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金融期貨成交劇增 倒逼期貨業洗牌

  • 發佈時間:2015-06-08 00:43:2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牛市背景下,股指期貨波動率直線上升,市場賺錢效應凸顯,再加上國內金融期貨家族的不斷壯大,吸引不少投資者參與金融期貨交易,使得5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額達到71.28萬億元,同比增長280.46%。

  “國內金融期貨成交額佔比迅速攀升將會給期貨市場、期貨公司帶來新一輪洗牌。”業內人士指出,券商係期貨公司受益於金融期貨發展將會繼續領先,傳統商品係期貨公司可能會有所落後。未來期貨市場逐漸向機構化、金融産品化演變,大金融時代將會凸顯。

  金融期貨成交佔比迅速攀升

  中國期貨業協會發佈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5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為2.97億手,成交額為71.2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7.89%和280.46%,環比分別下降13.06%和增長10.56%。

  其中,金融期貨延續火爆交易局面,成交量、成交額分別為0.42億手、59.7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1.48%和564.54%,環比分別增長6.47%和14.17%。值得一提的是,5月金融期貨成交總額佔到全國期市成交總額的83.84%,這一比例較4月擴大2.65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成交量方面,中證500股指、上證50股指和10年期國債期貨成交量環比分別大增208.12%、99.60%和64.92%,滬深300股指期貨、5年期國債期貨環比分別下降9.62%、1.32%。成交額方面,中證500股指、上證50股指、10年期國債期貨成交額環比分別上漲254.63%、95.90%、64.87%,滬深300股指期貨、5年期國債期貨成交額環比分別下跌2.88%、1.09%。

  方正中期研究院院長王駿認為,5月份國內金融期貨市場成交量維持繼續增長態勢,也是當月全市場交易規模維持高位的重要原因。

  “5月份國內金融期貨市場之所以成交額繼續維持增長態勢,主要是因為4月16日新上市的兩個股指新品種——中證500股指及上證50股指,成交大幅增長所致。”安信期貨股指期貨研究員丁沛舟。

  除今年上證50指數期貨、中證500指數期貨和10年期國債期貨紛紛上市,金融期貨擴容效應作用之外,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還認為,首先,在牛市大背景下,滬深300指數、上證50指數和中證50指數價格出現上漲,帶動期指合約價值不斷膨脹。其次,在股票持續大幅上漲情況下,一些投資者希望通過期指的杠桿效應來放大投資收益,市場增量資金因此不斷流入。第三,隨著中國金融期貨發展的不斷成熟,投資者套利和對衝交易不斷增加,均進一步刺激金融期貨成交額攀升。

  目前來看,國內金融期貨主要分為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兩類,兩類品種之間由於相關性和可替代性都不大,資金分流現象並不明顯。不過,股指期貨品種之間的資金分流現象還是比較明顯。

  “雖然目前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的成交量都還遠低於滬深300股指期貨,但三足鼎立之勢指日可待。”南華期貨高級分析師周彪認為,首先,不同的股指期貨品種對應的是不同的投資群體。其次,各股指期貨之間走勢並不是完全合拍,這就産生了套利機會,套利者的跟進也會逐步拉各股指期貨成交的差距。再次,隨著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運作的逐步成熟,更多金融期貨投資者就不會僅參與滬深300股指期貨,而會選擇更適合、更有利於自己的股指期貨,這也會導致各股指期貨之間成交量趨平。

  相比與金融期貨的火爆,商品期貨稍顯落寞。數據顯示,國內商品期貨市場成交量已持續兩個月下降。其中5月份商品期貨市場成交量、成交額分別為2.55億手、11.52萬億元,環比分別下滑15.56%、4.95%。且活躍品種中的能源化工、有色金屬及貴金屬期貨成交量環比下滑的多於上漲的。

  王駿認為,這主要是受到國際原油市場處在50美元/桶-59美元/桶區間持續震蕩整理、國內實際需求不旺、新興經濟體增長緩慢的綜合影響,LLDPE、PP、甲醇、PTA、石油瀝青、金銀、銅、鋁等期貨品種成交量均下滑。與此同時,鎳、錫、橡膠和鋅成交量環比上升。

  “商品期貨由於價格持續低迷,合約價值縮水,從而與金融期貨成交額不斷拉開差距。”程小勇表示。

  與國際市場仍存差距

  儘管國內金融期貨成交額已快速增長,但較國際成熟的衍生品市場,仍有較大差距,不僅品種數量少,而且市場規模小、現貨覆蓋低。

  從世界範圍內來看,金融期貨是期貨和期權市場的主要品種。據美國期貨業協會(FIA)對全球75家衍生品交易所的最新統計,2014年全球的期貨總成交量為218.67億手,增長1.5%。其中金融期貨成交量177.08億手,佔比80.98%,商品期貨成交量41.59億手,佔比19.02%。

