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基金 > 私募動態 > 正文

字號:  

私募清盤不一定因業績差 或因存續期滿

  • 發佈時間:2015-09-21 03:33:3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6月12日至8月26日間,滬指下跌約43.34%,近乎腰斬。目前,A股仍處在震蕩之中,短期走勢難以預測。而A股今年的暴漲暴跌也牽動了一大批私募基金和投資者。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統計,前8個月中,逾千隻私募基金清盤。但是,投資者不應將清盤妖魔化,基金清盤並不一定是因為業績差,也有其他原因。

  清盤原因一:基金存續期滿

  基金的存續期是指基金合同生效到終止的期限。私募基金公司在設計産品的時候,會設計出存續期不等的産品,存續期滿後,私募基金會清盤或者續約。根據私募基金清盤的歷史來看,存續期滿是最常見的私募清盤原因,屬於基金正常的新舊交替。

  私募基金的存續期滿後不續約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私募的成功續約不僅僅取決於投資者的意願,還需要考慮私募管理人和信託公司的情況。有少數私募會在合同中註明是否續期由受託人決定,那麼這類基金的續約只需要考慮私募管理人和信託公司的意願即可。當然,普通情況下,私募管理人還是希望所管理的基金能夠續約下去。投資者也可以用腳投票,選擇業績更為優秀的私募基金。

  清盤原因二:基金公司內部調整

  一些基金可能業績並不是很差,但是由於基金公司內部調整的原因,導致基金需要清盤。常見的原因有基金公司戰略調整、人事變動、節省成本等。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私募管理人有時候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投資思路,對公司整體的投資戰略會因此而改變。根據投資者利益優先原則,基金經理會選擇把不符合未來投資戰略的基金清盤來保全投資者的利益。這類清盤行為是可以理解的。而人事變動方面,原有的基金經理離職或者基金公司管理層有大的變動也有可能導致一些基金清盤。至於節省成本方面,由於私募的收入主要來自於20%的管理費,也就需要考慮到基金的規模。相比大規模的基金,管理人在小規模基金上投入的時間和管理成本並不少。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私募基金可能會為了節省成本主動清盤小規模的基金。

  清盤原因三:基金經理看淡後市

  基金經理看淡後市也是清盤的原因之一。目前的A股市場,私募的意見是冰火兩重天,會有一定的基金管理人對後市持有悲觀意見。而這時,為了維護投資者利益,也為了保護之前已獲得的收益,基金經理會選擇主動清算,防止後市大概率的下跌對投資者造成虧損。最著名的案例就是趙丹陽在2008年初因為看淡市場而清盤旗下基金。今年5、6月清盤的産品中,也有一些基金管理人因為不看好後市,而選擇將基金清盤,從而成功逃頂的案例。這類基金清盤凈值往往不會慘不忍睹,反而可能有很亮眼的業績。

  清盤原因四:凈值下滑觸及清盤線

  投資者最不願意看到的應該就是基金業績下滑,觸及清盤線。目前大部分私募基金公司的清盤線設在0.8左右。一旦基金凈值跌至清盤線以下,該基金就會被強制清盤。此次A股大跌造成許多基金觸及清盤線,割肉清倉。痛過後,投資者是否應該反思,清盤線對投資意味著什麼?是風控還是傷害?

  就本質而言,我們不能否認基金的清盤線是對投資者利益的一種保護機制,但這其實也是鼓勵基金管理人追漲殺跌的一種機制。市場較好時,産品凈值往往會增長,管理人會隨之提高倉位,但是這時可能已經過了上漲的黃金期。在市場回調時,由於清盤線的存在,基金管理人會傾向於減倉。如果遇到最近的股市下跌,那麼,許多基金不是直接清盤就是挺在清盤線上低倉位扮演“僵屍基金”。這與投資背道而馳,雖説投機也是一類交易方式,但終究不是王道。

  對於今年突然升高的基金清盤數量,與此輪下跌有很大關係,希望投資者能理智地認識清盤這件事。除去今年,每年平均都有500隻左右的基金清盤。而且,並不一定是基金虧損了才會清盤,所以投資者不要因為有基金清盤就盲目排斥相關基金公司,要根據情況謹慎選擇,以防錯失優質標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