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期貨公司自有資金及從業人員將允許參與“一對多”

  • 發佈時間:2015-03-11 00:26: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張利靜  責任編輯:郭偉瑩

   昨日,中國期貨業協會就《期貨公司資産管理業務投資者適當性評估程式》(修訂稿)公開徵求意見,目的在於配合期貨公司“一對多”資産管理業務的開展,進一步明確相應配套規則的實施標準。

  資産管理業務作為目前多家期貨公司主要抓手,其穩定、健康發展直接關係著相關期貨經營機構的命運。

  美爾雅期貨漢口營業部總經理李晨熙表示,自從2014年12月中期協發佈《期貨公司資産管理業務管理規則(試行)》,降低了資管業務審批門檻,同時“一對多”業務開閘,期貨公司資管資格申請出現了“井噴”現象。

  李晨熙進一步解釋説,雖然期貨行業如此重視資管業務,但從規模上仍面臨瓶頸,期貨資管業務規模與基金、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相比相差甚遠。這一方面與期貨市場整體規模偏小有關,但另一方面也與期貨資管客戶進入門檻較高有關。“從期貨行業發展角度來看,此次對《期貨公司資産管理業務投資者適當性評估程式(試行)》進一步修訂,雖然沒有降低客戶進入門檻,但簡化了資管業務工作程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是期貨市場制度的特色之一。據了解,股指期貨倣真交易近七年來累計開戶超過144萬,交易所和仲介機構通過多種渠道培訓客戶40余萬人,但最終只有16萬餘人開立了股指期貨賬戶。

  這與期貨投資獨有的風險特點不無關係。“遇到市場連續暴漲或深跌,如果風險控制不力,更會有大量客戶血本無歸。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金融期貨市場累計開戶超過16.3萬個,客戶盈虧比例約為一比三,期貨市場的高風險性可見一斑。”一市場研究人士稱。

  然而,伴隨著市場變化,適當性制度也要與時俱進。期貨資管業務的發展趨勢是由各類仲介機構提供更豐富、更個性化、更針對性的理財産品,特別是具有穩定收益與較低風險的結構化産品。“這樣一來,散戶便有了間接投資和分享發展的渠道,尤其是場內期權産品的推出將使金融機構能以更低的成本構建結構化産品和相關的ETF産品。”上述市場研究人士認為,未來,我國期貨資管可能走上這樣的路子:由機構推出豐富的結構化等理財産品,滿足各類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同時發揮機構的專業特長,代散戶投資避險,幫助客戶實現資産的保值增值。

  李晨熙表示,目前期貨業新的適當性評估程式進一步向基金、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看齊,將為“一對多”業務開展提供便利,為期貨資管規模突破瓶頸提供有力支援,也為今後的基金、證券、期貨資管業務融合打下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新制度中提到,期貨公司接受特定多個客戶委託的,期貨公司或子公司的自有資金和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及其配偶,可參與本公司設立的單只資産管理計劃,但份額合計不得超過該資産管理計劃總份額的50%。

  “從期貨從業人員角度來看,‘一對多’業務放開期貨公司或子公司的自有資金和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及其配偶的參與限制,不僅進一步盤活期貨公司的自有資金;將來有好的資管‘一對多’産品,從業人員也不用遺憾錯過了。”李晨熙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