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揭秘首批3隻香港互認基金:指數債券股票齊發

  • 發佈時間:2015-12-28 09:06:17  來源:東方網  作者:費盛海  責任編輯:張明江

  首批內地與香港兩地互認基金已于12月18日揭曉,共有7隻基金入選,這是兩地證監會從上報的17隻香港基金與超過30隻內地基金中選出的,其中入選的內地基金4隻、香港基金3隻。

  此前業內專家紛紛表示高度看好互認基金的投資價值,4隻內地互認基金今年的平均收益就接近四成。對於內地投資者來説,可能更感興趣的是,首批3隻香港互認基金作為境外投資的新型利器,其投資價值究竟如何?與現有QDII有何差別?又該如何購買?在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您一一解答。

  互認基金門檻較低享獨立額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基金公司獲悉,基金互認之前,內地居民要投資港股市場,只能通過QDII以及2014年剛開通的滬港通等渠道。但這些渠道對於投資人資格、投資標的、投資額度均有不同限制,且門檻較高。此次香港互認基金則較為親民,比如行健宏揚中國基金的投資起點僅為10元人民幣。此外,其還有獨立於QDII之外的額度,初始投資總額度為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

  有業內人士表示,兩地基金互認最大的意義在於讓投資者的選擇更加多元化。據了解,香港基金的産品內容相當多元,種類超過50種,所以當市場有較大波動時,投資人可在不同的産品轉机換,以規避風險。兩地基金互認制度的推行,提供了更豐富的産品來幫助投資者適應未來資本市場的國際化。

  此外,相比境內基金市場,境外基金經歷長期發展,其投資理念更為成熟,業績相對穩定,風格更加清晰,並且注重長期投資,基金經理任職年限也更長。

  據了解,首批3隻“北上”的香港互認基金分別是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行健宏揚中國基金、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類型分別為指數型、股票型、債券型。其中行健宏揚中國基金將最快於元旦小長假後與內地投資者見面,最慢的也將在2月左右面世。那麼這3隻基金如何投資?歷史業績如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出身名門業績不俗

  資料顯示,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是國際知名投行摩根大通旗下摩根資産管理的主動型債券理財産品,産品規模23.16億港元。投資債券的類別分佈中,前3類分別為可投資企業債、高收益債券和市政債;而按貨幣分佈,美元債券佔比約80%。前5大投資債券項目分別為中海油在澳洲項目融資債、印尼零售債、印尼國家石油公司債券、澳洲新南威爾士州市政債、中國建設銀行在港的企業債。以港元計價、每月派息後計算,截至10月30日,該産品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0.3%,2012~2014 年度業績依次為14.0%、-0.7%和4.9%。

  該基金的“北上”代理人為上投摩根,其副總經理侯明甫在2016國際投資趨勢論壇中表示:“未來投資者可能要面對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低增長、低利率但高波動的市場環境。而這個高波動不只會發生在股票市場,包括債券、外匯及大宗商品的投資都會聯動。”從區域配置的角度,侯明甫認為,“中國以外的市場,可以成熟市場為本,逐步開始配置新興市場。中國資本市場因為央行降息空間可能不大,所以股優於債,中小型成長股則是關注標的,因為與經濟結構轉型相契合。最後,建議投資者應適度配置美元資産。其中,股價表現一直疲軟的港股或票息較高的美元計價中國債,應是投資人較易理解且有投資價值的標的。”

  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規避匯率風險

  與一般指數基金不同,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並不直接投資于構成指數的個股,而是一隻單一投資于“恒生H股指數上市基金”的ETF聯接基金。與多數跟蹤恒生國企指數(即恒生H股指數)的指數基金一樣,其表現絕大部分取決於指數漲跌。

  有業內人士表示,指數基金的優劣有三個重要的衡量標準,第一是基金規模,這決定了指數基金的抗干擾能力;第二是持有成本,主要是申購或買賣成本,因為指數基金的中長期走勢與標的指數基本一致,持有成本越高則基金到期利潤就越少;第三是跟蹤指數的偏離度以及抵抗匯率波動風險的能力。

  從規模來看,該基金目前的總規模為9.8億港元,遜於跟蹤恒生國企指數的內地“兄弟”H股ETF(161831)和H股分級(161831),二者的規模分別為33億元和27億元。