  從交易類別來看,股指期貨與期權表現出最強勁的增長態勢,其成交量上漲8.3%至58.3億手,佔據全球市場近26.7%的份額。另一熱點品種為農産品期貨與期權,其成交量增長15.7%至14.0億手,佔據全球市場近6.4%的份額。外匯類交易量不增反降,下降15.1%至21.2億手。

  “相比國際市場,我國金融期貨成交量在全國期貨總成交量的佔比還是很低的。國際期貨市場上,個股期貨和外匯期貨佔很高比重,而我國至今個股期貨和外匯期貨仍未推出。”周彪認為。對於國內商品期貨在成交額上的劣勢,在原油期貨推出後,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彌補。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我國金融期貨市場起步晚、品種少、上市慢、制約多,市場發展與功能發揮還受到很大限制,與境外市場相比差距巨大。就品種數量而言,我國目前僅有5個金融期貨品種,覆蓋面還比較有限。

  我國金融期貨市場不但起步晚,而且發展慢,“後發”沒能形成優勢。一些新興市場大多抓住時機,緊跟歐美成熟市場,快速建立起自身體系健全的金融期貨市場,積累起豐富的發展經驗。以印度為例,其機制十分靈活,自2000年6月起步,僅用17個月就建立起完整的股權類衍生産品體系,到2008年已經建立起涵蓋股權、利率和外匯三大線的完整産品體系。南韓更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加大力度,迅速發展成為全球衍生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國金融期貨市場雖至今已上市五個品種,但仍難以跟上國際平均發展速度,面臨較大國際競爭壓力。

  程小勇認為,從國際期貨市場來看,金融期貨佔整個期貨市場成交額和成交量均在60%以上。一方面,商品現貨市場相對於金融産品規模而言,體量較小;另一方面,金融期貨在海外市場非常成熟,尤其是各種資産證券化産品的提出,金融期貨品種、規模均在不斷擴張。

  國內市場也在加快推進金融期貨發展。“隨著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及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等重大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實體經濟的結構升級和轉型發展,經濟體量龐大、要素價格波動、結構內涵調整、內外市場聯動等諸多不確定因素集聚共振,風險管理需求十分迫切,亟須加快發展金融期貨市場,提供一個功能完備、安全高效的金融風險管平臺。”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張慎峰此前曾表示。

  新“國九條”明確提出,要“配合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適應資本市場風險管理需要,平穩有序發展金融衍生産品”。

  基於此,中金所此前發文表示,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儘快上市其他指數期貨産品,進一步拓展指數産品線,努力建設全覆蓋、多層次的指數期貨産品體系;進一步完善股指期權業務和技術準備,加強市場培訓和教育工作,推進期權市場建設;根據利率市場化進程,研究開發其他關鍵年限的國債期貨産品,進一步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國債收益率曲線;配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研究開發外匯期貨産品。

  券商係優勢將凸顯

  國內金融期貨成交總額佔比的迅速攀升,也給期貨行業、期貨公司帶來了不少影響。

  “未來國內金融期貨成交總額佔比結構將與國際趨同,金融期貨毫無爭議將成為重中之重。”丁沛舟認為,對於當前仍以經紀業務為主的期貨公司來説,金融期貨的優質客戶爭奪將成為主戰場。在金融期貨初期,機構是一個逐步入市的過程,期貨公司在注意“一對一”開發機構客戶的同時,自然人客戶也是目前金融期貨客戶爭奪戰的主要目標。

  程小勇表示:“國內金融期貨成交額佔比迅速攀升將會給期貨市場、期貨公司帶來新一輪洗牌。”券商係期貨公司受益於金融期貨發展將會繼續領先,傳統商品係期貨公司可能會有所落後。未來期貨市場逐漸向機構化、金融産品化演變,大金融時代將會凸顯。

  國內金融期貨成交總額佔比明顯對券商類期貨公司有利,因為傳統期貨公司的優勢都在商品期貨上,他們的客戶群體也主要集中在商品期貨上,而券商類期貨公司在金融期貨上有著先天的渠道優勢,一方面他們背靠券商的客戶群體,有望為其帶來金融期貨客戶指數級上漲,另一方面券商的自營資金對其金融期貨的貢獻也相當高。“這種期貨品種成交結構會加速期貨行業洗牌,導致一些中小期貨公司難以為繼。”周彪也認為。

  此外,從收入方面來看,股指期貨成交大幅攀升,可以使得期貨公司收入出現增長,有利於緩解手續費激烈競爭帶來的壓力。“儘管目前期貨交易手續費整體還在下降,但客戶成交量上升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手續費下降的缺口。” 程小勇表示。

  有鋻於此,丁沛舟建議期貨公司可以從以下兩方面發力。首先,應加大對金融期貨客戶開發的投入,多角度提高自身競爭力。其次,要加強創新業務的開展,儘早完成從通道業務向“仲介服務、風險管理、財富管理”三位一體轉型。通過加強專業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完善授權體系,使創新業務更具活力。期貨公司需在業務品質、業務能力、管理能力和研發創新能力方面均衡發展,以應對客戶保證金未來大幅增長可能帶來的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