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2015年基金業十大新聞 公募成救市“壓艙石”

  • 發佈時間:2015-12-28 09:10:1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不同尋常的一年即將過去。2015年,資本市場的大起大落中,基金行業亦經歷了從喧囂回歸理性的深度體驗:高歌猛進的激昂有之,逡巡徘徊的低落有之,順境有之,逆境亦有之。潮起潮落,起承轉合,唯責任、理性、制度的光輝依然照亮這個年輕行業向上生長的姿態。

  站在更替的時點,本報評選出了2015年基金業十大新聞。鏡于過往,燭照未來。我們堅信一條亙古不變的道理:任何一家金融百年老店崛起的背後,必定有對責任的堅守、對常識的尊重和對市場的敬畏。

  一、公募成救市“壓艙石”

  三季度市場前所未有的巨震使得“信心”成為比黃金更為珍貴的因素。

  從近百家公募基金公司先後發聲,倡議理性看待市場波動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到積極自購公司旗下偏股産品,再到5隻總體量達到2000億的證金係“訂制基金”火線成立,在“救市”期間,公募行業整體起到了穩定人心、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半年的結構性行情中,市場亦出現對個別基金盲目追漲,一定程度上對風險積聚産生推波助瀾影響的質疑。因此,大幅調整過後,回歸常識、重建理性,堅守價值投資理念,行業任重道遠。

  二、私募基金的“亂與治”

  私募基金今年取得巨大發展。截止到11月底,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3705家。已備案私募基金22217隻,認繳規模4.79萬億元,實繳規模3.82萬億元。其中17371隻是2014年8月21日《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發佈實施後新設立基金,認繳規模3.13萬億元,實繳規模2.50萬億元。

  但在跨越式發展的同時,行業也暴露出部分不規範現象,引起監管層的重視並予以整頓。5月,中金信安、中金賽富、中投金匯、山西和利因涉嫌非法集資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華興泰達被中國證監會移送北京市打非辦進一步調查。基金業協會擬對上述機構依照規定撤銷管理人登記,並對有關責任人員加入黑名單;11月起,協會首次先後兩批公示有“失聯”(異常)行為的私募機構;年末,監管層暫停了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在新三板的掛牌和融資,並對前期融資的使用情況開展調研。

  三、分級基金的“冰與火”

  在上半年的牛市中,分級基金一戰成名,成為市場最炙手可熱的投資品種。上半年分級基金資産總規模從1947.52億元增加到了5170.45億元,凈增加3222.93億元,增幅為165.49%,遠高於同期公募整體資産規模56.98%的增長幅度。

  然而在隨後的市場巨震中,連續的下折潮使得分級基金投資者遭遇大面積虧損,業內開始對分級基金在諸如産品結構設計、投資者教育、準入門檻設定等方面進行“再審視”,而截至目前,已有近200隻申請發行的分級基金“擱淺”待批。

  四、基金公司進入“百家爭鳴”時代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9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0家,其中合資公司46家,內資公司54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9家,保險資管公司1家。

  而動態來看,包括券商、銀行、信託、保險、第三方理財、私募乃至個人紛紛覬覦這方財富管理的土壤,後續資本仍在不斷涌入。“百家爭鳴”時代,行業競爭逐漸加劇,傳統業務發展模式遭遇挑戰,如何根據自身比較優勢制定差異化發展戰略,成為“圍城”內外普遍需要思考的問題。

  五、離職潮“潮起潮落”

  伴隨資管行業的快速擴容,公募基金人才流動在今年達到高潮。

  截至11月底,年內八成基金公司都出現基金經理離職,離職人數289位,公告離職的基金公司總經理人數達到17位,無論是基金經理還是總經理,離職數量都創歷史新高。

  引發行業“流動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上半年私募基金的巨大發展,吸引了一批公募業內優秀的投資管理人尋求新的職業規劃;而隨著A股行情持續震蕩、私募基金監管的逐步到位,這波陡然上升的離職潮又在今年三季度驟然停歇,連續多月出現“零奔私”的現象。

