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基金 > 私募動態 > 正文

字號:  

騾馬遛一圈28.9%通過率 基金資格考試“放水”之殤

  • 發佈時間:2016-05-03 08:52:26  來源:東方網  作者:閆英  責任編輯:張明江

  這幾天,微信朋友圈滿滿曬的都是基金資格考試的成績單,因為這次考試的通過率僅為28.9%,即便如此,這個數字也是出題者考慮到目前基金業現狀網開一面的結果。與美國、香港等市場相比,我們對這一行業管理的硬約束門檻仍有待提升

  五一節前,基金行業各路人馬,整體進行了一次“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的過關考試。2016年4月23日,週六,當天有57.4萬從業人員懷揣准考證,重回教室面對久違的試卷。考試使早已“躁熱”的私募基金行業經受了一場新的洗禮,讓一部分早已搭建好並且創造出“41倍”投資回報神話的草臺班子,也經歷了一次本該早就經歷的專業考核。

  隨後幾天,微信朋友圈滿滿曬的都是成績單。據稱本次考試通過率為28.9%,比2015年初級會計師25%高出3.9個百分點,亦遠遠高出註冊會計師和司法考試每年綜合通過率10%的比例。而眾所週知,基金從業人員的職業定位和收益卻遠高於這兩個行業,處在資本市場食物鏈的頂端。正因為基金投資行業處在金字塔尖的位置,近幾年來,各路大佬紛紛轉向了基金行業,玩起了跨界,尤其在私募基金行業更是如此。截至2015年3月31日,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9031家,資産管理規模達到2.79萬億,與2014年末2.13萬億的規模相比,增速達30.99%。

  私募基金體量如此之高,以至於可能在某日的某個深圳創業客聚集的咖啡館裏,可以看到有一些中年男子身著正裝,手拿名片,侃侃而談,其實只不過剛拿到某個投資培訓班的資格證書,手裏悶著自己和朋友的幾個億賣企所得的資産,期望找到好項目,到A股上再翻幾番。或有兩三個早已管理麾下數十上百億資産的私募大佬,只憑藉一個電話中的幾句簡單的企業介紹和財務狀況,就判斷了投資回報率,爽快掏錢,而真實的收益則全靠運氣。

  A股的二級市場就這樣不斷為一級市場的混亂買單,其中某些企業的估值越來越高得離譜。反觀在香港或美國的私募基金行業,則與此完全不同:在香港,一些銀行或投行人員想要轉做資産管理人員,需要經過層層把關,同時取得4號資産管理牌照及9號私募行業牌照,並且分別要通過Paper 6與Paper 1考試才能拿到相應牌照。Paper 1的考試主要集中于申請人對於香港《證券及期貨管理條例》和相關法律的理解。而Paper 6的考試著重于對《資産管理規例》的考察。有了最基本的對行業標準的理解,各資産管理人員才具備勝任的能力,有望行使好替他人管理財産的職責;在美國,早已對私募行業的監管進行收緊,2010年美國《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案》施行,法案第四章要求私募基金資産規模超過1億美元的管理人必須到美國證監會進行登記,接受美國證監會的監管,遵循美國證監會制定的監管規則。管理規模不足1億美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則要到州政府的監管部門登記,接受州政府的監管。而美國Financial Industry Regulatory Authority(FINRA)提供證券經紀人、投資公司等的資格考試,大大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一場交易談下來,滿足最基本的行業條例是首要的,其他層層疊加的涉及經濟基礎知識、投資手法及法律概念的複雜運作才是緊隨之後的關鍵中的關鍵。所以,僅僅是找到了好項目,有了錢還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管理者的水準是否能夠跟上好項目的運作,進而是否能夠導致市場的良性運作。

  在中國,大部分的投資人還僅限於以社會關係為渠道,以遊説為基礎,獲取好項目和資源進行整合與對接的階段。某些幹實體企業的,比如煉鋼的、造車的甚至賣肉的,受困于實體企業的沒落,去參加個把臨時的投資培訓班,就混跡于創業圈,做起了資本市場的買賣。但是,經濟、金融與法律知識是做投資的基礎,不具備這些基礎,僅憑非理性的判斷,很容易使市場的泡沫越吹越大。

