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張一偉:匯率波動或加速本幣國際化

  • 發佈時間:2014-11-24 00:30:4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馬爽 葉斯琦  責任編輯:郭偉瑩

  “歐美發達經濟體和亞洲部分國家的經驗表明,匯率波動非但不會對本國貨幣國際化帶來不利因素,反倒是促進國際化的加速器。”南華期貨研究所高級總監張一偉指出,推出外匯期貨,既可以幫助企業和居民管理好匯率波動風險,又為投資者提供了一類較好的交易類工具;而對國內金融機構來説,更是為其提供了便捷的資産風險管理工具。

  中國證券報: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市場呈現怎樣的變化?

  張一偉:首先,2010年至2013年近四年來,人民幣幾乎呈現單邊升值的走勢,這四年來人民幣匯率總共升值超過11.8%,平均漲幅達到2.95%。其中2011年的漲幅超過了4.48%,而漲幅最小的2012年也達到了1.02%。

  但進入2014年後,情況發生了改變。2014年1月至4月,人民幣累計貶值幅度達到3.35%,出現了2005年匯改以來的最大連續跌幅。而從2014年5月開始,人民幣又一改1至4月的貶值走勢,開始出現連續升值。這些説明瞭人民幣匯率市場之前的單邊升值走勢已經發生了改變,當前呈現的是雙向波動、更為市場化的走勢,而以前單向看多的人民幣的走勢預期也因此出現了一定程度分化。

  中國證券報: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張一偉: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前幾年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邏輯是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以及由此導致的勞動率的上升。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降緩和前期積累的部分問題,導致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開始發生轉變,加之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轉向,人民幣匯率可能已經進入一個震蕩區間。

  第二,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需要更加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因為只有市場化的匯率才能廣泛被市場所接受,而一種貨幣只有被市場所認可才有可能最終實現國際化。當前我國正處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路途中,人民幣的定價及其市場化的波動又是國際化的核心內容之一。

  中國證券報:匯率變動會對我國企業帶來哪些影響?

  張一偉:我國經濟增長離不開全球經濟的迴圈,商品與服務的進出口對我國乃至全球經濟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我國還沒有匯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對衝工具時,匯率變動會使得很多的企業暴露在匯率風險中,造成成本和收益的不確定性,給生産經營帶來風險。

  對市場化的貨幣而言,匯率出現雙向變動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而人民幣要想真正實現國際化,匯率出現市場化變動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中國證券報:國內推出外匯期貨需要哪些迫切的前提條件?

  張一偉:第一,目前市場處於一個轉折期,美國退出QE3,歐元區負利率以及日本版的量化寬鬆推出,加上烏克蘭危機以及埃博拉等全球性事件的潛在風險,外匯市場正處於一個“躁動不安”的時期,匯率面臨巨大的波動風險。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或涉及對外業務,這些企業在進行貨幣兌換時,都被暴露在匯率波動的風險面前。另外,隨著自貿區的成立,標誌著我國資本項目的開放將逐漸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資本將走出國門,他們也將面臨貨幣兌換所帶來的匯率波動風險。因此,市場迫切需要可以有效管控外匯風險的金融工具。

  第二,境外期貨市場主要由商品、股票(指數)、利率、匯率幾個類型的産品組成。境外市場通過對這些類型産品的有機結合,成功具備了對各類風險進行有效管控的能力,對實體經濟的安全、平穩運作提供了保障。我國目前已經推出的期貨産品包括有商品、股指、利率這些種類,但匯率類型的期貨産品目前還處於空白,相較于國外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而言,國內市場的這一塊一直是短板。因此,要形成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市場迫切的需要匯率類期貨品種的推出。

  中國證券報:外匯期貨推出將會帶來哪些好處?

  張一偉:外匯期貨的推出,將為我國企業和居民帶來一類新的風險管理工具,既可以幫助企業和居民管理好匯率波動風險,又為投資者提供了一類較好的交易類工具,而對國內金融機構來説,更是為其提供了便捷的資産風險管理工具。目前外匯期貨擬推出的有歐元兌美元和澳元兌美元兩個品種。對於我國的涉外企業而言,兌換需求主要集中在歐元和美元這兩個幣種上,因此推出歐元兌美元期貨將可以幫助這些企業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另外,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大量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澳元兌美元期貨的推出使得進口企業可以管控它們面臨的匯率風險敞口。居民的外匯需求主要集中在教育留學和旅遊等方面,美元、歐元和澳元也正是這兩方面需求的集中體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