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私募動態 > 正文

字號:  

清盤魔咒+成本陡增 新私募臨生死考驗

  • 發佈時間:2016-03-14 08: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3月以來A股出現了一波反彈行情,但對於之前虧損嚴重的部分私募産品,清盤魔咒並未消除。這些在清盤線上苦苦掙扎的不乏部分明星私募産品,而對於一些新成立的小私募來説,清盤很可能意味著生死考驗。

  事實上,對於一些“保命”的新私募來説,考驗遠不止於此。由於旗下産品瀕臨清盤,沒有超額業績提成,加上基金業協會的新規致其運營成本急劇上漲;此外處於虧損邊緣的新私募,人員流失也較為嚴重,其運營進一步舉步維艱。更為嚴重的是,前期虧損嚴重的新私募,想發行新産品也比較困難。一時間,已是四面楚歌。

  617隻産品瀕臨清盤

  火山財富查閱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凈值更新至2月26日的2904隻私募産品中,有617隻産品凈值仍低於0.8元,佔比近21.24%,其中新私募的産品就佔了六成;此外,268隻産品凈值處於0.7元以下,最低的甚至打了四折。私募基金産品的清盤線通常設置在0.7~0.8元,據此測算,目前仍有約兩成私募産品處於清盤紅線以內。

  格上理財研究數據顯示,牛市行情在助推私募發行的同時,也間接成為新一輪競爭的開端。如2009年小牛行情啟動後,追逐市場熱情的私募尚未高歌猛進,便遭遇2011年後持續三年的慢熊,逐漸被消耗殆盡。其中在已經停止運作的私募機構中,成立於2009~2011年的數量佔比高達59.32%。

  歷經2015年市場的火熱與巨幅波動後,陽光私募機構存活率為84.87%,其中運作滿三年的私募機構存活率更降至69.60%。停止運作的私募機構平均存續期為5.8年,管理規模低於10億的機構佔比高達92.74%。成立時間久或規模較大的私募機構生存壓力較小,他們大多經歷市場的多次考驗,具備成熟的投資理念、風控體系和穩定的核心投資團隊,抗風險能力較強。

  據格上理財統計,2015年證券類私募基金共發行10925隻,清盤數達1686隻,清盤比例達到15.43%,其中提前清盤的私募基金又佔清盤總量的43%。與2014年的存活率(68.46%)相比,陽光私募在2015年的存活率有所上升。一方面源於2015年私募機構的爆髮式增長;另一方面源於自2015年6月股市下行至今不足一年,加之之前牛市積攢的安全墊,大比例消減了基金回撤給私募機構帶來的衝擊。倘若低迷行情進一步延續,中小私募的抗風險能力將面臨嚴峻考驗,存活率存在進一步下降的可能。

  火山財富了解到,多數新成立的私募産品發行于去年4、5月的高位,在市場的跌宕起伏中艱難行走。深圳一家小型私募老總告訴火山財富:“去年4月發行了一隻陽光私募産品,本來運作得不錯,但市場的快速重挫,導致該産品擊穿了清盤線。而公司認為有可能割在底部,經過和客戶溝通,決定將清盤線下劃到0.7元,並且把倉位控制在半倉之下。儘管目前行情有所轉暖,但仍不敢提高倉位,三次大跌已經消耗掉了太多前期積累的盈利安全墊,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成本驟增 新私募舉步維艱

  火山財富注意到,隨著私募備案新規的提出,意味著私募的運營成本也將走高,尤其對於部分之前虧損嚴重的私募。而且對於想要繼續走合格私募基金管理人之路的新晉成員,需要應對的開支也不小。

  除開原來就需要的場地租賃費、人員工資等,按照新規,首先人員配備就要多出不少專門崗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所有高管都要取得基金從業資格;非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中至少2名高管要取得從業資格;取得從業資格的高管,每年還要完成15學時後續培訓以維持資格。

  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老總告訴火山財富,協會的新規增加了一些新私募的運營成本,比如目前較為熱門的風控管理崗,之前很多私募都沒有設立相應的風控總監一職,投資總監和風控總監都是一人兼任,導致新私募在市場大跌中吃了不少虧。而配備一名風控總監,對於剛成立的私募來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此外,協會要求私募出具法律意見書,那麼長期的律師費也少不了,比如要做重大事項變更都需出具意見書,按照市場報價,法律意見書多為3萬~8萬元。此外,券商的託管外包服務費、年度審計報告等費用,成本也增加不少。

  廣州一家小型私募表示,基金業協會加大私募基金管理人、産品的規範化管理及監管力度,導致運營成本驟增,新規後增加了無形的成本,但錢或許只是小的一方面,更多是附加的責任大了。私募以後不能只做投資,還要兼顧募集資金合規性、合格投資者和回訪確認等各個方面,都是很大的工作量。如果哪個環節沒有做到位,將面臨審查,需花費一定的資金和精力,對於專注于做投資的人會比較累。

  中小私募人員流失較大

  據火山財富了解,由於私募的行業特性,只有在盈利的基礎上才有超額收益提成,而目前很多中小私募業績都不太好,甚至很多小私募的産品一直處於清盤紅線之內,更不要説提成了。火山財富通過多方打聽了解到,因為老的私募産品凈值都較低,基本沒有提成,而如果現在發行新産品入市,有較大的盈利空間,這樣對私募公司的收益提成也較為有利,所以有很多私募都有動力去發新産品。

