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私募亂象露冰山一角:12家公司失聯 涉嫌非法集資

  • 發佈時間:2015-12-01 08:4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在經歷一年多爆髮式增長之後,私募基金亂象,因為12傢俬募公司的集體失聯,被暴曬在陽光下。

  11月23日,來自北京等地的12家失聯私募機構被公示。這是9月29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私募失聯(異常)制度後,首批被公示的私募機構。

  事實上,這是一份遲來的公示。因為早在半年之前,12家失連線構中的大部分公司已經出現兌付危機,不少公司甚至人去樓空,徒留一堆投資者苦苦維權。

  時代週報記者發現,這12傢俬募,規模大小不一,絕大部分甚至從未發行基金産品,有些是純粹的皮包公司。這些問題公司,大多從事的是項目、股權投資或非法集資,沒有一家是從事股票投資。

  在業內人士看來,投資股票的私募資金貌似風險很高,但基本會設置平倉線。而股權投資基金一旦出現危機,極有可能血本無歸。

  無法兌付的基金

  這份名單中的12傢俬募機構,按照註冊地分類,9家在北京,一家在深圳,一家在蘇州,一家在湖北。除久未更新的北京幸匯財富及湖北奧信外,其他公司的官網均已無法打開。

  按照基金協會的資訊,12家公司中,目前僅有華天國泰、北京幸福和深圳中星三家機構有基金産品運作,其餘9家機構並無私募産品可查。

  時代週報記者發現,僅有的“正在運作”的3隻基金,也是狀況頻出。

  華天國泰(北京)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銀河華盛私募基金,和深圳市中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深圳市中星一號基金,號稱“證券投資基金”,但前者“用於項目公司補充流動資金需要”,後者用於“江蘇天騰江蘇集團有限公司在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的安置房建設”,跟證券投資完全不搭邊。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深圳中星的註冊資本及實繳資本僅為50萬元,這幾乎是國內基金公司中最袖珍的。

  時代週報記者獲悉,中星基金成立於2011年11月,原註冊資金為5000萬元,曹秋林、張麗娟各持股95%、5%。2014年12月,公司註冊資金突然縮減為50萬元,股東持股比例不變。

  按照公開宣傳,中星基金專注于投資中國高成長、高回報的企業,為企業提供股權投資、債權投資、並購、收購、財務重組、基金髮行管理、企業管理諮詢等綜合性服務。

  由中星基金髮行的“中星·天騰安置房BT項目基金”設計規模2億元,共成立五個合夥企業,深圳市中星一號投資基金為母基金,即投資人資金匯集平臺。

  “天騰安置房BT項目基金”以合夥協議形式,從各投資人處募集資金,再將其以私募債權投資形式,委託銀行借款給江蘇天騰,以供後者承建來安安置房BT項目。

  早在2014年6月,中星基金即出現兌付危機。按照中星方面的解釋,投資人本金到期無法兌付,是因為來安城基未向江蘇天騰支付工程回購款,導致江蘇天騰沒能給中星基金還款。

  幾個月後,公司官網無法打開,與其相關的深圳中星金融集團,電話也已停機。

  北京幸福財富管理的“幸福通用永發橡膠股權投資基金”,屬於股權投資基金,投資于“安徽永發橡膠園”,但這更像是一個陷阱或騙局。

  永發橡膠園係合肥市壽縣招商引資的項目,位於安徽新橋國際産業園,據稱建成後將成為“安徽省乃至國內規模最大、設備最為先進的再生膠生産基地”。

  一位投資者告訴記者,這是一個企業自融項目,一共5期,只正常兌付了第一次利息。後續利息和本金,至今未能兌付。

  據時代週報記者獲得的一份幸福通用·永發橡膠産業投資基金介紹顯示,基金髮行規模為3億元,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為13%,起投資金為100萬元。

  根據當初宣傳,基金還款來源包括:永發橡膠達産達效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4億元,作為基金本金及收益的保障;永發橡膠的其他銀行融資週轉資金;永發橡膠股東強制回購;永發橡膠母公司安徽永順集團提供擔保等。

  但從今年年初開始,永發橡膠股權投資基金利息即無法兌付。來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大批投資者深陷其中,有3億多資金至今無法收回。

  杭州一位投資者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基金管理人北京幸福財富的負責人已經被警方帶走調查。永發橡膠園雖然沒有跑路,但一直在推脫還款。與之關聯的另一隻基金安徽永順北辰天都項目基金,目前也陷入了兌付危機,能否收回本金,希望渺茫。

  以基金為名涉嫌非法集資?

