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中國應該抄底大宗商品嗎?

  • 發佈時間:2015-01-15 01:33:00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孫春祥  責任編輯:郭偉瑩

  祥子看經濟

  祥子,不是老舍筆下的車夫,而是一個喜歡冷眼看時事、歪嘴説經濟的財經記者。處女座的他雖非出身經濟科班,但對財經世界卻有著近乎癡迷的偏好,偶爾觀點出奇惹罵招恨,也只是微微一笑,下次繼續。

  近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暴跌,很難評判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從好的角度分析,生産資料價格下跌,有利於生産成本的下降,是世界經濟的福利;從壞的角度分析,商品價格暴跌,會使全球進入通縮狀態,打壓市場信心,對增長不利。

  不管是好是壞,目前有很多聲音呼籲中國應該趁此機會加大對石油、黃金、銅等大宗商品的儲備,尤其是石油,應該大規模提高儲備量,以備未來不時之需。甚至有海外機構認為,當前部分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最終將取決於中國是否會增加儲備。由此可見,“中國需求”對市場的影響有多大。

  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都希望中國能夠加大商品儲備量,支援的理由是,作為一個大國,我們應該向美國看齊,美國有多少石油儲備,我們也應該儲備多少,否則會有非常大的風險。包括貴金屬在內,趁現在價格便宜,都應該提高儲備量。

  理由聽起來符合邏輯,但追問下去,商品儲備到底跟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有多大關係呢?很少有人能夠答上來。直觀來看,商品儲備越多越好,但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國家對一種商品的儲備,不可能總是放在某個地方不動,肯定是有買有賣。如果量足夠大的話,實際上就扮演著一種“做市商”的角色。而這個角色實際上並不都是好處,如果弄不好,還會吃虧。

  就在一個月前,有人曾質疑中國跟俄羅斯簽訂天然氣供應合同是一筆賠本買賣,雖然理由並不正當,其結論也不成立,但從側面反映出公眾對國家出面參與的商業買賣是非常關注的。且在實際上,不管是用固定價格還是浮動價格去參與買賣,只要存在價格波動,都不可能完全規避風險。

  實踐證明,主權基金參與大宗商品買賣大多數情況都不能踏準節奏,低賣高買的情況要遠多於低買高賣。因此,動用國家資金去大規模儲備商品是值得商榷的一件事,與其參與收購儲備,不如更多的在儲備基礎設施上進行投入,讓企業來參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