  上述不願具名的私募老總告訴記者,事實上,公司成立以來,一直都是入不敷出,由於去年在超額業績提成方面顆粒無收,所以去年年終獎也比預期的少,這樣的後果是導致部分一起“打江山”的研究員人心渙散,目前已有兩個研究員在年後就離職了,他本人也在考慮是否還有必要再繼續招聘研究員。

  上述私募的窘況並非個例,對於一些新成立的中小私募來説,在前期沒有安全墊的條件下,一旦市場劇烈波動,凈值隨時可能觸及清盤的風險。同時,這些新私募大都産品不多,意味著業績提成不多,公司的待遇可能會遭遇縮水,進而影響公司團隊的穩定性。

  部分中小私募老總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一位上海的私募研究員告訴火山財富,在來私募之前還信心滿滿,結果才來私募7個月不到,就遇到了股市大跌,公司目前的3隻産品中就有2隻瀕臨清盤線,另外一隻的凈值在1元左右波動。由於沒有業績提成,其年終獎也比之前的單位少,信心受到動搖,目前已有再度跳槽的打算。

  事實上,節後很多私募都開始在相應網站及其官方渠道挂出大量招聘廣告,研究員和基金經理都是熱門崗位,其中不乏知名私募。

  新私募再募産品“遭冷眼”

  受股市持續震蕩影響,私募基金不僅業績受牽連,發行産品同樣遇冷,尤其對於那些前期業績虧損嚴重的中小私募,情況難言樂觀。

  深圳一家2014年4月成立的新私募老總告訴火山財富,公司成立以後發行的産品幾乎都是生不逢時,幾輪股市大跌下來,産品凈值便始終掙紮在清盤線邊緣,面對這種上躥下跳的猴市行情,他們在年前把倉位降到了一成左右。而在今年1月的極端行情中,公司雖躲過了大跌,但由於私募産品處於清盤線附近,不敢大膽加倉博反彈,最為關鍵的是,以公司目前的業績,想再度發行新産品比較困難。

  火山財富注意到,由於今年春季行情下挫,多數股票策略類私募産品都遭受重創,股票策略産品佔比降至較低水準。格上理財數據顯示,2016年2月新發行私募産品共296隻,創近一年月度産品發行量新低。其中,股票策略型私募産品佔比持續降低,由去年80%以上降至40%左右。業內人士指出,由於受資産配置荒和私募業績持續下滑的影響,近期部分銀行收緊單一策略股票型私募的銷售,從而加大配置低風險收益産品的力度,這也是股票型策略佔比下降的一大誘因。

  此外私募發行遇冷也在私募月度發行數量和規模的數據中有所體現。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使得私募産品發行量進入了一個歷史高峰,除了9、10月之外,基本上每月發行産品的數量都達到1000隻以上,6月的發行數量更是達到2533隻。但到了今年1月只有805隻産品,2月296隻産品,截至3月9日,3月僅有15隻産品發行,此外發行平均規模也從高峰期的2億多元回落到目前的7000多萬元。

  有意思的是,前“公募一哥”王亞偉在今年1月15日就成立了華潤信託-昀灃4號,並於2月23日在基金業協會成功備案,目前産品已經運營管理1個半月。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華潤信託和中國銀行均未披露“華潤信託-昀灃4號”的實際規模,因考慮到目前市場的實際情況,“一哥”也放低了身段,將認購門檻從之前的上千萬降低至300萬元。

  新私募成功“保命”需三大策略

  格上理財認為,若想在私募領域長久存活,基金經理的投研能力是其成功的必要非充分條件,清晰且明確的發展戰略、嚴謹且系統的投研體系、高效且規範的人才培養及管理機制和基金經理的企業家精神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格上理財研究發現,遭遇極端行情仍能成功保命的私募機構,主要採用以下三大策略:

  1.利用牛市行情積累安全墊:此類機構善於抓住“吃飯行情”,積累豐厚的安全墊,以便行情轉向時,更加從容應對。格上理財數據顯示,源樂晟資産在2015年在經歷股市深跌後,仍能保持年內業績翻倍,主要得益於其在2015年上半年牛市行情中取得的豐厚收益。此外在去年取得了不俗業績的澤泉投資也是因為在去年牛市期間及時在高點急流勇退保住了牛市的果實。

  2.判斷趨勢慎避雷區:在去年六月疾風驟雨般大幅回調的行情下,通過趨勢判斷,迅速降低倉位甚至清倉不失為安身立命之本。更為重要的是,要善於趨勢判斷,在風險來臨之前,逐漸減至較低倉位,有效規避部分風險。其中銀帆投資就是典型,其在去年牛市期間,成功避開了第一輪暴跌,隨後在底部抄底成功博反彈,這都是基於其成功的趨勢判斷及倉位控制。

  3.靈活運用對衝策略:在面臨系統性風險時,運用股指期貨進行對衝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風控方式。據了解,重陽投資旗下部分對衝基金保留市場中性策略倉位,雖未在2015年上半年獲取高額收益,但在弱勢行情來臨時,對基金的平穩運作貢獻頗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