  時代週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公示的12傢俬募公司中,有超過一半已經人去樓空。有些公司雖然名為私募,但從事的基本是非法集資的勾當。中融坤瑞(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堪稱其中的代表。

  中融坤瑞成立於2013年9月,工商資料顯示法定代表人為賈傳會,但基金協會顯示的法人代表則是劉榮桓,劉榮桓還是北京科林泰富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的法定代表人。

  有知情者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賈傳會是山東人,丈夫叫劉景明,劉榮桓正是他們的女兒。這些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劉景明,賈傳會、劉榮桓只是馬甲而已。

  2014年3月,中融坤瑞發行了“三明林業FOT”基金,投資標的為“中鐵信託312號三明林業單一資金信託計劃”。在還款來源中,中融坤瑞稱三明林業已與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農林水利局簽訂協議,由農林水利局購買鹽松綠化苗木2500萬株,用於濱海旅遊度假村環境綠化,購買金額總計5.7億元,以財政預算撥款的綠化資金支付。

  在與投資者簽訂的合同中,寫明由中國農業銀行(601288,股吧)荊州金穗支行擔保,全程由華創證券資金監管。今年4月,中融坤瑞失聯。投資者這才發現,中鐵信託並未發行過該信託計劃,也從未與中融坤瑞合作過,投資人所簽訂的資管合同,原來都是偽造的。

  這些投資者不了解的是,這個基金的融資主體三明林業,多年前就已經資金鏈斷裂。成立中融坤瑞,不過是劉景明家族以基金名義進行民間集資,為之前的集資填補窟窿而已。

  記者調查獲悉,2011年和2012年,東營三明林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景明在當地進行了數千萬元的民間借貸,但都未能按時歸還,以致被多名借貸人告上法庭。

  2015年7月,三明林業被東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按照《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私募基金的投資起點為100萬元,但一些私募公司打著P2P或投資理財旗號,將投資門檻大大降低。

  來自北京的楊女士,去年購買了融易融北京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理財産品—銀合通財富計劃,認購起點為5萬元。根據産品週期不同,預期年化收益率也從8%到13%不等,楊女士一共簽了7個合同,累計投資266萬元。

  2015年2月份左右,楊女士等人發現這家公司不再按時支付利息。3月到公司,發現已經人去樓空。

  北京幸匯財富失聯,則是因從事P2P業務陷入危機。

  幸匯財富註冊資金高達5億元,是資金實力最強的一家,今年5月被爆出兌付危機。基金業協會在公示資訊中稱,“因該公司從事的P2P業務爆發風險,引起投資者集體陳情事件”。

  項目投資陷阱

  12家失聯公司中,實力最強的要數湖北奧信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其法人代表王平,奧信集團董事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學,武漢大學金融碩士,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博士,係湖北知名商人。

  目前,王平在北京、上海、武漢,各掌控一傢俬募基金公司。

  2009年開始,王平開始産業園擴張之路。2009年底,王平在洪湖建立奧信畜禽産業園。隨後的兩年裏,王平陸續投資建設了5個産業園。

  2012年後,“奧信係”開始重點打造融資通道,而其模式就是,大量成立有限合夥形式的股權投資基金。

  2014年6月20日,奧信集團以100%股權收購了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豐澤農牧;7月,豐澤農牧更名為“奧信天力”,王平擔任奧信天力董事局主席。

  早在2012年5月,奧信控股就提出目標:“通過5年時間的發展,力爭資産和營業收入達雙百億元,利稅達數十億元,擁有控股公司300家,孵化上市公司數十家。”

