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天弘 華夏基金管理資産規模重回行業老大
- 發佈時間:2016-01-26 09:19:39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記者日前從權威渠道獲知,截至2015年底,華夏基金管理資産規模總和達8644億元,已超越天弘,重登行業龍頭的寶座。
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華夏基金各業務均衡發展,是所有基金公司中唯一一家公募、專戶、社保及企業年金管理規模同時進入前三名的公司。
超越天弘 華夏重登行業龍頭寶座
1998年,國泰基金、華夏基金等相繼成立,中國基金業誕生了。17年來,中國基金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伴隨中國資本市場蓬勃發展。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已達8.4萬億元,成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
華夏基金從2007年開始蟬聯“七連冠”,管理規模一直穩居行業第一。直到2014年餘額寶崛起,令天弘基金異軍突起,坐上公募頭把交椅。進入2015年,央行屢次降息降準,導致市場資金面相當寬鬆,引發餘額寶收益率一路下降,導致規模萎縮。
最終,華夏基金在2015年王者歸來。實際上,這在三季度時已現端倪,例如,華夏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從二季度末的3920億元猛增到三季度末的5490億元,而天弘基金從6685億元下滑到6446億元。一增一減,讓華夏基金和天弘基金的差距已從上半年的2765億元縮小到千億以內,最終超越天弘基金也在情理之中。
全面發力 綜合實力強大
再度封王的背後,是華夏基金在産品佈局、人才儲備、國際化和風險控制等多個方面的全面發力,是公司綜合實力的勝出。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華夏基金調整思路、拓寬視野,進一步加大培養人才力度、積極引進優秀人才,同時大力推進産品創新,豐富産品線,並在國際業務上尋求突破,推動外延式增長。
為了滿足投資者各類投資需求,華夏基金不斷完善基金産品線。例如,滬港通ETF的上市交易,打破了以往滬港通50萬元的參與門檻,1000元即可起購,為普通投資者參與滬港通提供了低門檻、方便快捷的投資利器。首只跟蹤MSCI中國A股指數的ETF基金,3月25日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為投資A股的新利器,具有國際知名度高、市場代表性強、流動性好的優勢。
時間就是效率,華夏恒生ETF率先實現T+O交易,當日買入當日就可賣出。從T+1到T+O,一字之差,萬步之遙,華夏基金滿足了投資者對交易效率的追求。
華夏基金還注重市場的培育和投資者教育。例如,上證50ETF期權2月9日上市交易,開啟了我國資本市場“期權時代”,華夏上證50ETF是唯一期權標的。華夏基金舉辦的期權交易大賽,吸引了39萬參賽選手。
為了適應資本市場全球化趨勢,華夏基金在2015年重塑其投研體系,不再區分A股研究團隊和港股研究團隊,而是將其統一為大中華研究團隊,研究覆蓋所有産業和主要市場,打造了200多人業內規模最大的投研團隊。
國際化是華夏基金新的發力點。近期,華夏回報和華夏興華相繼獲得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首批和第二批資格,進軍香港直接面向港人發售基金,華夏基金公司以此為契機,給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把公司打造成更具國際競爭能力的資産管理機構。
優秀基金雲集 賺錢分紅“雙料王”
賺錢才是硬道理,華夏基金管理規模之所以能重回第一,也和其旗下優秀基金雲集相關。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0日,成立以來總收益超過十倍的基金只有屈指可數的8隻,這其中華夏基金就佔了三席,是所有基金公司中入榜最多的。華夏大盤、華夏紅利、華夏收入分別名列總收益的第一、第四、第七名。其中,華夏大盤成立以來漲了19.23倍,位列我國所有基金榜首。
從盈利能力看,2015年,華夏基金公司旗下公募基金共實現投資收益約499.2億元。此前,華夏基金連續三年登頂賺錢王,其中2012年盈利132.18億元,2013年盈利160.15億元,2014年盈利506億元,是公募基金行業中唯一連續三年折桂的“賺錢王”。
華夏基金不但能賺錢,而且注重將投資收益及時轉化為紅利,真正為投資者奉獻實惠。據公開資料顯示,自1998年4月成立以來,華夏基金分紅總額超過1150億元,是國內首家分紅額超千億的基金公司。
“風正潮平,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須策馬加鞭”。對華夏基金來説,重回行業龍頭的寶座,是華夏基金回報投資人、打造綜合金融理財服務供應商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