  此次基金從業資格考試中,被眾多私募大佬怨聲載道、集體討伐的基礎知識題,結合的正是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知識點,其中的很多題大到考察資本市場的宏觀結構,小到考察股轉債的價格、P/E、PEG的數值如何計算等等,這些全是證券與金融行業從業者最基礎的知識點,而要想在市場中進行專業的資産管理,其實僅僅掌握這些知識點還遠遠不夠,需要像香港及美國市場那樣對從業者進行綜合的、多方面的考察。此次考試為當今許多並不合格的資産管理者提供了一次知識系統查漏補缺的機會,以及針對投資策略與風險應對策略的思路拓展的機會。

  參加完考試,相信很多私募從業人員會去關注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對接的案例,因為試題中有太多涉及二級市場的話題,而如今做股權私募投資,考慮退出機制的時候必然需要了解二級市場,進行全局化的考慮,否則,連退出機制都無法考慮全面的從業者,有哪些投資人會放心把錢交到他們手上呢?

  再者,如果我們參考香港證監會2003年發佈的私募基金從業者《勝任能力的指引》可以發現,考察私募基金申請人是否為適當人選時,需考察如下幾條:1) 其自身的財務狀況及償付能力;2) 其學歷、資歷或經驗與其將會執行的職能的性質的綜合考慮;3) 是否有能力稱職地、誠實地而公正地進行有關的受歸管活動以及;4) 該人士的信譽、品格、可靠程度及在財政方面的穩健性。同樣在美國,FINRA的考試之後還伴隨著對於私募從業人員的道德背景調查。兩個市場對於私募從業人員的考察,除了從專業知識能力出發,也從道德與人品出發,全面進行了衡量。

  目前,中國的基金從業資格考試由於剛剛起步。顯然,監管機構考慮到歷史問題和覆蓋人群的維度和廣度,初始規範性的考試只是涵蓋了一些基礎知識點的考察,對於行業中的應用以及法律法規的梳理還沒有涉及太多,行業也還沒有細分到公募、私募、風投的類別,和同樣專業資格考試之司法考試和註冊會計考試的難度以及通過率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28.9%的通過率實際上頗有“放水”之嫌,恐怕也有替某些“德高望重”或明星效應的私募名人遮羞的考慮吧。

  筆者作為多年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的專業人士,經歷了香港九號牌照考試、內地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註冊會計師資格考試等專業考試,試著做了做本次考試的相關考題,在沒有復習看書的前提下亦能順利通過,實在不能不替某些內地基金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之缺失捏一把汗。如果我們的監管進一步如成熟市場一樣延展到對從業人員的信用、道德約束和品格等要素進行考察,不知道是何等光景?

  從經濟學的基本規律上來講,投資者永遠都是非理性的。這無關年齡、經歷、經驗及專業度。作為私募基金行業的投資管理者,有必要認識到自身的非理性,而專業的投資管理者會通過謹慎的判斷來約束自己的非理性。這樣的判斷一部分來自於職業道德方面的提升,一部分來源於專業知識的充足儲備。只有二者兼備,才能夠替投資人管理好資産,創造新的價值。

  剛剛結束的基金從業資格考試考察了市場準入的道德知識與專業知識,以一種快速有效的方式將暫時不具備此兩種素質的投資管理者擋在了行業的大門之外。有基金從業者聲稱,加強執法與投資者教育可以替代考試,但如何控制執法力度?又如何衡量投資者受到的教育是否足夠?

  在我國當前並沒有對個人進行信用制度的建立與考察機制的情況下,對於私募基金管理者的道德及專業水準的考量以及對於投資者的風險保護,只能依靠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來實現。未來,當有更多的社會資本(比如養老金等)與私募基金行業連接形成這一部分資産的有效流動,對於其非系統性風險的把控將更加依賴於投資管理者的基本道德與專業素養。隨著私募及風投機構的不斷增加,以及私募從業人員的不斷增多,基金從業資格考試至少是最為快捷有效提高行業準入門檻的利器。這方面,我們還需要多多向成熟市場學習,早日完善我們的人才選拔體系,為私募基金行業設立更嚴的從業標準,拔高從業門檻。在這一點上,唯有行業準入機制的建立和嚴格把控,才能帶來一個足夠規範、合理、有效的市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