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80後新帥頻搶鏡 新老基金經理操盤風格迥異

  • 發佈時間:2015-01-14 07:36:4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娜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在近兩年大資管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公募基金業呈現人才流動加速的跡象,在新舊交替的過程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年輕的80後基金經理們已悄然崛起,其中不乏戰績優秀者。通過了解業績排名靠前的80後基金經理成功基因,其與老一輩基金經理操作風格的異同,以及對2015年市場的看法,希望能給基金投資者帶來新的發現。

  長江後浪推前浪。仔細翻閱2014年度主動管理類基金的前二十名排行榜,投資者或許會詫異地發現80後基金經理已頻頻現身,有些甚至在過去兩年的業績表現也十分突出。新舊交替,這批80後基金經理新生代正逐漸挑起公募基金行業的大梁。

  《每日經濟新聞》為投資者一一梳理了這些脫穎而出的80後基金經理及其管理下的基金業績,希望他們能夠在2015年給予市場更多驚喜。

  80後頻現股基排行榜

  翻閱2014年度的股票型基金前二十名排行榜,你會發現既有當下公募基金經理的主力軍70後,更是有不少來自80後的新面孔。而這群80後從業年限並不長,期間取得業績卻顯得格外耀眼。

  2014年股基前兩名都是屬於逆襲的典型代表,工銀瑞信金融地産以102.49%的戰績毫無懸念地問鼎冠軍,其掌門人兩位基金經理王君正和鄢耀都是80後。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兩位基金經理在崗的從業年限都只有1年又131天。而海富通國策導向在2014年更換基金經理後,迎來80後基金經理顧曉飛,憑藉著對券商股的精準把握,在擔任基金經理僅有的130天內,取得了出眾的業績。

  近兩年業績出眾的工銀資訊産業、中郵戰略新興産業和財通可持續增長基金經理也都是標準的80後青年。工銀資訊産業的雙基金經理劉天任和王爍傑,其從業時間也都不長。前者基金經理的生涯只有1年54天,而後者只有251天,連一年的時間都不到;中郵戰略新興産業的舵手任澤松從業的時間為2年14天;財通可持續的基金經理趙艱申,從業時間不到2年,僅為1年又131天。

  另外,匯豐晉信大盤基金經理邱棟榮、特許價值的掌門人趙雲陽都是典型的80後,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其從業時間分別為110天,2年52天;混合型基金的冠軍寶盈核心優勢的現任基金經理張小仁,也同樣為80後,其在2014年9月接棒王茹遠後,頂住了“逆襲”者們的壓力,蟬聯了混合型基金的冠軍;2014年勢頭強勁的可轉債基金,博時轉債基金的基金經理鄧欣雨也同樣是80後,從業時間為1年又101天。

  與此同時,2014年的基金排名顯示,從業時間更短的基金經理在2014年內所創造的回報率反而更高。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29日,在任職年限(自然年)長達超過7年的基金經理中,年內所創造的回報率集中在45.12%~55.39%,相比之下,任職年限3~7年的基金經理的年內回報率更高,為53.57%~65.12%;而任職年限不到3年的基金經理中,排名前10的基金經理的業績回報率則高達57.98%~94.84%。這也從直接從數據上表明,80後基金經理在2014年有著較為突出的業績。

  在任80後基金經理超30位

  來自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公募基金隊伍中有31位80後基金經理。由於資料並不完全,實際上在位的80後基金經理數量更多。

  統計顯示,上述31位基金經理中,從掌管的基金投研的方向來看,有16位基金經理從事股票(含指數)方向的研究,他們主要是任澤松、朱曉亮、成勝、馮雨生、張錦燦、張小仁、張勝記、王超、倪明、皮敏、溫勝普、宋昆、于軍華、謝治宇、李曉明和汪洋。剩下的則主要從事貨幣或債券方向的固定收益類工作。