  從持有成本來看,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的管理費為1%,高於H股ETF的0.6%,平于H股分級。另外如果按照目前恒生銀行(香港)官網1%的認購費率計算,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也高於H股ETF和H股分級直接在二級市場買賣萬分之三的成本(網路開戶費用)。

  從跟蹤指數效果來看,因為H股ETF和H股分級最終是以人民幣結算且暫無匯率對衝機制,其跟蹤指數時受匯率波動影響較大,偏離度會略大於有特設M類人民幣(對衝)單位的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

  目前來看,兩地三隻跟蹤恒生國企指數的基金各有優勢,內地兩隻基金在規模和費用上略佔優勢,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在規避匯率風險方面有一定優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幣匯率持續貶值,由於該基金做了對衝處理,所産生額外收益也會被平抑。

  行健宏揚中國基金:重在藍籌、擇時與激勵

  作為首發名單中唯一的股票基金,其管理人行健資産管理公司與投資者所熟悉的“恒生”與“摩根”相比顯得略微陌生。但該基金自2010年9月成立至今,在港股數年的震蕩市中依然取得了不俗業績,截至12月22日,其凈值為1.303港元,晨星網五年評級為五星,綜合評級為四星。截至2015年10月31日,在相關同類77隻基金中,風險收益比排名第一,累計回報排名第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行健宏揚中國基金獲得不俗業績主要依託三大“武器”:緊追藍籌股、良好的擇時能力與較強的激勵機制。

  其一,從該基金的報表來看,其主要投資標的多為藍籌股,這也與其官網宣稱的價值投資理念吻合。數據顯示,一般情況下,該基金至少70%的非現金資産投資于港股,0%至20%的非現金資産投資于滬深兩市的股票。主要投資板塊分別為金融(佔比38.33%)、日常生活消費品(17.27%)和資訊技術板塊(10.44%)。前五大持股包括中國平安H股、建行H股、中石化H股、萬達地産H股和國藥控股H股。今年初至12月22日,該基金的回報為-6.81%,同期恒生指數回報為-7.47%,過去五年的年化收益率為3.81%。

  其二,良好的擇時能力也是該基金的一大制勝法寶。基金定期報告顯示,2014年12月31日正值牛市時,該基金的港股倉位為72.21%,A股倉位為21%;但到了2015年6月30日大跌期間,該基金的港股和A股倉位分別降至48.03%和14.41%,倉位下降幅度超三成。正是得益於精準的擇時能力,該基金在大跌時的表現能夠跑贏大勢。

  其三,基金管理採用較強的激勵機制。資料顯示,該基金在香港的主要費用包括首次認購費最高5%,管理費1.75%,另有15%的表現費。2014年報顯示,其2014年總開支共計7016萬港元,包含管理費、經紀費、交易費用、表現費、股息預扣稅、行政費、託管費、法律及專業費用、審核費、其他經營開支,約佔當年總資産20.82億港元的3.3%。

  其中表現費意在激勵基金經理獲得更加優異的業績表現,通常直接從基金凈值中扣減。而行健宏揚中國基金所採用的“高水位”原則,是指基金凈值要高於基準水準時才可就差額部分收取15%的表現費。

  舉例而言,若最初發行時的基金凈值為1港元,第二年基金凈值升至3港元,可收取每單位0.3港元的表現費,若低於1港元則不收取。第三年時,基金凈值則要超過3港元,才能就差額收取表現費,以此類推,新基準水準則不斷上升。這也意味著,管理人要持續保持好的業績才能獲取更多的回報。記者粗略統計,若把這些年該基金已扣除的管理費和表現費,折算回凈值,至少有1.45港元。

  資料顯示,行健資本首席投資總監蔡雅頌有超過19年投資管理經驗。曾任職于惠理集團執行董事兼高級基金經理(明星基金經理);1999至2001年在Dresdner Kleinwort Benson任分析員,期間榮獲路透社(1999)香港及中國20大最佳基金經理/分析員等多個獎項。2009年,其攜惠理集團另一高管顏偉華自立門戶,在香港創立行健資本,並主打中國主題基金。

  那麼如何購買行健宏揚中國基金?天弘基金官網顯示,“行健中國”股基計劃將於1月初與投資者見面,屆時投資者可通過天弘基金渠道購買,投資起點僅為10元。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規定,此次行健宏揚中國基金的內地開放額度不能超過現有規模的50%,即僅有10億元左右,而其代理人天弘基金為家喻戶曉的餘額寶管理人,深諳網際網路銷售渠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