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代銷互認基金冷熱不均:"北上"産品熱度待提升

  • 發佈時間:2016-01-19 05:00:3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萌  責任編輯:郭偉瑩

  千呼萬喚始出來。

  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終於起步。總體來看,內地互認基金由於申報數量較多,獲批數量多於香港互認基金數量。目前,“北上”基金有3隻,分別是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行健弘揚中國基金、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南下”基金則有23隻,分別來自13家內地基金管理公司。

  近日,不少銀行宣佈成為中港互認基金的首批代銷機構,為境內客戶投資海外市場提供便利通道。不過,《證券日報》記者走訪部分銀行網點發現,“北上”基金和“南下”基金目前在銀行網點的代銷有些“冷熱不均”。

  “北上”基金銷售遇冷

  在3隻“北上”基金獲批初期,由於趕上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導致投資者資産全球化配置需求旺盛,多家海外基金機構負責人表示非常看好“北上”基金銷售前景。不過,互認基金在銀行的銷售行情目前卻仍然相對冷清。

  以“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為例,作為首批3隻“北上”基金中的唯一一隻債券型基金,1月11日起由上投摩根代理面向內地投資者公開發售,首批參與發售的11家機構中內地銀行有4家,分別為中國銀行等;外資銀行有5家,分別為渣打銀行、匯豐銀行、花旗銀行、星展銀行和東亞銀行。據上投摩根的客服介紹,目前銀行代銷僅能在網點購買,其他途徑將會陸續開通。

  《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地區這幾家銀行網點。內地的4家銀行中,除了中國銀行,其他幾家銀行均表示還未接到通知,並不了解情況。北京地區某國有大行網點的理財經理表示:“我看到了“南下”基金近期在我行起售的新聞,不排除總行並沒有開通所有網點的銷售渠道。建議您可以去分行網點了解一下。”

  另一家國有大行網點的理財經理則坦言:“您是第一個來諮詢“北上”基金的客戶。銀行的客戶群相對廣一些,又以穩健型為主,所以我們並沒有花精力推廣互認基金。比較專業的客戶可能直接去基金公司諮詢購買。”

  在幾家外資銀行,情況則相對樂觀,除了一家外資行以外,其餘幾家均已開始銷售。但各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均表示,“北上”基金的銷售熱度還有待升溫。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行健弘揚中國基金”的發售則主要在網路渠道鋪開,初期依賴其主代理天弘基金,近日,天天基金網和陸金所也開始推廣,未來幾週還會開闢更多的銷售渠道。

  在“北上”基金起售初期,曾有個別銀行通過官網發佈新聞稱成為“中國H股指數基金”的首批發售機構。不過從本報記者走訪情況來看,這只基金目前也還沒有在上述銀行起售。

  “南下”基金內地受追捧

  雖然《證券日報》記者目前無法了解“南下”基金在香港的銷售情況,不過,部分內地基金在香港起售卻帶動了這部分基金在內地銷售的熱度。

  一位國有大行的理財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年初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投資者對海外資産配置需求有所升溫,但對於較為陌生的香港互認基金還是存有觀望心態。而‘南下’基金大多長期業績穩定,並且均來自於實力較強的內地基金公司,反而受到了投資者的追捧。內地基金‘南下’帶動了這些基金在內地的諮詢量和申購量,也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不過,也有銀行的理財經理表示:“確實有不少客戶來諮詢‘南下’基金的情況,不過有些客戶以往並沒有購買基金産品的經驗,我還是建議不要跟風,畢竟基金的風險還是高於銀行理財或者保險,經驗少的客戶可以從保本基金開始嘗試。”

  有分析人士指出,內地基金“南下”有望為內地資本市場吸引境外資金,也為香港投資者提供投資國內資本市場的便利途徑;同時,績優香港基金走進內地,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內地基金公司也有望借機提升投資管理水準,向國際一流資産管理機構看齊。但是基金互認帶來的利好將會是一個慢熱的過程,未來互認基金有望獲得更多內地和香港投資者的青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