  從所屬的公司來看,上述80後基金經理主要集中分佈在匯添富、長盛基金寶盈基金。其中,匯添富的80後基金經理有湯叢珊、徐寅喆、朱曉亮、梁珂和汪洋,朱曉亮同時掌管添富民營和匯添富消費行業基金;長盛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經理中張帆、馮雨生、翟彥壘、王超和張錦燦同屬80後新生代;寶盈基金公司則是張小仁、溫勝普和于啟明三位80後基金經理。

  從年齡上看,目前公募基金經理隊伍中最年輕的為湯叢珊和徐寅喆,他們都是1986年出生,目前還不到30歲,兩人主要研究固定收益類方向,擔任匯添富旗下多只貨幣市場基金的基金經理。

  從任職天數看,有9位80後基金經理掌管基金的時間超過了1100天,達到三年以上。具體是博時平衡基金的基金經理皮敏期限最長,為1855天;寶盈中證100指數增強基金的掌門人溫勝普在崗時間有173天,張勝記執掌的易方達上證中盤ETF及其聯接基金在1700天以上。而80後的典型代表中郵戰略新興産業的基金經理任澤松掌管時間為746天,兩年多的時間回報率達到了192.41%。

  操盤更“兇悍”

  公募基金經理的隊伍正持續進行著新老接替,尤其是在今明兩年會格外突出。這也使得大批30歲左右的80後開始走上公募基金經理崗位,逐漸成為市場主力軍。

  從這些80後基金經理的背景來看,不少具有一定的工科背景,比如中郵基金的任澤松曾在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係學習並獲得理學碩士學位。而曾在2013年大放異彩的銀河基金陳勝也是清華大學工科背景出身。

  “畢業後,從事資産管理相關的行業研究員工作,然後逐漸步入基金經理崗位。較之前的70後基金經理,他們這一代並不是特別關注煤炭、有色、能源等傳統藍籌股,相反則是對成長股尤其是TMT行業和一些細分行業的龍頭,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滬上某基金公司的一位資深人士如此表示。

  從這一批80後成長的路徑來看,通常而言,25歲左右研究生畢業,進入基金公司擔任3~5年研究員,工作成效得到公司認可後獲得提拔。而目前這批在1980~1985年出生的,年齡基本上在30歲左右,已具備成為基金經理的實力。

  而這批80後進入基金公司擔任研究員的時點,多數都遇上了2008年~2011年的漫長熊市。實際經驗告訴他們,儘管傳統週期性行業的股票估值很便宜,但整體趨勢實際上是一路向下,並不適合長期持有,股市更多的是資金推動的波段行情。相反,新興産業被賦予了經濟轉型的方向性概念,小盤股尤其是創業板的估值持續提升且泡沫也越吹越大。

  事實上,自2012年以來,小盤股尤其是新興成長股持續走牛,也迎合了不少80後基金經理的操作風格。從特斯拉、手遊、網際網路金融再到大數據,翻倍股層出不窮。而這些概念股則是老基金經理很少接觸到的,他們多數仍停留在過去賭重組、挖內幕消息的操作模式中。

  在談到80後基金經理新人輩出的情況,基金業內人士更願意將基金經理的性格和操盤方式作為其業績突出的重要原因。

  “他們的談吐會更加自信,思維可能也比較清晰。在買賣的操作上更加果斷和堅決,進入速度也比較快,不像老基金經理更加求穩。這樣的思維可能更適合當前甚至未來的市場。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資訊獲取的方式、傳播速度都大大提高,基金經理需要做出更敏銳的反應。”滬上一位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直言。

  “像我們即使看好一些行業,也不敢拿上30%~40%的倉位去押寶,更多地體現出均衡配置的思路;而80後基金經理的作風則比較兇悍,他可以把前十大重倉股的一半都配置在某個行業上,且往往還選擇重配的手法。當然,這樣的基金業績波動會比較大,回撤度也比較大。”前述投研人士進一步表示。

  與此同時,在2014年11月央行降息直接刺激本輪牛市上漲以來,藍籌股的反擊也讓主打成長股的80後基金經理感受到了陣陣寒意,2015年是否還能依靠精選優質成長股勝出,還是採取靈活、務實的策略,仍有待觀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