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公募新一輪離職潮 華商“五虎將”僅剩新掌門

  • 發佈時間:2015-11-11 08: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反彈重塑基金經理“信仰”

  [莊濤、孫建波多年前離開後已在業內闖蕩出另一番天空,在本次王峰、田聖明相繼離去後,華商基金“五虎將”僅剩梁永強一人]

  公募基金經理離職潮似乎是個一時難以逆轉的趨勢。隨著A股市場的反彈,熊市陰霾漸漸散去,又一批基金經理甚至是基金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的核心人物選擇離職。

  本輪離職潮伊始,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華商基金三位“大佬”的離去,他們在華商基金的職務分別是總經理、副總經理和量化投資部副總。關於其去向,《第一財經日報》獲悉其中的一位已確定“奔私”,待靜默期過後,明年將首發第一隻産品。

  公募基金經理離職離不開薪酬回報的話題,股權激勵、事業部制改革等依然是擺在整個行業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老人離去,新人上崗。”上海一家大型公募高管人士對本報稱,若干年後,改革進入深水區,這幫批量上崗的80後逐漸成熟,未來公募行業的前景應該是繁榮的。

  “三大佬”集體奔私?

  在上海降溫前的一個週末,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某資深投研人士在年度策略會上頗為自豪地表示:“公司團隊穩定,基金經理70%以上都是內部培養,過去半年人才流失率在各家基金公司中應該是倒數的。”

  然而,當多數公募流失大量人才後,新的離職潮或許將來自上述這類公司。從目前來看,華商基金遭遇的就是這樣的典型情況。

  一向以投研內部培養見長的華商基金近來感受到明顯的人事震蕩。10月以來,華商基金相繼發佈了10份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其中涉及公司副總經理田聖明離職。

  11月7日,華商基金公告稱,公司副總經理兼華商價值共用混合發起式、華商策略混合、華商領先企業(630001,基金吧)混合基金經理田聖明因個人原因提出離職。同一日,華商量化進取、華商新量混合、華商大盤量化精選混合基金經理費鵬離職。而就在一個月前的9月30日,華商基金總經理王峰宣佈離職。三人的離職理由均為“個人原因”,“老大”王峰離職,部下田聖明與費鵬跟隨。

  作為專注投研業績見長的一家基金公司,華商基金的高管多數來自投研,王峰在擔任總經理之前,先後擔任過基金經理、投資管理部總經理、投資總監、副總經理等職務。田聖明此前還擔任過華商基金研究發展部總經理、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研究總監等職務。費鵬離職前除擔任基金經理外,還任職量化投資部副總經理。

  華商基金一位渠道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具體情況不知道,但可能是一起“奔私”了,“"大佬"另立門戶,"心腹"追隨而去”。這樣的情況,在公募業並不鮮見。

  本報此前也獲悉,上海大型公募基金國泰基金原“掌門人”金旭跳槽至招商基金後,一些舊部就追隨而去,其中國泰基金原投資總監沙骎頭銜變為招商基金副總經理。

  對於華商基金三人去向,《第一財經日報》致電王峰和田聖明,兩每人平均稱,目前在休息和調整中。但一位接近田聖明的人士對本報稱:“老田確定"奔私"了,他跟我聊過,他現在對市場看法挺悲觀的,他覺得漲了這麼多了,有可能會出現調整。正好趁調整和靜默期,準備開業的事情,第一隻産品要到明年才能發。”

  華商“五虎將”僅剩新掌門

  大佬的離去,讓華商基金失去了三位業內頂尖的人才。

  “掌門人”離去對一家公募的影響不言而喻。為此,在王峰離職同一日,華商基金就火速任命副總經理梁永強升任總經理一職。

  相比王峰,田聖明此前在華商基金也是舉足輕重,他在華商任職期間創出了卓越業績。Wind資訊統計顯示,2012年,他管理的華商領先企業基金獲得了當年混基冠軍的榮譽,並在2010年7月基金以來的5年多時間裏,取得了超100%的收益,在286隻同類基金中排名51位。田聖明管理其他兩隻基金的業績同樣不俗。自2013年3月18日管理華商價值共用靈活配置以來的兩年半間累計取得了127%的回報,在86隻同類基金排名第7;2013年2月接手華商策略精選以來累計取得92.5%的回報,在85隻同類基金中排名30位。

  一如王亞偉時代的華夏基金,曾幾何時,華商基金在業內也流傳過一段“佳話”。當時華商基金內部最具實力的5位骨幹被業內戲稱為華商基金“五虎將”,他們分別是時任總經理的王峰、時任投資總監的莊濤、時任投資部總經理的孫建波和時任研究部總經理的田聖明、時任投資部副總經理的梁永強。無論現在還是過去,這五每人平均是叱吒資本市場的風雲人物。

  莊濤、孫建波多年前離開後已在業內闖蕩出另一番天空。在本次王峰、田聖明相繼離去後,華商基金“五虎將”僅剩梁永強一人,而梁永強也接任王峰問鼎華商總經理一職。在痛失三位“虎將”之後,梁永強面臨著重整華商管理和投研團隊的重任。

  但留給梁永強的或許也並非一個“爛攤子”。正如上述資深投研人士對本報所言,公司的投研要麼是內部培養起來的,要麼是在公司工作了很久,對公司都有深厚感情,彼此的關係都非常和諧。即便是離職,也都會給予公司一段緩衝期。

  反彈改變“信仰”80後成中堅

  田聖明等“奔私”的當下,正值A股經歷股災、度過一段休養生息期,不斷趨向正常化的階段。

  截至11月9日,上證綜指自2850的低點反彈以來,累計漲幅達到了23%。市場環境的平復,重新激發了一批基金經理重新踏上了離職之路。

  10月以來,又有多家基金旗下的一些基金經理離職。比如,10月15日華夏大盤基金經理任競輝離職、24日嘉實海外中國股票(070012,基金吧)基金經理劉競離職;11月2日,匯添富旗下基金經理吳振翔離職;11月5日華寶興業醫藥生物、大盤精選、多策略基金經理王智慧離職;11月9日,申萬菱信安鑫回報靈活配置混合、申萬菱信多策略靈活配置及申萬菱信穩益寶債券基金經理古平離職,等等。

  公募基金經理的離職,多數並非是業績低下而招致原公司的解聘。與之相反,他們的業績基本都在同類中等以上,他們“二次出發”多數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回報、價值或者是肯定。

  “下半年基金經理離職其實可以分為兩個趨向。”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市場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前段時間行情不好的時候,是一些小基金公司或者待遇一般的基金公司跳到大基金公司。比如上海兩家大型基金公司上投摩根和華安基金前幾個月就從上海本地同行那邊挖了好些基金經理。但進入10月以後,尤其是11月,基金經理離職更多傾向於奔私或者挂靠事業部得到更多的業績報酬。

  新陳代謝是自然界的規律,基金行業亦然。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對公募行業來説,也不見得是壞事。在大量奔私後,一大批基金經理助理甚至是資深研究員被“扶正”,升任基金經理。

  “這樣的時代給了這批80後快速上崗的機會。”上海一位財經媒體從業逾20年的采編人員對本報稱,“前幾年出去碰到的都是70、60後基金經理,現在整個行業變成了80後基金經理了。這批人的思維很活絡,善於接受新事物,更懂網際網路,他們平時也有更多自己的其他愛好,這點有別於以往那撥人。但問題是,畢竟太年輕,他們想證明自己,還需要多輪牛熊輪換的歷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