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基金公司規模排名出爐:看那一季的繁花似錦

  • 發佈時間:2014-10-29 06:5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桔  責任編輯:張明江

  隨著公募基金三季報披露落幕,這一季市場皆大歡喜的表像下,基金公司的規模又呈現怎樣的變動規律呢? 至少從幾類基金的命運轉換來看,貨基潮水退去後股基浪潮襲來,這一季逞強的是那些成功的股基“弄潮兒”們。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在這份新鮮出爐的榜單中,漸漸顯現出北京基金公司一枝獨秀的局面,這一點鮮明地體現在了前十名基金公司的數量上了。相關的統計顯示,北京基金公司包攬了前四名,而廣州、上海和深圳的基金公司則均分了其餘的六席,而興業全球基金歷史性地殺入到了基金的前十名中,大有擎旗滬上基金公司之勢。

  前二十名變遷:幾家歡喜幾家愁

  91家基金管理公司第三季度的規模排行統計顯示,當季度末期基金公司的總資産凈值規模總計為38350.13億元,較第二季度末期增長了3000多億元,增幅達到了9.52%,呈現出明顯的增長態勢。

  記者對照三季度末期與二季度末期前十的排名來看,其實只有一家基金公司的名字進行了更替,二季度末排名第九的匯添富在第三季度末退至第11位,而原本排在第11位的興業全球基金大踏步地前進至第八位,成為上海基金公司中排位最高的公司。

  究其興全基金成功逆襲的原因,實際還是貨幣基金規模的增長在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一位北京的基金分析師表示,雖然寶寶類基金的風頭漸弱,但三季度貨幣基金仍然是唯一獲得凈申購的基金類型。而且在寶類貨基收益分化明顯已成為不爭事實的三季度,凈值表現高人一籌的寶類貨基自然會吸引到更多的資金流入。記者查閱三季報的數據發現,興全添利寶三季度規模增加了251.85億元, 該公司能夠成功殺入前十,該基金實際居功至偉。

  不過,寶類貨基的“雙刃劍效應”也在第三季度得到了釋放和體現。中經網記者注意到,天弘基金雖然仍以較大優勢佔據排行榜的首位,但其卻成為當季度前十大基金公司中唯一齣現凈贖回的公司,究其主要原因,天弘基金的拳頭産品餘額寶當季遭遇到凈贖回。

  記者注意到,實際上這一季的排名變化並不劇烈,比如在前十當中,除去上海係基金的先鋒出現了更換外,兩大巨頭南方和嘉實也是調換了位次,嘉實取代南方排入前四,從而成為了北京係基金公司包攬前四的座次。而工銀瑞信當季度規模增加了約371個億,成為排名前十基金公司中規模增加之最。

  而從第11位到第20位的排名中,同樣排名變化並不是很大,基本上只是幾個位次的調整而已,同時規模的變動基本上也是不足百億。記者注意到,招商基金從第15位上升到了第12位,規模增加了221億元。同時,也有兩家基金公司出現了小幅度負增長,華安和景順長城當季度規模縮水均不到50億元。

  中間段躁動:百億規模成為生存目標

  實際上,縱觀當前的91家基金公司,若以基金規模結合三季度排名而論,基本呈現著明顯的階梯化特點:排在前十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千億的規模;而前20位的公司基本上都是五百億以上的規模;前五十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百億以上的規模。根據業內約定俗成的共識,百億以下的規模就基本只能為生存而戰了。

  而在百億規模以下的基金公司中,實際出現了多只三季度排名提升在10位以上的公司。具體説來,比如前海開源基金,其排名從84位上升到了第67位,增長幅度約為2463%;而中信建投基金則是從第81位上升到了第70位,而鑫元基金則是從第66位升到了第56位。記者注意到三家基金呈現出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成立的時間都較晚。前述基金分析師表示,由於成立的時間晚,上述公司的産品策略基本上是劍走偏鋒,或者是做特色化的差異類産品,或者是在專戶和非公業務上大做文章,總之一句話,生存是王道。

  而對於這類看似生不逢時的新興公司,實際上也有榜樣在昭示,那就是海富通基金財通基金。記者注意到,海富通基金實際上成立多年,但在三季度末的規模排名中也僅居第37位,規模約為241億元,不過海富通近些年來發力非公業務,在企業年金業務上形成了蔚為可觀的規模,早已經結出了纍纍碩果。而財通基金則是另一類發展的模式,其在三季度末的規模排名中僅居第75位,規模約為10億元。但是,該公司傾盡全力聚集專戶業務,特別是在定增上發力,成為滬上一道別樣的亮麗風景。

  如是看來,條條道路通羅馬,規模排名某種意義只是一種參考而已。

  排名殿後者:知恥後勇還是垂死掙扎呢?

  中經網記者注意到,三季度的這份榜單實際上要長于第二季度,因為二季度的排名只有83家基金公司,而三季度的排名卻有91家基金公司,而華宸未來與永贏兩家基金公司不變地佔據著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的位置。

  在末尾掙扎的這一群體中,基本上基金公司規模不足10億成為一道分水嶺。而仔細地觀察,這些公司包括了北信瑞豐、德邦、方正富邦、富安達、中原英石、浙商、中融、國開泰富、紐銀梅隆西部、英大、江信、永信圓豐、華融證券、紅塔紅土、永贏、華宸未來。

  在上述的基金公司中,成立時間最久的是來自上海的紐銀西部梅隆。記者查閱公司三季報發現,紐銀梅隆係基金三季度無一例外地遭遇到了凈贖回的命運。

  根據萬德資訊的統計表明,紐銀梅隆基金成立於2010年的7月20日,旗下的基金數量四隻,基金資産規模3.30億元,公司現有基金經理4人,基金經理的平均年限是2.13年,4隻基金實際上是一隻股基,一隻混基,兩隻債基。

  根據披露的三季報,記者發現紐銀梅隆僅有的四隻基金全線遭遇凈贖回。其中,紐銀策略遭遇0.45億的凈贖回,而紐銀新動向遭遇0.09億的凈贖回。而兩隻債基的情況則不同,紐銀穩健a遭遇0.058億的凈贖回,而c類則遭遇0.0399億的凈贖回。另一隻債基紐銀穩定增利a遭遇到的是0.002 億的凈贖回,c類則遭遇到的是0.0034億的凈贖回。而實際上中經記者注意到,這種全線凈贖回的局面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而該公司本身還有著股東變更、投研隊伍實力薄弱、産品線嚴重不全等多重隱憂,前途著實堪憂。

  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一位不願具名的基金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已經接近三位數的基金公司著實有些多了,未來這一行業整合的命運看似不可避免;從這個意義上説,新公司從落地的第一天起,就應該為生存而戰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