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基金業盤點:97%股基實現正收益
- 發佈時間:2014-12-26 08:43:35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2014年公募基金十大焦點盤點(之一):老鼠倉一抓一大串 基金經理離職刷十年新高
又到年終盤點時!對公募基金而言。2014年是豐收的一年,遇上股債雙牛行情,業績和收入都將迎來豐收,但“老鼠倉”事件頻發卻為這個高大上群體抹了不少黑:2014年,也是規則刷新之年,公募基金産品的審查將由核準制改為註冊制,中小基金可能迎來春天;不過在牛市的旋風中,基金經理頻頻離職……
股債雙牛 97%股基實現正收益
2014年可謂是股債雙牛的一年,公募基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股票型基金平均上漲26.88%,而去年同期為16.72%。同時,債券市場收益率也頗豐,漲幅高達15.58%,而去年僅增長0.71%。
26隻股基收益率在50%以上,其中工銀金融地産股票、工銀資訊産業收益均超過8成,分別為89.60%、88.47%。371隻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實現正收益的基金360隻,佔比超過97%。
最近這波如火如荼的市場,部分基金公司踏準節奏,旗下權益率基金業績全面爆發。如華泰柏瑞,旗下華泰柏瑞積極成長和華泰柏瑞量化增強的年內回報均超過60%,高達65.68%和62.95%。其中華泰柏瑞量化增強今年以來一直穩居超額收益榜冠軍,以近20%的超額收益領跑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最前線,連續10次蟬聯海通證券超額收益榜同類冠軍。華泰柏瑞積極成長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該基金過去6個月的回報率達到72.98%。
東吳基金[微網志]同樣表現居前,最近一月東吳中證可轉換債券B、東吳新經濟、東吳深證100和東吳行業輪動單月回報均超15%,分別為64.13%、24.01%、23.49%和17.29%。尤其是東吳新經濟排名位列413隻同期同類型基金的前十分之一(36/413)。
根據東吳新經濟三季報顯示,該基金早前就增加了金融、電力、熱力和燃氣等行業配比,這也是其踩准此輪市場節奏、從市場反彈中獲益不淺的重要原因。
“寶寶”們從“火海”掉進“冰湖”
以“寶寶”們為代表的貨幣基金,今年的遭遇可謂是從“火海”到“冰湖”。因為搭載上網際網路“快車”,貨幣基金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擴容勢頭在今年得到延續。今年一季度,貨幣基金規模暴增6959億元至1.44萬億元,幾乎翻番,成為市場上最火爆的“吸金王”,其中以餘額寶[微網志]為代表的寶寶類理財産品貢獻不小。
有業內人士分析,“寶寶”大熱根本原因是網際網路介入金融使用戶群變了,進入了更普遍的階層;同時有了網際網路之後渠道完全變了,直銷和銀行代銷被網際網路渠道所取代,成本急劇降低。
在T+0贖回、銀基快速轉賬的支援下,“寶寶”的類儲蓄性質大為增強,對銀行短期儲蓄形成衝擊。
以餘額寶為代表的“寶寶”讓貨幣基金風光一時。然而隨著12月央行[微網志]降息,貨幣基金主要投資的協議存款利率也下行,貨幣基金的收益下滑,“破4%”的報道不絕於耳。貨幣型基金和去年同期相比,收益率下降明顯,去年為4.29%,而今年為3.86%,以餘額寶為例,去年年初七日年化收益率為6.76%,而目前收益率僅4.31%。
與此同時,股市呈現火熱的格局,不少散戶,甚至機構投資者均紛紛贖回貨基參與股市。據多家基金公司透露,三季度以來,貨幣基金的贖回量明顯增加。
不過,好買基金認為,即使收益率進入“3時代”,由於流動性方面的優勢,貨幣基金的吸引力仍在,依然是現金管理工具的首選。但值得慶倖的是,隨著年底資金面的偏緊,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又迎來一個小高潮。
老鼠倉一抓一大串
老鼠倉已是公募基金行業無法逃避的痼疾。自去年以來,隨著大數據的運用,管理機構對基金公司的稽查力度明顯加大,多樁陳年“老鼠倉”也被成功翻出,年底多位基金經理被送上了被告席。
案發2013年的原博時基金[微網志]經理馬樂老鼠倉案,審判一波三折,官司有望跨年打到2015年。70余只股票,逾10億元的交易額,1800萬元的獲利,馬樂在任職基金經理的短短26個月內完成這些暗箱操作。
年中,最賺錢的“老鼠倉”蘇競案開審,歷時三個月後,原匯添富基金經理蘇競“利用未公開資訊交易罪”罪名成立,判處有期徒刑2年6個月,並罰金3700萬元。同時,凍結在案銀行賬戶內資金,其違法所得責令退賠。
臨近年關,那些出逃海外的碩鼠,迫於壓力紛紛回國自首,老鼠倉案更是扎堆開庭。繼原海富通基金經理程崠、原東吳基金魏立波、原匯豐晉信林彤彤後,12月22日,原華寶興業基金經理牟旭東老鼠倉案受審。這是本月過堂受審的第四例老鼠倉案。
此前捲入利用未公開資訊交易罪的還有:原光大保德信基金經理錢鈞非法獲利140余萬;原海富通牟永寧非法獲利超500萬等。年初以來被證監會[微網志]、司法機關通報的涉“老鼠倉”基金經理已超過15人。
分析人士認為,“老鼠倉”的氾濫,不僅僅是基金經理的職業操守問題,制度本身才是更大的問題。由於此前基金從業人員不允許炒股,要讓基金經理等為客戶理財的專業人士眼睜睜地看著客戶賺錢而自己不為心動,恐怕不是人之常情。因此,制度建設至關重要,應該在根源上預防“老鼠倉”的發生。
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刷十年新高
今年基金經理的離職人數遠遠高於往年。今年以來基金經理的離職人數已創十年新高,據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83家基金公司新聘基金經理,累計286人。與此同時,68家公司出現基金經理離職,共計204人,同期的基金經理共1016人,佔比20.08%。
可以對比的是,2012年全年離職的基金經理人數為110人,當年的基金經理總數為814人,佔比僅為13.51%;2013年離職基金經理人數上升到136人,該年的基金經理總數為934人,佔比14.56%,出現小幅上漲。而今年,離職人數佔比陡升7個百分點,到20.08%。
實際上,從2005年到2014年的十年間,基金經理離職人數不斷上升,從2005年的41人,到2010年的105人,再到現如今的204人,人數不斷翻倍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從離職人數的佔比來看,今年的數據也創出自2008年以來的新高。
事實上,除了基金經理,基金公司的高管變動數量也讓人驚人。12月25日,金鷹基金[微網志]公司公告副總經理郭容辰因個人原因離職。24日,滬上兩家大型基金公司華安和富國兩家基金公司同時發佈公告,華安基金[微網志]新聘任副總經理,富國則為董事長離任。
此前,缺乏平臺及薪酬待遇,難以吸引合適人才,一直被認為是小基金公司的人才瓶頸。不過,今年離職的資深基金經理多數出自大中型基金公司。頻繁換將使得部分基金公司投研團隊實力大幅削弱,業績、規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基金經理離開公募行業後,多會選擇“奔私”。明星基金經理出走創立私募後在短時間內取得的成功,也給其他基金經理以示範效應。
業內預計,隨著基金髮行註冊制的實施,加之近期股市回暖,未來産品發行可能出現爆髮式增長,另外新基金法也可能會導致優秀基金經理“奔私”增加,基金經理人才緊缺可能進一步凸顯。基金經理離職潮背後,公募基金牌照紅利消失或為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