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今年以來25隻基金清盤 專家稱不會造成流動性衝擊

  • 發佈時間:2015-11-30 08: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自去年8月《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以來,公募基金中的迷你基金清盤已逐漸進入常態化。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25隻公募基金終止合同。分析人士認為,規模過小、成交量清淡,是迷你基金清盤主因;儘管清盤基金數量較去年猛增,但不會造成流動性衝擊。

  規模過小、成交量清淡是清盤主因

  記者了解到,公募基金清盤的主因是規模過小和成交量清淡,面對6月中旬開始的暴跌行情和贖回潮,權益類基金逐步開始面臨規模過小的問題。

  據統計,理財債券基金和定期開放債基佔今年以來清盤基金半壁江山,共清盤13隻。而貨幣基金則緊隨其後,共有5隻清盤;此外,還有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打新混合基金、股票型指數基金和債券型分級基金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基金中除了貨幣基金之外,大多整體規模較小,迷你基金佔比較高,清盤壓力較大。

  從基金清盤的決策程式看,25隻基金中,有9隻因觸發清盤條款或運作期自動清盤,沒有召開持有人大會,幾隻清盤的定期開放債券基金均由於到期後遭遇投資者大舉贖回,導致規模低於5000萬元以下或持有人戶數低於200人,從而直接終止合同進入清算程式。另外16隻則是基金公司在旗下基金規模持續縮水、難見起色的情況下,宣佈召開持有人大會終止合同,屬於主動清盤。

  迷你基金清盤呈常態化

  根據新修訂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四十一條,“連續二十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二百人或者基金資産凈值低於五千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在定期報告中予以披露;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向中國證監會報告並提出解決方案,如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併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並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

  該《辦法》于去年8月開始實施後,去年有4隻基金相繼清盤,可謂基金清盤“元年”。而到了2015年,迷你基金清盤似乎走向了更為常態化的道路。

  不過,還是有不少公募基金為保存“顏面”而另辟蹊徑。“作為有頭有臉的公募基金自然是不願輕易答應清盤,在本輪股市大調整之前,清盤基金以貨幣和短期理財債券基金為主,少有股混基金。”然而,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曾表示,之所以公募基金可以多次逃避清盤,是依據相關規定中關鍵的“連續”二字,公募基金只要在每個20日之間找到機構願意“幫幫忙”就能緩口氣,但其實這樣做的原因多半是面子問題。其表示,但機構不是“活雷鋒”,每每要幫忙的時候自然會談到成本問題,一而再再而三地自救,為了維持一隻迷你基金不必清盤的成本並不低。

  清盤不會造成流動性衝擊

  投資者不禁要問,清盤後,基金的持有人會不會因此受到損失?有人認為,清盤看似止損,實則帶有強制性,一旦基金清盤,將以最後一天的凈值還給投資者,相當於強制贖回。如果是虧損狀態,則是將賬面虧損變為現實,投資者對該基金的先前投入也將打水漂,再也沒法以時間換空間了。對此,分析人士指出,部分基金清盤是行業新陳代謝的表現,並非壞事,投資者應該理性看待。“基金公司應重視保護投資人的利益,儘量尊重各類投資者的意願,並做好投資者教育,是基金業處理清盤問題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些迷你基金規模較小、成交量較為清淡,“它們的清盤並不會造成如近期大家較為熟悉的分級基金下折帶來的流動性衝擊,幾百萬或者千萬級別的拋壓並不會對動輒千萬億流通市值的對應指數造成實質性影響”,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