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離職潮凸顯基金業人才困局 內部培養成主流

  • 發佈時間:2014-10-29 01:09:3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公募基金行業的離職潮,一波比一波兇猛。

  WIND數據顯示,截至昨日,今年共有66家基金公司旗下出現167名基金經理離職。這個數字,已經創下了公募基金行業的歷史新高,且較2013年大幅上升了三成以上。捲入這股離職潮的,並不僅僅是基金經理,還有那些左右基金公司發展方向的高管,如萬家基金總經理和督察長日前就同時宣佈離職,這令今年離職的基金公司高管數量粗略統計已達到12人。

  某基金分析師指出,隨著基金經理乃至高管的紛紛外流,公募基金曾經引以為傲的“人才高地”優勢已經逐漸削弱,這也是導致公募基金近年來發展陷入停滯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認為,在行業陷入人才困局的背後,凸顯的是行業的制度困局,包括私募基金等新崛起的財富管理分支,正依靠更靈活的制度安排,大量吸引公募基金業的優秀人才,新的“人才高地”隱然成形。

  財富管理業的“黃埔軍校”

  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2年,有基金經理817人,離職111人,離職率為13.58%;2013年,有基金經理939人,離職136人,離職率為14.48%;而至2014年10月28日,有基金經理993人,離職169人,離職率為17%。公募行業基金經理離職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在基金經理中,現在似乎形成了一個慣例,就是借公募基金的平臺成名,並聚集客戶人脈資源,然後跳槽至私募或自立門戶,謀求更大的發展。這樣一來,公募基金業就好似‘黃埔軍校’,為整個財富管理業源源不斷地輸送優秀人才,但自己能留下的卻越來越少。”在談及公募基金行業近年來人才大量外流的狀況時,某基金公司高管苦笑著對記者説。

  不過,在基金經理們的眼裏,導致公募基金業成為“黃埔軍校”的根本原因,是公募基金業難以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上海一位離職不久的基金經理就向記者表示,投資能力稍微突出一些的基金經理,常常會抱怨自己的付出與得到之間存在較大差異,而在私募基金行業崛起後,這種差異感就愈發明顯,這促使基金經理成名後常常會另擇東家。

  “雖然籠罩了‘高富帥’的光環,但大多數基金經理的收入遠低於外界的想像,在財富管理行業中也不過就中等水準。但工作強度之大,心理負擔之重,卻超出外界的想像。這很容易讓基金經理們心裏産生不平衡感。”該基金經理説,“在私募基金行業沒有壯大之前,這種不平衡感還只是一個感覺,但現在,有了其他渠道可以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之後,這種感覺就會轉變為離職潮。而隨著財富管理行業各種壁壘被打通,人才待遇的‘比價’效應將會越來越明顯,如果不加以改變,公募基金業的人才優勢未來就可能喪失。”

  公募內部培養成主流

  隨著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奔赴私募基金業,公募基金業的“人才困局”愈發明顯。在此背景下,許多基金公司開始大力發展投研人才的“內部培養”機制。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高管告訴記者,考慮到公募基金業對優秀人才吸引力正在下降,公司的投研部門已經不再採用高薪挖人的策略,而是實行“內部培養、內部提拔”的梯度人才機制,著力培養優秀的研究員,併為從研究員中選拔基金經理提供暢通的渠道,更好地營造出投研部門的歸屬感。他認為,受制于法律法規和股東背景等因素,短期內,公募基金業無法像私募基金一樣大手筆激勵投研人才,也不適合用高薪去招攬明星基金經理,因為“留人不留心”是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的,因此,不如通過內部培養人才的方式,相對實現投研人才的穩定性。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新基金的快速發行,也在考驗著公募基金業人才的培養速度。來自WIND的數據顯示,2011年基金經理共有689人,基金産品數量為914個,每人平均管理1.3個産品;而至2014年,最新數據顯示,公募基金業已有976位基金經理和1789隻基金産品,每人平均管理1.8隻産品。在基金公司內部,老基金經理一個人管理四五隻産品已是家常便飯,破解“人才荒”已經迫在眉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