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基金業績連降股東閃人 浙商長安前景蒙陰影

  • 發佈時間:2014-08-28 06: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隨著基金半年報陸續公佈,一些基金公司的業績壓力也顯露無疑,而在業績持續不給力的背景下,股東們則逐漸失去了耐心,從而選擇果斷離場。繼浙商基金長安基金之後,博時基金公司近期也遭遇了股東撤離的尷尬。

  另一方面,由於萬家共贏與華宸未來接連發生投資違約事件,讓外界對基金子公司的風險頗為關注。據業內人士介紹,相關領域有太多資金都流向了房地産,與所投項目的資金量相比,這些基金子公司的註冊資本簡直就是“九牛一毛”,一旦項目出現波動,極易發生兌付危機。

  業績壓力令多家基金公司股東退出

  8月23日,博時基金髮布股權變更公告,宣佈原股東上海豐益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將所持博時基金6%股權轉讓給公司原股東璟安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據悉,這已是博時基金自成立16年以來的第6次股權變動。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7月13日,發起股東分別為金信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長城信託投資公司、光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國信證券有限公司,4家機構當時各出資2500萬元,分別持有該基金公司25%的股權。此後歷經發展,股東數量逐漸演變為7位,分別是:第一大股東招商證券持股49%;長城資産管理公司持股25%;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盛業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璟安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上海豐益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各持股6%;廣廈建設持股2%。

  而經過最新的股權變更後,璟安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將持有博時基金12%的股權,成為第三大股東。對於為何突然退出,雖然上海豐益並未説明,但市場猜測應與博時基金近年來的業績壓力有關。

  從招商證券近年來的定期報告可以看出,博時基金的凈利明顯呈下滑趨勢。在2008年至2012年裏,博時基金的凈利潤收入分別為10.95億元、8.59億元、6.34億元、4.53億元和4.15億元。2013年其凈利也僅微增了2.33%,但2014年上半年則再次出現下滑。

  根據記者了解,近期已有多家基金公司的股東選擇退出,而原因大多是因為業績與管理上不如人意。比如本月初,長安基金就發佈股權變更公告,原股東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33%股權轉讓給上海恒嘉美聯發展有限公司。而究其原因,除了有美邦自身的經營問題外,長安基金的不給力也是很大因素。

  因為自2011年成立以來,長安基金經營狀況就一直不佳並處於虧損狀態。2011年長安基金營業收入僅117萬元,凈資産虧損2698萬元;2012年,營業收入548萬元,凈資産虧損3310萬元;2013年,營業收入6198萬元,凈資産虧損1629萬元。而美邦目前持有的33%股權,截至去年末賬面價值僅有4203.51萬元,較原始投資額6600萬元大幅縮水。這對正處於轉型的美邦服飾來説,無疑是不能容忍的。

  另外,股東之間的不合也成為股權易手的一大原因,浙商基金就是很好的例子,由於四家股東持有的股權相同,導致管理上“群龍無首”。公司自2010年10月成立以來發展一直是步履蹣跚,近期的業績更是虧損連連,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2540萬元,凈利潤虧損2808萬元;2014年前5個月,公司營業收入1424萬元,凈利潤再度虧損509萬元。

  基金子公司風險頻發引業界擔憂

  母公司業績岌岌可危,而子公司卻一擲千金投資地産。本月初,上實集團旗下公司上實城市開發公告稱,公司已與五礦置業以及買方博時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時資本)訂立框架協議,以人民幣3.66億元的價格向博時資本出售天津市億嘉合置業40%股權。此外,因五礦置業在過去數年已經提供大量資金開發該項目,並撥付了所需資金,因此博時資本還需另向五礦置業支付人民幣7.34億元。換言之,博時資本將斥資11億元接盤億嘉合置業40%股權。

  據悉,博時資本為博時基金旗下全資子公司,註冊地為深圳市,其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000萬元,而天津億嘉合置業為天津北辰宜興阜項目開發商。因此,重組事項完成後,博時資本將擁有這一項目40%的開發權。

  對於此次博時資本投資該地産項目的目的以及鉅資來源,其一直對外界三緘其口。據業內人士估計,如此巨大體量的地産投資項目,可能並非博時主動投資,對方先接洽博時的可能性更大些。

  目前基金子公司的風險暴露日益頻繁,萬家共贏與華宸未來等基金公司子公司項目風險的接連出事,再一次凸顯了基金子公司在“什麼都可以做”之後潛藏的風險,以及基金子公司在風險控制和法律意識方面的淡漠。有專家更是直言,這還只是業界的冰山一角。

  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負責人就向媒體表示,基金子公司的風險暴露是遲早的事情,很多子公司做的都是通道業務,而這些錢最終拐彎抹角地大多流向了房地産領域,也只有房地産才能承受動輒10%以上的資金成本,一旦房地産企業的資金鏈斷裂,基金子公司如何給客戶交代?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除了少數基金子公司以主動型資産管理業務為主外,大部分基金子公司實際上做的就是通道業務,和以前信託的業務模式並無根本區別,有的基金子公司做地産項目,本身投研人員沒有實體經濟從業經驗,很多項目的風險很難看清,加上基金子公司業務各家比拼得很厲害,監察稽核部門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內部風控並不到位。

  而更令人憂慮的是,基金子公司資本金普遍以“千萬”計,而公司運作的産品規模卻是以億或幾十億計,一旦出現問題則很難有實力實現“剛性兌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