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客觀評估增發利弊 謹慎參與

  • 發佈時間:2016-04-07 08:54: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牛市裏被視為“造富機器”的定向增發,在A股經歷大幅度調整後,漸漸成為了“燙手山芋”。在許多機構投資者眼裏,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無論是相對過高的定向增發價格,還是高溢價評估的擬注入資産,都隱藏著巨大投資風險,必須謹慎選擇。

  上海某基金公司投資副總監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幾輪下跌之後,市場已普遍接受了牛市結束的現實,對於風險變得更加敏感。參與定向增發一般都要鎖定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在市場前景不明的現狀下,風險顯然難以控制。他認為,上市公司應該轉變觀念,不能再將定向增發作為資本遊戲,而應將其作為夯實基本面、尋求真實成長的工具,否則最終可能會被投資者拋棄。

  基金參與熱情降溫

  機構投資者對定向增發的態度,本質上是跟隨A股市場的環境而搖擺。正是A股市場持續下跌的縮量盤整,讓機構投資者參與定向增發的熱情急速降溫。

  一位私募投資經理指出,許多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價格,依然參照牛市時的估值,結果肯定不被市場認可,復牌後股價大幅下跌造成定增價格和股價之間倒挂。對機構投資者來説,這類定增已經暴露出巨大投資風險,不可能會參與。“即便上市公司隨後調低了定向增發的價格,但往往也很難改變這種價格倒挂的現象。同時,這也會給機構投資者一個比較差的印象,對定增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産生懷疑。”該投資經理説。

  事實上,讓投資者忌憚的,還有部分定向增發項目的內容。在一些基金經理看來,個別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帶有明顯“概念炒作”色彩。雖然項目會有一些業績承諾,但很難判斷是否能夠實現,而且估值溢價率過高,超出了機構投資者的承受範圍。

  上海一位偏股型基金的基金經理直言,在市場熱衷於炒作概念的時候,參與定向增發可以不用考慮真實價值,通過資本運作來獲取市場高溢價套利空間,這類似于擊鼓傳花的遊戲。只要股價距離定增價有足夠的安全墊,就會被機構投資者追捧,但在市場陷入低迷的時候,這種玩法顯然持續不下去。

  客觀評估增發利弊

  除了謹慎參與定向增發外,機構投資者還對一些針對大股東和戰略投資者的定向增發投了反對票,阻止了部分定向增發項目的實施。

  以 廣濟藥業為例,大股東的定向增發價格定於去年市場暴跌時,相較于當前的股價大幅度折價,結果在股東大會審議定增方案時,就有部分機構投資者投了反對票,導致方案最終未獲得通過。 銀座股份日前發佈的公告也顯示,公司的定增方案在股東大會上被否決。

  對此,基金經理們有自己的看法。上海某基金公司研究總監向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出,在市場過熱的時候,參與定向增發的機會競爭激烈,很少有人會細究定增注入資産的品質,以及定增對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的影響,盲目性很大。“許多基金經理在參與定增的時候,其實手心也捏著一把汗。賭的就是市場環境持續走暖,待解禁時可獲得超額收益。但事實上,暴跌給了他們深刻的教訓。”該研究總監説,“在市場低迷時,大家開始注重定增的‘質’而非‘量’。對於定增可能給股價帶來的利弊進行客觀、綜合地評估,並對有可能損害自己利益的定增方案勇於説‘不’。這會成為下一個階段基金經理對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態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