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年內已有56隻股票型ETF成立,發行規模達592.07億元,較去年284.97億元的發行規模,大增107.77%。
正值科創板試點滿一週年之際,7月23日,備受市場矚目的上證科創板50成分指數實時行情將正式發佈。似是迎接這一重磅指數落地,7月15日,華夏、易方達、華泰柏瑞和工銀瑞信迅速上報了科創50ETF及聯接基金的募集申請。
實際上,包括科創50ETF在內,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公司佈局股票ETF的熱情也有增無減。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年內已有56隻股票型ETF成立,發行規模達592.07億元,較去年284.97億元的發行規模,大增107.77%。
從單只産品發行規模看,也不乏爆款,如華夏基金2月20日成立的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首募規模高達107.63億元,成為年內發行體量最大的股票型ETF。
此外,華夏國證半導體晶片ETF、銀華中證創新藥産業ETF、廣發國證半導體晶片ETF、國泰中證新能源汽車ETF等發行規模也均近20億元。
“通常而言,基金公司佈局産品線需要充分的市場調研,並作出市場預判。年初以來很多主流機構觀點認為,科技板塊仍然是今年的投資主線,因此出現扎堆申報科技類ETF産品的局面,而在疫情影響下,科技股受衝擊較小,投資者認購意願較強。”7月17日,南方一家基金公司産品部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就股票ETF市場生態而言,馬太效應已是大勢所趨。時代週報記者以截至7月17日的最新份額乘以單位凈值估算,股票型ETF總規模已達6973.25億元,其中,18隻超百億規模的ETF佔據總規模的近六成。
“ETF維護成本不低,且講究先發優勢和産品線齊備,比起主動權益産品,門檻相對較高,因此頭部效應會更明顯。”7月17日,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解釋。
年內新發近600億
今年以來,主動權益類基金髮行走熱,爆款頻出,被動投資領域的股票型ETF關注度有所減弱。不過,並未影響諸多基金公司在這一領域持續發力,今年以來股票型ETF的新發規模,比去年同期已悄然翻倍。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統計,年內共有26家基金管理人成立了股票型ETF,從機構募集規模看,華夏基金成為當之無愧的發行大戶。今年以來最新成立的3隻股票型ETF,新發規模高達165.88億元。
此外,銀華、建信和國泰也排在股票型ETF發行規模榜單前列,年初以來發行規模依次為60.13億元、41.66億元和41.2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不僅大中型基金公司對股票型ETF依舊保持著較高的發行勢頭,還有部分“新晉選手”涌入。
公開資訊顯示,4月13日和7月14日,永贏基金先後成立了滬深300ETF和中證500ETF,記者注意到,在此之前該公司並未成立過ETF産品。從産品線佈局觀察,永贏基金選擇先行推出寬基指數ETF。
與永贏基金不同,西部利得6月19日剛剛成立的一隻股票型ETF,選擇佈局創業板。
對於中小基金公司也陸續佈局ETF,7月19日,格上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婷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從長遠看,隨著A股市場逐漸成熟,市場中的阿爾法空間會逐漸降低,ETF所帶來的貝塔收益會更凸顯,大趨勢面前,基金公司逐漸佈局在情理之中。不過,小基金公司入場容易,但要佔據較大市場份額還是比較難的。
論起今年最受熱捧的股票ETF品種,科技類主題儼然站上C位。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以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華夏國證半導體晶片ETF為首的11隻科技類ETF,合計發行規模達305.42億元,佔據年內股票型ETF總發行規模的半壁江山。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科技類ETF的成立時間大多集中在一季度,這或與3月監管放緩科技類ETF審批節奏有關。彼時大批基金公司扎堆申報該類主題,監管意在規範産品材料,為市場降溫。
馬太效應不斷加劇
股票ETF市場的競爭並非只在新發市場,真正的戰場實則是比拼存量ETF規模的擴增。
近兩年來,一些流動性較好、交易量活躍的股票型ETF愈發受到資金青睞,由此也加劇了全市場的馬太效應。
時代週報記者以最新的基金份額乘以單位凈值估算,截至7月17日,全市場股票型ETF規模已達6973.25億元,較去年年末的5793.52億元,增加1179.73億元,增幅為20.36%。
從單只基金角度看,頭部寬基ETF的領先地位仍穩如泰山。
截至7月17日,規模排名前五的股票型ETF分別是華夏上證50ETF、南方中證50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和嘉實滬深300ETF,估算規模分別為507.12億元、424.38億元、395.02億元、289.12億元和263.45億元。
包括上述5隻産品在內,規模超百億元的股票ETF達到18隻,合計規模為3945.89億元,佔據全市場總規模的56.59%。
從基金公司維度梳理,記者統計發現,華夏基金以絕對優勢領跑股票型ETF規模榜單。
截至7月17日,該公司股票ETF規模已高達1730.2億元,與第二名易方達630.83億元的規模,差距明顯。此外,南方、國泰和華泰柏瑞依次位列規模榜第三到第五名。
年內股票型ETF新增規模方面,頭部機構産品也更吸金,且主要集中在科技類和證券類ETF上,除前述提到的華夏國證半導體晶片ETF外,華夏5GETF、國泰證券ETF、國泰晶片ETF今年以來的規模增量也均超百億元。
另外,年內新增規模超50億元的産品還有華夏新能源汽車ETF、華寶券商ETF、華安創業板50ETF、國聯安半導體ETF和天弘滬深300ETF。
“目前股票ETF市場呈現出龍頭集中的特徵,市場前20%的基金佔據了60%的市場規模,尤其是寬基ETF。”張婷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在張婷看來,未來股票ETF規模及數量會越來越多,但市場集中度仍然會比較高,最後形成寡頭格局。隨著寬基指數突圍越來越難,行業ETF和smart貝塔ETF會逐漸增加,中小基金公司要想突圍,可以在這些特色化品種上進行努力。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