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聯安基金大股東國泰君安證券即將清倉退出一事,新年伊始塵埃落定,日前國泰君安證券正式發佈公告稱,將持有的國聯安51%的股權全部出售,意味國聯安基金公司將與國泰君安分道揚鑣。大股東的出走對國聯安來説,難免會帶來新的動蕩,而在新股東到來前更為嚴峻的問題是,國聯安已經不似當年的發展盛況,規模增速遲緩,一直處於中游水準,在投研能力上近年來也並不起眼,加之去年接連踩雷違約債的風險事件,都給國聯安基金拉響了警報。
大股東宣告分手
隨著近兩年公募基金牌照的放開,行業競爭也愈加激烈,保險、私募、證券、信託均積極涉足公募業務,甚至部分基金公司的股東也看準“公募牌照”這塊大蛋糕,不惜退出股東席位選擇自拿牌照披甲上陣,近日,國聯安基金大股東國泰君安似乎也按捺不住,選擇清倉退出。
1月7日,國泰君安證券發佈公告稱,將於上海聯合産權産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其所持有的國聯安基金51%股權,此次公開掛牌轉讓價格為10.45億元。國泰君安指出,本次交易的目的是為了整合公司業務資源、優化公司資産管理業務佈局。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易完成後,國泰君安將徹底撤出國聯安基金,國聯安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一切照常,一切以國泰君安公告為主”。
資料顯示,國聯安基金成立於2003年4月,是中國第一家獲准籌建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國聯安基金註冊資本1.5億元人民幣,國泰君安與德國安聯集團分別持有51%和49%的股權。眼下,國泰君安的退出使國聯安基金長期以來“兩兩制衡”的股權格局被打破,業內人士猜測,國泰君安退出國聯安控股股東此舉意在為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讓路。
事實上,根據《證券投資基金公司管理辦法》中“一參一控”規定要求,一家機構或者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機構參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在此次轉讓完成前,國泰君安旗下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因不滿足“一參一控”條件而無法申請公募牌照。國泰君安撤出國聯安基金為其資管子公司進軍公募市場掃清了政策障礙。
事實上,國泰君安清倉拋售國聯安基金股權一事早有預期,三年前,國泰君安欲“分手”國聯安的傳聞甚囂塵上。去年8月,國泰君安就發佈公告,擬轉讓國聯安基金控股股權轉讓計劃已經董事會批准,但交易需取得國聯安基金的合資方德國安聯集團同意及中國證監會核準。如今,國泰君安與國聯安基金正式宣告“分手”。
排名常年處中游
“一家基金公司大股東更疊,難免會帶來新的動蕩,如董事會、管理層的人事調整,而這一系列的變動,對基金公司治理來説也會構成間接影響。”滬上一位基金經理坦言。
大股東的揮手道別,是否會給國聯安帶來消極影響尚難定論,但不可否認的是,國聯安自身發展滯後的問題早已擺在眼前。擁有得天獨厚海外股東資源、發展資歷不淺的國聯安基金,長期以來規模卻一直處於中游水準,規模增長乏力,甚至一度出現縮水現象。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三年來,國聯安基金的資産規模排名不斷出現下滑。2014年國聯安基金以244億元的資産規模排名第41位,2015年在牛市刺激下,國聯安基金資産規模出現增長,年內規模上漲45%,至441.05億元,但是較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而言,國聯安還是掉隊了,當年規模排名下滑4位至第45位。2016年國聯安基金規模排名出現縮水,規模排名繼續下滑,年末以411.49億元的資産規模排名第53位。
有數據顯示,與國聯安基金同年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共有11家,包括廣發、華寶興業、興全基金、諾安基金等,上述4家公司管理的公募資産規模已經在千億元級別,而國聯安僅有400億元左右,被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遠遠甩在身後。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6年國聯安旗下共有5隻混合型基金凈贖回超過10億份,其中遭遇凈贖回最大的是國聯安通盈靈活配置A,2016年凈贖回份額高達30.22億份。另外,國聯安添鑫靈活配置混合C、國聯安安心成長混合、國聯安鑫富混合A、國聯安鑫安靈活配置混合,2016年度也分別遭遇26.99億份、22.82億份、19.86億份和13.21億份的凈贖回。
“作為一家成立14年的基金公司,一直沒能擺脫規模排名中游的位置,也間接顯現出該公司投研實力的不足,缺乏行業競爭力。”北京一家資深基金分析師表示。
盈利能力有限
對於國泰君安來説,國聯安基金為大股東帶來的利潤實屬有限。據國泰君安此前發佈的相關公告顯示,2012-2014年,國聯安基金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8億元、2.23億元和3.01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0.21億元、0.52億元和0.69億元。在此期間,國聯安實現的營業收入,佔國泰君安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只有2%、2.25%和1.6%。
賺錢能力不足的背後,也反映了投研實力的下滑,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自去年初至今年1月10日,國聯安權益類基金産品中,近66%的權益類基金産品業績虧損。其中,國聯安主題驅動混合基金去年以來業績墊底,收益率虧損42.17%,此外,國聯安優選行業混合基金去年業績虧損幅度也超30%,為31.24%。
除了權益類基金收益不佳外,國聯安基金固定收益類基金産品業績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去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1.17%,略微跑輸同類平均水準。其中,國聯安信心增益債券業績虧損高達16.59%。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就在國聯安基金還沒有走出被控股股東國泰君安拋棄的陰霾時,國泰君安增持了華安基金股份。如果此次受讓完成,國泰君安所持華安基金股權將增至40%,成為華安基金最大的股東。有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華安基金規模為1634億元,排名第16位,由此也不難看出,國泰君安對規模排名較前、盈利能力較強的華安基金更看好。
不過, 國聯安基金大股東出走,對國聯安基金來説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盈碼基金研究員楊曉晴表示,基金公司需要經歷新舊交替的適應階段,舊股東的資源會逐漸被撤走,部分業務可能被耽置;尤其背景強大的舊股東離開時會帶走公司高級人才及客戶資源,直接影響公司發展。但同時,這又不失為一次新的發展機遇,新股東的到來可能會給公司的經營與管理注入新的血液,如帶來新的管理模式、業務機會等,這些都將促進未來國聯安基金公司的長遠發展。
接連踩雷違約債
除了規模增長乏力、盈利能力有限外,國聯安去年半年內接連踩雷違約債券的事件,也不免影響公司的品牌形象。
去年5月,市場曝出國聯安基金踩雷中城建違約債券,作為惟一一隻持有中城建債券的基金公司,國聯安信心增益債券基金凈值一度出現斷崖式暴跌,拖垮全年基金累計的業績收益。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國聯安信心增益債券基金在去年初長期維持著1.25元以上穩定的基金凈值,但不到兩個月時間,基金凈值出現滑坡式下降,去年5月13日基金凈值下跌至1.03元,下降幅度近17%,目前國聯安信心增益債券基金最新凈值為1.026元。
踩雷中城建事件風波未止,國聯安基金又因踩雷違約私募債“13聖達威債券”,將承銷商華創證券告上法庭。據了解,國聯安基金旗下國聯安-輝石-債券一號特定多客戶資産管理計劃認購了廈門聖達威服飾有限公司發行的第二期私募債“13聖達威02”,後因聖達威無力償還本息造成違約兌付,由此國聯安基金起訴了“13聖達威債券”的擔保方中海信達及主承銷商華創證券,訴訟金額共計3015萬元。
不過,也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在債市違約風險加劇的背景下,通常小心謹慎的基金産品也無法避免“踩雷”的命運,去年不少信用債基金開始轉型規避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 崔啟斌 王晗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