  或許是王平野心太大,步子太快,風光無限的奧信集團,早已危機四伏。

  有媒體曾報道,湖北奧信在武漢發行了多項基金,總規模已經達到18.86億元。再加上民間借貸,奧信集團旗下各個融資平臺的借貸規模已經超過20億元。這些資金,大多被投入集團旗下産業園中,但收益了了,終陷兌付危局。

  此外,北京奧信匯富於2013年12月發行的“復興1號—航奧伺服科技單一信託投資基金”在2014年12月未能按時兌付。今年6月,憤怒的投資人鎖住了位於北京萬達廣場A座20層的奧信匯富公司大門,北京奧信當時已經無力支付租金和員工工資。而北京奧信匯富為何沒有被基金協會公示,原因不明。

  在12家失聯公司中,許多公司負責人從未有過金融從業資格,中元寶盛(北京)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是個例外。

  中元寶盛成立於2013年8月,註冊資本1億元。法定代表是朱吾成,曾是中國人壽(601628,股吧)大客戶經理。公司于2014年5月至8月發行了三款基金産品,其中“依林山莊FD項目建設基金”是公司發行的第一個項目。

  “依林山莊FD項目建設基金”的募集資金投向邢臺依林山莊食品有限公司FD(真空凍幹食品加工技術)項目的建設。存續期限為一年,募集規模為1億元。預期年化收益率分為A、B、C三檔,年化收益率在10%-12%之間。

  有投資者反映,依林山莊FD項目約定每三個月分配一次收益。與前述永發橡膠園類似,該基金只支付過一次利息,再無下文。

  1年冒出1.5萬傢俬募

  2014年5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鼓勵發展私募投資基金,被提上國家層面。2014年8月21日,《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經證監會公佈施行。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當時認為,“《辦法》的正式出臺意味著新一輪私募基金改革開啟,私募基金將迎來大發展時代”。

  正是在此基礎上,各種類型的私募公司,雨後春筍般出現。

  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29日,國內共有私募基金管理公司23746家,其中證券投資基金10578家,股權投資基金11037家,創業投資基金1387家,其他投資基金744家。過去一年,光新成立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就有4773家,平均每天13家。

  截至2015年10月底,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為21821家,是年初 6974家的3.13倍;已備案私募基金為20853隻,是年初8846隻的2.36倍;私募基金從業人員達33.92萬人,也是年初12.44萬人的2.73倍。

  按基金總規模劃分,管理正在運作的基金規模在20億元以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1388家,佔比達98%;20億-50億元的260家,50億-100億元的88家,100億元以上的85家;增長率分別為219.08%、54.76%、 46.67%、97.67%。

  私募基金數量和規模的爆髮式增長,讓行業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如何加強行業自律和監管,被擺上議事日程。

  今年9月29日,為加強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自律管理工作,基金業協會發佈了建立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公示制度的通知。

  失聯情形,包括通過在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預留的電話無法取得聯繫,同時協會以電子郵件、短信形式通知機構在限定時間內未獲回復。一旦可能“失聯”,協會將通過網站發佈“失聯公告”催促相關機構主動與協會聯繫,公告發出後5個工作日內仍未與協會聯繫的,認定為“失聯(異常)”私募機構。

  不過,期望基金業協會能對私募基金進行有效監管,可能為時尚早。有投資者質疑:作為行業自律機構,為什麼許多私募公司失聯半年多,基金協會才予公示?

  或是感到社會對基金協會的壓力,協會網站近期專門在最醒目位置挂出“鄭重申明”:私募基金登記備案證明、證書和相關公示資訊,僅表明該私募基金管理人已履行相關登記備案手續,不構成對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資能力、持續合規情況的認可,不作為基金財産安全的保證。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隨著私募的放開,魚龍混雜必不可免。

  對投資者而言,所謂私募基金,就是將鉅額資金交給自己不了解的人打理。在看到預期收益的同時,更應該對潛在風險有足夠了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