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投資者的實名舉報信,使得鄭商所玻璃1609(FG1609)合約陷入“逼倉”風波。
8月10日,實名舉報人李直在其《三十名中國投資市場散戶實名上證監會舉報書——玻璃09合約被某資金操控舉報實錄》(以下簡稱“舉報信”)中指出:“玻璃1609合約被某大主力機構涉嫌利用資金優勢,通過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多個關聯賬戶,通過大單對敲、高頻虛挂單撤單等交易手段操縱價格。而且玻璃市場多頭建立的持倉總量遠遠超過市場可供應量的買單,把目前所有的交割庫庫容翻倍都沒有盤面上這麼多貨。倉單數量也處於歷史高位。”
而被懷疑操縱玻璃期貨價格和惡意逼倉的機構,則是如意集團(000626.SH)下屬子公司遠大物産。不過李直也在舉報信中強調,他目前仍沒有證據核實。對此,記者8月16日向遠大物産方面進行求證,公司工作人員留下記者手機和姓名單位資訊之後説會反饋,但是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收到公司回應。
玻璃期貨被多頭“逼倉”
據了解,市場上存在的逼倉行為有兩種,李直所指的是多逼空,即在一些小品種的期貨交易中,當操縱市場者預期可供交割的現貨商品不足時,即憑藉資金優勢在期貨市場建立足夠的多頭持倉以拉高期貨價格,同時大量收購和囤積可用於交割的實物,於是現貨市場的價格同時升高。這樣當合約臨近交割時,迫使空頭會員和客戶要麼以高價買回期貨合約認賠平倉出局;要麼以高價買入現貨進行實物交割,甚至因無法交出實物而受到違約罰款,這樣多頭頭寸持有者即可從中牟取暴利。
舉報書指出,8月9日,武漢最低長利玻璃現貨價格折合盤面每噸1170元,大部分折合盤面在每噸1110元至1130元之間,而且成交清淡。而玻璃1609期貨合約居然到了離譜的1227元,李直懷疑這是惡意操縱期貨價格。
8月16日下午實名舉報人李直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的電話採訪時指出,“今年5月底以來玻璃期貨的主力合約1609穩步走高,從950元/噸附近最高上漲至1227元/噸。玻璃期貨持倉量異常,期貨價格大幅升水極有可能是遠大物産逼倉。尤其是在8月9日在螺紋鋼、鐵礦石都沒有出現大幅波動,且玻璃大幅升水的情況下,卻出現了漲停。”
李直還在舉報書中指出,6月底FG1609合約持倉量維持在20萬手左右。該主力機構開始建立多頭倉位。而玻璃現貨市場進入傳統淡季,而且受到全國發生了僅次於1998年的大暴雨災害,而該主力機構開始逆勢拉升,玻璃09合約自973低位6天開始拉升9%,現貨市場是淡季加雨季,成交和價格慘澹,而這時大量産能開始復産,6月到7月復産生産線高達11條,總産能年化4020萬重箱,而期貨升水現貨10%。基於巨大的基差及年化回報率,玻璃廠和部分現貨貿易商建立了空頭套保倉位。6月30日,玻璃1609逆勢幾天拉升後封住漲停價格1085,而按照全國均價武漢長利現貨報價1010,套保客戶被重套。進入7月,由於期現基差沒有回歸,巨量持倉仍不能有效減平。
李直認為,主力多頭反覆利用多個分倉大幅度上下秒殺製造大幅度震蕩,繼續誘空。而産業客戶開始註冊倉單。整個盤面這幾天呈現出極度異常的情況,甚至在7月8日星期五,夜盤在外盤無異常情況和重要數據發佈、內盤現貨和生産線及其他商品均無異常的情況下,夜盤封上跌停板。進入8月1日,多頭主力在毫無消息和數據及現貨引導下,白天低開下殺誘空,然後還是利用夜盤尾盤最近幾分鐘放量對倒封漲停板。最後就是連續拉高,到8月10日封死漲停,夜盤繼續衝高。
數據顯示,雖然臨近9月交割,但是玻璃期貨FG609合約8月9日收盤持倉量高達22萬手,處於歷史較高位置,8月10日持倉在舉報信被傳開後該品種持倉數出現大幅減倉現象,但是持倉量仍然高達16.8萬手,即168萬噸玻璃。(玻璃期貨合約規定20噸/手,雙邊計算持倉。)
