宏觀金融部、産業部、量化技術部、交易部間形成有效的交流和融合,發揮部門間的協同作用。”上述凱豐投資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量化技術部的高頻做市系統已經完成,高頻交易策略日益成熟,同時中低頻策略也在不斷豐富。

  7月,阿巴馬資産管理髮行了一隻5億元規模的量化對衝産品,該産品有1億元配置在期貨市場。“量化對衝追求無風險絕對收益,這類産品分散選股,並無權重股之分,不管牛市還是熊市都表現穩定,市場需求也大。”詹海滔説,6月以來公司多個産品的凈值屢創新高。

  楊波也表示,最近兩個月公司資管規模增加近15億元,增量主要來自量化對衝産品。“未來國泰君安期貨資管發展有兩條線:一是基於風險管理的通道業務;二是基於財富管理的自主管理戰略,將以量化為投資理念,爭取以全自動信號系統交易獲取中性收益。”楊波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