  六、股基批量變混基

  8月8日,重新制訂後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及其實施規定正式施行。

  按照最新的標準,股票型基金需要將其80%以上的基金資産投資于股票,而原來規定的最低倉位線為60%。

  由於未來主動股票型基金將維持8成以上高倉位,可能對基金經理的操作帶來一定難度,基金公司紛紛趕在新規生效前選擇産品轉型,將股票型基金轉型為倉位更為靈活的混合型基金;而在後續新發的産品中,主動權益類産品的定位也多偏向混合型,股基數量驟然減少。

  可以預見,主動股票型基金的高倉位決定了其將在操作上淡化擇時,強調選股,偏向細分行業或主題增強型基金,未來基金産品的工具性屬性將更加凸顯。

  七、基金公司掛牌新三板

  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佈的公告,中郵基金的掛牌公開轉讓申請已經獲得批准,並於11月24日起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交易,這是國內公募業首家掛牌新三板的基金公司。

  對於以人力資本為核心資本的公募基金公司來説,上市除了融資之外,股權激勵也是重中之重,其被認為是解決日益加劇的人才流失問題的最有效途徑之一;通過上市讓員工獲得股權,也是監管層提倡的方向,2013年6月起開始實行的新基金法便已經為基金公司上市清除障礙。

  八、打新基金“嬗變”

  上半年火熱的IPO使得打新基金備受追捧,資産管理規模高峰期突破萬億大關,成為同期分級基金以外最受市場歡迎的公募産品。

  然而7月份IPO暫停,萬億體量打新基金一方面遭遇鉅額贖回壓力,一方面轉型問題迫在眉睫。有基金公司將轉型重點投向以相對穩健的利率債和信用債為主的固定收益類産品;有的則以中短久期的債券為主要投資方向,對股票投資將嚴格控制倉位;還有的直接轉型為保本基金。

  即便是在IPO重啟之後,傳統打新基金的運作模式亦將迎來嬗變,不僅“以大為美”的規律被打破,以往的高收益也呈直線下降的趨勢,風光一時的打新基金或將在註冊制下成為“雞肋”,基金公司對於“純打新”基金的發行熱情或將消退。

  九、基金子公司“錦衣夜行”

  今年以來,基金子公司進入業務快速發展期,以銀行係為代表的一批基金公司在非公領域“錦衣夜行”,實現在了資産管理總規模上的逆襲。

  基金業協會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74家基金子公司資産管理規模達到6.91萬億,超過千億管理規模的基金子公司達到22家。其中,民生加銀資管以7049億元居第一,平安大華匯通財富以6289億元居第二,招商財富資管以4326億元居第三。而同期,上述三家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分別僅為670.90億元、249.17億元、2051.29億元。

  經過3年的發展,基金子公司所代表的非公業務以日益成為基金公司的重要業務支柱,9月底基金業整體資管規模為16.87萬億,其中公募規模僅為6.72萬億;但另一方面,片面強調低性價比的通道業務、融資類業務信用風險顯現、風控缺位等問題也在子公司的發展過程中逐漸體現,需要引起業內警惕。

  十、養老金入市在即 基金業或將扮演重要角色

  本年度最後的大事件,我們選擇關注“未來”。

  2015年8月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出臺,對養老金投資範圍進行了明確規定: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産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養老基金資産凈值的30%。

  這意味著,醞釀多時的養老金入市問題大方向已定,推進養老金投資運營已箭在弦上;而參考國際經驗和中國國情,在養老金投資運營方面,公募基金所承擔的角色將至關重要。

  按照2014年末全國養老基金累計結余3.56萬億元計算,該領域業務規模或將超過萬億。若公募基金獲得委託管理基本養老金的機遇,將對於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國多層次養老體系起到重要作用,也將為基金資産管理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