鄭州一位期貨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交割庫的角度來看,理論上玻璃期貨交割庫可以交割的極限容量是150萬噸,然而這只是理論上的數值。一般第一輪的庫容大概13萬噸附近,超過各個廠庫第一輪限額的廠庫可提申請擴大庫容,只要交易所批准就可以擴大到150萬噸~200萬噸。而實際上全國各種玻璃1年産量加在一起也就4千萬噸左右。”
李直告訴記者,“多頭建立的持倉總量遠遠超過市場可供應量的買單,把目前所有的交割庫庫容翻倍都沒有盤面上這麼多貨。多頭利用倉庫庫容不足和自己的資金優勢,迫使空頭無法交出足夠的倉單,顯然存在逼倉行為。”
此外據李直透露,“對6月下旬以來,鄭州商品交易所公佈的盤後持倉明細進行跟蹤統計後發現,大連良運、華泰期貨、海通期貨、中信期貨、申銀萬國等5個多頭席位存在明顯的持倉變動數量及方向一致性。8月以來,玻璃註冊倉單數量確實出現大幅上升。”
數據顯示,武漢長利、河北德金等交割庫註冊倉單共計2608張,到8月10日倉單數量已上升至3769張。此外華泰期貨、海通期貨和大連良運三家席位,自7月底開始,多次大舉增持玻璃期貨多單頭寸,如7月19日和25日,大連良運分別增持多單3511手和3260手。
李直認為,上述席位存在明顯的持倉變動數量及方向一致性,有理由懷疑上述席位的多頭存在聯合操縱市場的行為。李直懷疑某大主力機構為遠大物産,但他並沒有實際證據。“市場傳聞的多頭,我無證據核實”。李直如是説。
遠大物産資金投向成疑
對於李直在舉報信中提到的,大光明玻璃交割庫期貨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在期貨市場上,‘期現背離’的情況常有發生,資金的推動作用下,甚至還會出現期貨價格上漲、現貨價格下跌的情況。從舉報材料內容來看,李直是一名很資深的投資者,但基於目前的材料,尚不能確定遠大物産存在逼倉行為。”
李直則認為,“玻璃期貨從上市到現在,如果沒有投機盤參與,進入交割月時都是處於貼水狀態,但是在9日漲停期間,1609合約竟然升水達20%,所以推斷有大資金進行操作。”
對此,上述鄭州期貨業內人士認為,“根據交易所限倉規定,玻璃在自合約掛牌至交割月前一個月第15個交易日,非期貨公司會員及客戶最大單邊持倉限制在20000手。針對目前雙邊持倉16萬的雙邊市場持倉,理論上只要目前的持倉規模只需要4個賬戶就能實現。玻璃期貨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是機構、産業資金和散戶,這也導致一些散戶對機構和産業資金的不信任。”
另有廣東地區投資人士指出,“把現貨與期貨價格基本同步寄望于其他套利商本身這種想法很危險,很多人沒注意交割重要性,因為這包含交易漏洞。由於不能交割,因此個人投資者做商品期貨,尤其做小宗産品的商品期貨跟賭博沒什麼區別。”
此言不虛,武漢地區一位投資者在接受記者的電話採訪時稱,“玻璃1609合約漲停當天爆倉,虧損金額達50萬元。當晚交易所發短信來提醒要追加保證金,但是50萬已經是全部身家,最終只能被強制平倉,賬戶上只剩兩千多塊錢,已經心灰意冷,目前生活都非常困難。”
雖然李直的舉報缺乏證據,但是記者注意到,在上述舉報信發佈後,玻璃主力1609合約在8月10日、8月11日連續回落,其中8月11日1609合約跌幅更是達到3.31%。
另有分析指出,期貨市場屬於小眾化市場,市場規模較為有限,尤其是玻璃屬於成交量、持倉量都不算太高的“小品種”,不排除存在短期內被大資金左右的可能。
李直懷疑,如意集團旗下的遠大物産鉅資購買囤積了玻璃現貨,對此,記者致電如意集團董秘辦座機以及遠大物産官網所留電話均未得到正式回應,其中如意集團座機一直無人回應,而遠大物産相關人士在留下記者手機和姓名等資訊後截至記者發稿時也一直未有正式回應。
而鄭商所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的電話採訪時表示“交易所有專門的渠道,也歡迎投資者反映問題。但是逼倉、操縱市場價格等行為監管層和交易所有數據可查,在監管升級的大背景下,一旦主力機構有違法違規行為,交易所絕不會姑息。”
(責任編輯:畢曉娟)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